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我們為什麼要皈依三寶?

我們為什麼要皈依三寶?

今天的周末講堂,允成法師為大眾開示了三皈五戒的涵義,並以溝通交流的方式,用平實的語言引導大家思考生命的意義,令大家對三寶生起更堅定的信心。

什麼是三寶?

各位居士,上午吉祥。很高興各位來聽光孝寺周末講堂,每個周六上午,我們都會對三皈五戒這個主題進行一些開示,希望大家在有正信的基礎上去參加法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在家學佛弟子。

在皈依三寶前,我們首先要明白什麼是三寶。三寶,是指佛寶、法寶和僧寶,寶代表了稀有珍貴,因為佛、法、僧在世間的出現非常稀有難得,所以稱之為寶。

佛寶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佛代表著覺悟,覺悟宇宙人生真理,能夠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同時,在智慧、道德和行為上,都已經達到徹底的圓滿。

法寶是指佛陀所說的教法,即我們通常所說的三藏十二部。眾生因迷茫所困,無始以來在生死中輪轉,不知道生從何來、死往何處?皈依法之後,通過對佛法的學習,可以了解到離苦得樂的方法,解脫生命中存在的種種痛苦,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僧寶是指嚴持戒律的出家人,包括賢聖僧和凡夫僧二類。僧寶是佛法住世的象徵,是三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或許有人會認為,只要皈依佛寶和法寶,而不必皈依僧寶,可不可以呢?回答是否定的。因為佛法在世間的流傳,必須依靠僧寶的住持和弘揚。還有一種人則認為:我皈依僧寶和法寶,總該沒問題吧?回答同樣是否定的。因為學佛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成佛,佛陀是我們學習和效仿的榜樣,如果我們不皈依佛寶,就會失去前進的目標。三寶是完整而不可分割的整體,不皈依其中的任何一寶,都不能成為嚴格意義上的佛教徒。

為什麼來皈依三寶?

我剛才用了幾分鐘講佛陀成道的經歷,大家會覺得這個跟我有什麼關係?至少跟我來受皈依的目的不太一樣。我們在座的各位,是以什麼樣的發心和目的來受皈依的?有沒有人回答一下?為了解脫(信眾答),這個回答很標準。大家都是為了解脫來的是嗎?還為了什麼?智慧(信眾答),想學佛的智慧是吧。對,這是一種。

解脫這是目的。想學佛的智慧,大家想學佛的什麼智慧呢?你學了這些智慧拿來做什麼用?大家可能都聽佛說了一些「標準答案」,是吧?好的,那位舉手的說一下。佛的感召力(信眾答),這個是相信因緣的人。好,被佛吸引來的。雖然我不了解佛,但是我看到佛像、聽到佛歌、看到佛經,我心生嚮往,哪怕我們什麼都不懂,但是我們過去世可能與佛法有緣分,在今生成熟了,你才能夠在這個上午坐在這個講堂裡面,聽一個僧人講課,你可能才有到大殿裡面拜佛的因緣,這都是過去世我們曾與佛法,曾與佛教接下過善緣。

無論大家帶著什麼目的來,可能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但就是覺得我想來,有這個緣分,都可以。無論你是因為什麼因緣來到這裡,哪怕我今天講的內容,跟你所希望的有所出入,也無所謂,這是因為你想像中的佛教,本來應該是什麼樣子,可能跟現實中看到的會有差異,可能很多人想的是得到某種護佑,讓自己變得更有福報,或者更有智慧,可以的。就是佛陀的話,他雖然最終是要引導大家想開,去向解脫的彼岸。但是他同時又隨機說法,就是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修行做菩薩、緣覺,或者說成為這種僧人眾,成為阿羅漢,或者是一種人天福報,就是守持五戒十善,下輩子至少可以保持住人身這個學佛的基礎。

那無論是想成就解脫的聖果也好,還是只想修人天福報也好,但開始要從哪修起,入門是怎麼入?就是從三皈依開始。

我們今生可能還沒有生起對涅槃的嚮往,但是至少已經有了種子在,哪怕按人天福報來講,我們今生能夠受三皈,能夠受持五戒,長養一個更好的心性,能夠修得更加圓滿的人生,哪怕此生沒有機會出家修行,但至少能與三寶多結下善緣。當然,有一些發心勇猛精進的人,我們也希望他具足出家修道的因緣,不斷地積累功德,最終自己也成佛。大家不用覺得目標太高遠就害羞,雖然現在我們還是一個業障凡夫,但是每一尊佛都是從凡夫修來的,你默默地去做功德,按照佛陀的教法來修行,只要目標堅定,你不要放棄目標,不要遠離三寶,總有成道的一天。

我們為什麼不安?

很多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會有一些莫名的不安。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應該這麼做,或者他感覺到了生命的短暫,但是又不知道能做些什麼,他想找尋答案,想找到不安的源頭。對於那點不安的探尋,那個也就是我們發現善根的過程,因為這種探尋,可能才會升起對三寶真實的皈依,想去修行,想去更加的了解自己,讓自己通過修行變得福德智慧都能有所增長。這個是那點,能夠觸發你皈依的源泉,也是後來你能夠因此而能夠發起皈依、受持五戒,修行的這種心愿。那可能不來自於外在的一個教育讓你嚮往高尚,只是來自於自己內心當中某種不安的這種探尋。

剛剛我們在講苦諦,求不得苦可能大家都曾經歷過,出生、衰老、疾病,以及親人的離去,這些都會發生在我們的身上。且不論世間上各種命運使我們「堪忍」的苦,我們生而為人,這個四大假合的身體,一個眾緣所生的生命,本身就會成長、衰老、幻滅,其實就是人最後會死這件事情,很值得去思考的對不對?雖然看起來是個很常識的問題,但很少人去關注,也不想去面對,更不要說還有其他的痛苦什麼的。

我們之所以會忍受這些痛苦,會帶來這些痛苦,而且不能處理的原因是什麼?集。集是什麼?集聚之意,煩惱惑業、執著,對身體的執著,對於慾望、種種事情的執著,本來是要超脫這個世間到達涅槃的,但世間的種種事情把你捆綁住了,讓你的佛性不能開啟是不是?你的身體會冷、熱,肚子會餓,你還有事業、家庭,俗務纏身。可能也就是那麼一個上午,可能你隨著一位僧人的這種開示,才會想到生命這個層面,如果在社會生活當中,可能從來不會想到這點,你天天可能會想到孩子的學費啊,房貸啊,股票、考研等等這些,都會讓你遠離內心的安寧。

這個世界好像跟修道是完全反過來的,世間有各種各種的方式使你偏離當下,能夠讓你不對自己產生疑問,產生抗拒,世間的生活、種種的緣分、種種的業力把你綁的死死的。為什麼我們要解脫?因為我們被世間種種所束縛。你想得到哪怕一個小時的清閑,讓我什麼都不想,讓我稍微能夠空一空,平靜地面對自己,好像都很難,是不是?有些人退休了,有的是時間,但是,給了你那樣的時間之後,你真的很會用它嗎?有多少人是可能想來親近我們法師,還有多少人是懼怕空閑下來的孤獨,而選擇各種事情排解情緒?

很多人去跳廣場舞,如果是出於健身的話,也有好處。但我看過一個採訪,有人去問廣場舞大媽,說你為什麼跳廣場舞?大媽回答了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話:因為我跳的越快,我的孤獨就追不上我——是不是很有哲理?她用這種方式去逃避內心的孤獨,在座各位是不是也這樣?跟朋友玩樂啊等等,對於世間的事情已經麻木,但還是去做,就是在逃避,因為還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探尋自己的內心。但是作為一個佛教徒來講,一個真是想要去轉化業力,真心想修行的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什麼?那就是面對自己。但是僅靠我們自己的能力,很難打敗「自我」這個強大的敵人,甚至連了解都做不到,所以我們會去找老師,有善緣的能夠接觸三寶,來進一步學習如何了解自己、超越自我。

若有受益,隨喜點贊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光孝寺 的精彩文章:

7大清腸能手,消除口臭、色斑、大肚腩

TAG:廣州光孝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