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錄》:盧梭,娶了不愛的女人,生了四個孩子,都送進育嬰堂
《懺悔錄》:盧梭,娶了不愛的女人,生了四個孩子,都送進育嬰堂
面對為數眾多的啟蒙思想家們以及他們蔚然大觀的思想著作,無一不讓我感到力不從心,大部分都停留在隨便翻翻,再淺陋不過的認識上。凡是談起風風火火的運動,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朵奇葩便是盧梭。在激起中國思想巨變的外國革命運動中,法國大革命給早期中國革命領導人的影響又是如此刻骨銘心。
而法國大革命中備受爭議的雅各賓派便是盧梭思想走向實踐的結果。這個道德理想國的勾勒者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以至於對後世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這大概就是我閱讀這部《懺悔錄》的初衷。再有,就是一睹法國文學史上這一精品的風采。
一周過後,翻過這本書的最後一頁,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目睹了盧梭的自我描述,自我揭露,自我鞭撻和自我懺悔,我感到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個多麼活生生的複雜的人。這部書涵蓋了盧梭對社會,對政治,對生活,對朋友,對情人,對教育的種種為人處世的原則。他在書中陳述自己所作所為的理由,常讓我不得其解。
比如他迷戀比自己年長的華倫夫人,華倫夫人亦對他呵護有加,恩重如山,可當華倫夫人最終窮困潦倒時,他卻以一種近乎袖手旁觀的態度面對她生命的凋零。比如他娶了自己並不愛的黛萊絲,還和她生育了四個子女,卻不加撫養,把他們送進育嬰堂。這都是我一介凡夫俗子所不能理解的瘋癲的處事方式。
朱學勤先生談論盧梭時,說他「罪眼看世界,滿世界都是罪惡。」在盧梭看來,自然狀態才是人類真正的青春,人的一切苦難就在於人的所謂進化。文明不斷積累,人類也越愛越善於偽裝,拋棄了同情,憐憫,仁慈,代之以謊言和欺騙。
所有人都在為現代文明與理性奔走呼號,搖旗吶喊的時候,盧梭已經開始了後現代性的反思和批判,並因此站在了社會的對立面上,備受指責、譏笑與驅逐。他反抗得越厲害,人們就竭力想辦法來制服他的反抗。他曾憤怒地說:「這些無賴為了自身的利害,為了不要有清流來現出他們的渾濁,都極力慫恿我去和他們同流合污。」
就連當時德高望重的伏爾泰也過不了盧梭的法眼:「他自己處在安樂窩裡,卻竭力要叫所有其他的人悲觀失望,把他自己並沒有受到的種種災難寫得那麼陰森可怖。」塵世的種種繁文縟節讓盧梭得不到片刻的安寧,他嚮往遁世的隱士生活,讀書,散步,思考,遐想。而種種羈絆卻往往讓他迫不得已回到聲色犬馬的城市中,就像將一個傷痕纍纍的人推向暴風雨中一樣。
盧梭生而木訥,千言萬語堵在心口,卻表達得支支吾吾、結結巴巴。對於崇尚夸夸其談,追求浮光虛影的社交生活來說,盧梭註定要成為它的棄兒。「人家對你說,你就必須回答,如果人家不說了,你就得沒話找話。」這是盧梭不看忍受的窘況。
「只有幾個人面對面地坐在屋子裡閑聊天,耍嘴皮子,那才是我一輩子也忍受不了的事。走走路,散散步,那倒也還罷了,至少腳和眼睛都還在做點事;但是抱著胳臂呆坐在那裡,一個勁談什麼今天天氣如何呀,蒼蠅在飛呀,或者更糟糕些,你恭維我,我恭維你呀,這對我就真是不可忍受的苦刑了。」這些言語,對一個因人事懈怠,訥於言表而吃虧不少的讀者來說,實在是親切非常。
我只想用顧城的一首詩來形容盧梭:
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
我想塗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畫滿窗子
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
都習慣光明
盧梭是因為用一雙異常真誠的眼睛去觀察世界,才痛心疾首這麼多的不幸和罪孽。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