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自清誕辰120周年:生前太辛苦了

朱自清誕辰120周年:生前太辛苦了

原標題:朱自清誕辰120周年:生前太辛苦了


朱自清幼子朱思俞在大會上發言回憶他記憶中的父親。在朱思俞的印象中,朱自清生前過得太辛苦了。通過五則日記,我們得以窺見朱自清的生活與為人。

「本月支出五百七十元,數目驚人」——朱自清1941年3月日記


「米價高達四百元,甚可畏,生活越來越困難了。」——朱自清1941年4月日記

1940 年,朱自清的工資需要分擔昆明和揚州的兩個家

(朱自清有過兩次婚姻——記者注)


,他在上述日記里記下捉襟見肘的家計。


由於朱思俞母親陳竹隱是成都人,且成都物價便宜,陳竹隱帶著子女去成都居住。同年暑假,朱自清入蜀與家人團聚一起。到成都兩個月後,物價上漲,逐漸與昆明相當,還要負擔揚州家人,經濟十分困難。



1939年8月,朱自清與夫人陳竹隱、三子朱喬森、幼子朱思俞(前右)攝於昆明翠湖公園。


當時,朱自清在成都領取的離校休假月薪只有四百一十八元。11月,幼女朱蓉雋出生。1941年,陳竹隱到四川大學圖書館工作,有收入幫助家用,這點在昆明是不容易做到的。


雖然家境艱難,但朱自清在成都的一年多里,在國文教材上多有創穫。他與老友合作,整理了多年國文教學的經驗,合編了《國文教學》《精讀指導舉隅》《略讀指導舉隅》三本書。為教好古詩詞,朱自清認為自己要能寫好舊體詩詞,向黃晦聞請教,從換句模擬入手,逐漸掌握了寫舊體詩。在成都時,朱自清與葉聖陶、蕭公權唱和多首,收入《猶賢博弈齋詩抄》。

「健康漸不如前,胃疾常作,精力銳減」——1942年朱自清致俞平伯信

1941年秋,父親離成都返昆明,到文科研究所獨身居住。從那時起直到1946年複員前,除有兩年暑假回成都外,獨居於昆明。1942年冬,昆明極冷。袍子已破,穿不出去,遂買趕馬人的氈披風去學校,睡覺當褥子,引路人側目,但朱自清安然自得。彼時,西南聯大的教員普遍生活困頓,朱自清靠在昆明五華中學教國文,補貼家用。獨居昆明時期,朱自清上課要走20多里,營養不足,仍舊全力工作。


但朱自清身體日衰,40餘歲,已狀似半老。在給老友俞平伯的信中,朱自清談到自己健康狀況不似從前。但朱自清仍一面教課,一面做學術研究,寫文章。《詩言志辯》《經典常談》《新詩雜話》《倫敦雜記》都在昆明時完成。


1945年, 朱自清、羅庸、羅常培、聞一多、王力(從左至右)在昆明。


除了病,就是窮。1944年,朱思俞兄妹三人同時身染重疾,朱自清賣掉一個硯台和碑帖,才湊足路費暑假趕回成都,看望家人。


1945年,朱自清在成都得知抗戰勝利。8月10日晚,屋外傳來鞭炮聲,據說日本投降。飽受八年抗戰的煎熬,成都人自發上街遊行,朱思俞跟著朱自清加入遊行的隊伍。但實際情況是,那天日本只是初步表示了投降意願,前一日晚,日本天皇確定了保存天皇的體制下可以投降,日本東鄉外相發表講話,被美軍在重慶的電台監聽到,後傳到成都,遂引起自發遊行。朱思俞大喜。朱自清遊行回來以後跟妻子陳竹隱說,抗戰勝利了,千萬別打內戰。

「此誠慘絕人寰之事,自李公朴被刺後,余即時時為一多之安全擔心,但絕未想到發生如此之突然與手段如此之卑鄙!此成何世界!」——朱自清1946年7月日記

1946年夏,梅貽琦宣布西南聯大結束,準備複員。朱自清回到成都,準備全家複員北平。7月中,從報紙得知聞一多被刺,朱自清十分震驚,在日記中記下上述悲憤之語。


朱自清與聞一多同事多年,雖性格不同,可對聞一多為人為學都頗尊敬。聞一多手稿書寫很工整,他一直想看。一次,朱自清到聞一多家去看,聞不在,他通過聞夫人看了手稿,一下就看了好幾個小時。得知聞一多被害,朱自清接連寫了兩篇悼念文章:「唉!他是不甘心的,我們也是不甘心的」,這句話一再被寫進他的文章。此外,他又寫了一首已20年未寫的新詩,歌頌聞先生「你是一團火


……」。


8月18日,朱自清不顧特務威脅參加成都的聞一多紀念會,介紹聞先生的生平業績。


回清華以後,朱自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編寫聞一多全集,清華大學決定成立聞一多全集編輯委員會,朱自清為編委會召集人、主委,全集實際工作由清華中文系同仁完成。朱自清花了大量的精力,並寫了序和編後記。全集於1948年朱自清逝世前完成。

「此事意味著每月生活費要減少600萬法幣……我們既然反對美國的扶日政策,就要採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逃避個人的責任」——朱自清1946年6月日記

聞一多被刺後,朱自清對國民黨統治和內戰日益不滿。是時,北平學生運動風起雲湧,朱自清抱同情態度,多次簽名支持。


1948年6月,美國決定扶植日本,抗日戰爭剛勝利不到三年,此舉受到廣大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上海領事卞寶德言論侮辱中國人民,揚言中國人吃飯都要靠美援麵粉過日子,還要反對美國的政策。言論一出,國人愈憤,朱自清與多人一起簽名拒絕領美援麵粉以示反對,當時簽名的有上百人,僅清華就有多人,如張奚若、金岳霖、吳晗、陳夢家、李廣田、余冠英等知名學者。


朱自清在日記中表述自己的決心,縱使生活費削減,反美之心不移。當時,朱自清每月工資只能買三袋多麵粉,自知此舉會對家庭經濟造成損失,但他認為一個有民族氣節的知識分子當如是。


當時,朱自清已病重,兩月後便去世。

「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去世前的遺詩

自抗戰以後,朱自清便常犯胃病,胃疼頻發。返北平後,一開始到清華校醫院取葯,校長秘書會中醫,朱自清請他開中藥吃。飲食方面,家裡常特別為朱自清做菜,其餘家人不吃。朱思俞的任務是把奶粉沖給父親喝。


及至1948年,朱自清胃病癒演愈烈,一犯就吐,一吐就躺在床上,幾日動彈不得。一日夜,突犯病,第二天有課,只能讓三子到教室里遞病假條。


1948年找大夫看過,大夫說,你這個胃得開刀。但家人不敢讓朱自清開刀去,只能養著,結果愈發嚴重。但朱自清仍堅持工作,系裡教學及雜務未有懈怠,編聞一多全集,寫文章,參加各種會議、講演。此外,又完成了《標準與尺度》《論雅俗共賞》《語文零拾》三本書。


1947年,朱自清(後排左二)與家人在清華大學留影


1948年6月反美扶日簽名前幾日,朱自清體重已不足39公斤。到7月15日,連續參加三個會,上午聞先生全集編輯結束,宣布編委會解散;下午教授會;晚上聞先生遇難兩周年紀念會。


7月23日,還參加一個座談會。朱自清扶著手杖,臉色蒼白,背脊彎得厲害,發言也只能低聲說話,朋友看見都大吃一驚。


在朱思俞眼中,父親生前給的最深印象就是他太辛苦了。朱自清三子朱喬森認為朱自清是一個狷者,狷者踏實工作,有所不為,清白做人。在朱思俞看來,朱自清就是這樣,尤其是有所不為:從不附炎趨勢,抗戰中,曾有人要他去重慶做官,被他嚴詞拒絕,與國民黨政治有關的事都拒絕參與。他做事特別嚴肅認真,公私分明,絕對不佔公家的便宜。


「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朱自清去世前,書桌的玻璃板下,壓著他這句改寫李商隱的對句。


(本文根據朱思俞現場發言整理,未經講者審定。)


作者


:新京報記者 瀋河西


編輯

:李永博;校對:吳興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 的精彩文章:

TAG: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