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火火相剋」?丁香醫生,你是想黑中醫?還是真闢謠?

「火火相剋」?丁香醫生,你是想黑中醫?還是真闢謠?


近日,在bilibili網站上,看到丁香醫生髮布了名為《說這兩樣東西一起吃會很可怕,今天就來冒死試吃一下》的科普短視頻。




認真地欣賞完這則短視頻後,心裡只有一個想法:







下面一起看看,這則短視頻都說了什麼。




短視頻里,這位名為「田太醫」的醫生,為了證明柿子和螃蟹沒有食物相剋,決定親自上陣,同時試吃柿子和螃蟹。你試吃就試吃吧,為什麼要黑中醫?





















哎,等等,好像有哪裡不對……


「火火相剋」?


田太醫,你確定你真的看過《金匱要略》嗎?




小編我翻遍了《金匱要略》,也沒有找到這位醫生所說的「火火相剋」。




小編檢索後發現,全文中出現「蟹」的地方摘錄如下:




蟹目相向,足斑目赤者,不可食之。


食蟹中毒,治之方:


紫蘇煮汁,飲之三升。紫蘇子搗汁,飲之亦良。


又方:


冬瓜汁,飲二升,食冬瓜亦可。


凡蟹未遇霜,多毒,其熟者,乃可食之。




哪裡寫到「火火相剋」?張仲景聽了都想打人。




還有,陰陽五行也不是這麼用的。陰的內部或陽的內部包括陰陽之間都具備著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象表達的生克利害的基本關係。五行的生克應該是這樣表達的: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並不能表述成這位「田太醫」所說的「火火相剋」。




科普是一件嚴謹的事情,在科普之前,起碼得了解過中醫的基本知識,否則就顯得很不專業。




其實,在中醫理論中,食物是有偏性的。




《靈樞.九針論》說:「病在筋,無食酸;病在氣,無食辛;病在骨,無食咸;病在血,無食苦;病在肉,無食甘。」




五臟各有所喜。比如:肝宜甘,甘味可以緩釋肝氣的急躁;心宜酸,酸味可以收斂心火;肺宜苦,苦味可以助肺氣肅降;脾宜咸,鹹味可以使脾不會運化過度;腎宜辛,辛味可以宣散和提升腎水之陽氣。




五臟各有所喜,食物也是有偏性的。各種食物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古人稱之為食物的偏性。




而食物因四氣五味的不同,所稟受的陰陽之氣有偏盛或不及,因此可以用食物的陰陽偏性來糾正人體疾病所表現的陰陽偏盛或偏衰。




例如,高血壓患者見頭痛、煩躁、目赤耳鳴、口苦咽干、眩暈不已、溲赤便乾等一派肝火上炎、肝陽上亢的表現,此時若給患者服食羊肉、辣椒等溫熱辛辣、昇陽動火的食物,顯然非其所宜;




如果給患者飲一些菊花茶,多吃一些玉米、燕麥等雜糧,挑選一些芹菜、菠菜、西紅柿、苦瓜等蔬菜,再選一些山楂、蘋果等水果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如,梨能止咳,人所共知,但只適和乾咳無痰、聲音嘶啞、口燥咽乾的肺燥咳嗽。因為梨的性味甘寒,能滋陰清熱,潤肺止咳。如果將其用於痰濕壅盛的咳嗽,則會加重病情。




清代著名醫家徐大椿總結說:「凡葯之用,或取其氣,或取其味……各以其所偏盛而即資之療疾,故能補偏救弊、調和臟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中醫中這種「以偏糾偏」的食療理論,至今仍在有效地指導臨床實踐。




在想攻擊中醫之前,起碼要先學習和了解中醫,如果只是了解了皮毛,連中醫古籍都沒有看過,又有什麼資格去科普關於中醫的內容呢?




附:丁香醫生最近闢謠的部分熱點問題


第一、高血壓真的需要終身服藥嗎?




請看丁香醫生的觀點:










古代沒有高血壓,但是現代高血壓在古代屬於眩暈,頭痛等範疇。如果沒有這些癥狀,而表現出有血壓高、那是人體可以正常調節的範圍,那也絕對沒有任何危險;

在中國古代,沒有檢查血壓的年代,沒有記載,只有當有眩暈,頭痛的時候,大小續命湯、桃紅四物湯、還陽補五湯癥狀解除即可。


 


血壓數值的標準到底科學不?          


「長期強行降壓」實在和心,腦,腎對抗!   


    


 多年來的強行降壓其實是再和人體自身對抗——血壓供不上血,器官缺乏營養和氧氣,就發出信號了,腎臟趕快分泌,將血壓調高來急救。而降壓藥這時卻來搗亂,拚命的調低血壓,腎臟的努力白做了,或者說被抵消了。這種對抗只是表面上降壓了,實際上每天都有15%的臟器細胞得不到營養而餓死,心臟,大腦,血管和腎臟總是處於緊張,疲勞,缺乏營養的狀態,最後導致嚴重後果——心,腦,腎衰竭,生命時時受到威脅。




當然、丁香醫生不知道中醫里高血壓分肝陽上亢證、痰濕中阻證、肝腎陰虛證、陰陽兩虛證、浮陽隔拒證!




第二、黑中醫推拿:


2個月嬰兒推拿後死亡現象,在本次事件報道中,大部分媒體都客觀如實報道事件,描述事件過程。並未對事件作出任何定性或者定量的結論,唯有「丁香醫生」官方微博在轉載該事件時,加上了主觀評論,如下圖:










首先,事件並未調查清楚,孩子的死亡是否因按摩引起,需要權威機構出具相應檢驗結果,其次,即便調查出結果是與按摩有關,也要追究該機構和當事按摩師的責任,依法依規處置。




而丁香醫生最後那段主觀評判是缺乏事實根據的,對於整個中醫小兒推拿行業產生負面影響。作為一個擁有幾十萬粉絲的健康類微博大V應該慎言慎行,以事實說話,以理分析。




丁香醫生說:推拿按摩對成人來說主要功能是娛樂消遣





辯論:全國三甲醫院都有推拿按摩科室,中醫藥大學有正規的針灸推拿學院,該專業在教育部是正規專業,該臨床科室是衛健委管轄範圍內的正規科室,

怎麼到丁香醫生這裡就是「娛樂消遣了?」







為什麼在孩子身上竟然就成了一種「神奇療法」。



辯論:小兒推拿從來就不神奇,既可以用於保健,同時也是一個正規醫療方法,有其適應症,禁忌症等等。神奇療法從何而來?這個稱號咱不要,丁香醫生自己留著!










第三句:小兒推拿不同於嬰兒撫觸,也不是正規的康復按摩,更不是不講經絡的腹部物理按壓。





辯論:呵呵,這條有意思極了,有些西醫同行們總把按摩和康復聯繫在一起,好像只有康復按摩才是醫療的,其他推拿方法都不是。「小兒推拿」就不是正規的康復按摩?

這是大大的謬誤!




在醫院裡,既有成人推拿,也有小兒推拿,既有康復推拿,也有內科推拿。這些都是推拿的方法!




第三:黑拔罐:







拔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於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拔罐療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成書於西漢時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有關於「角法」的記載,角法就類似於後世的火罐療法。而國外古希臘、古羅馬時代也曾經盛行拔罐療法。




通過拔火罐,可以將身體里的濕氣、寒氣,通過皮膚組織滲透出來,從而排除邪氣,讓人精神百倍。因為身體的經絡、穴位和五臟六腑都是相連相通,所以通過外接的吸力,會刺激身體表面的穴位,進而通過筋骨經絡,使得人體內部器官得到相應的調理,讓人氣血暢通,強身健體。




丁香醫生,你咋這麼拽呢?你咋不上天呢?就憑你一句話就把全國幾十萬從事拔罐等傳統療法的醫學工作者飯碗全部端掉,就把全國幾十萬家醫院裡面的康復科全部拿掉吧!




第四:黑民間驗方:







紅糖性溫味潤,味甘甜,入肝脾經。具有益氣、助脾化食、補血化瘀等功效,還兼具散寒止痛作用。所以,女性因受寒、瘀血所致的行經不利、痛經、月經暗紅兼腹冷痛等症,喝些紅糖水常能起到治療和緩解作用。




感覺很多人弄混了兩個概念,1 個是治療,1個是減緩癥狀;




比如感冒發燒,很多是不用治也治不了,但是吃藥能減緩癥狀,讓人舒服點紅糖水也一樣,沒有治療功效,但是能減緩癥狀,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很好嘛,疼痛減低了能治療啊  但是對醫生來說,這個不叫治療;




不管怎樣,人體各異,紅糖有沒有用也得喝過才知道;


中醫管不管用,也是調理過才明白;;


不然傳承了這麼多年的老中醫讓你一下就否定了;


置祖宗家法於何地~~~~




下次丁香醫生的女朋友妹子痛經的時候,整點紅糖,生薑水趁熱喝下去,額頭微微發汗,多少得緩解一下痛經!




我們需要一個敢於擔當的丁香醫生。在「科學謠言」大行其道,肆意傳播的今天,維護百姓的健康,需要更多「多管閑事的好醫生」。但是,畢竟丁香醫生也可能存在「知識面不廣」的牽絆,其所「闢謠的科技謠言」,也可能不是謠言,只是其個人主觀認為是謠言,作為本土品牌,我們都希望丁香醫生越來越客觀專業、越來越融合中西醫、越來越包容和兼容並收、起碼不要成為西方醫療資本的推手。




好物推薦:健脾祛濕—八珍糕丸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本文來源:綜合中國中醫藥報,達摩易筋經洗髓術。由中醫思維+編輯整理。權益歸原創者所有。


領10元現金券再下單更划算

(滿100元可用)



點擊「

閱讀原文

」立即訂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思維十 的精彩文章:

TAG:中醫思維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