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倭寇猖獗,朝廷難以招架,何以獨戚繼光能平?
倭寇之患乃是明朝一個持久但又不致命的傷口,年年舊病複發,但各種治療都無藥到病除之效。恍若明朝之牙疼,這一疼就持續了三四個世紀。儘管從洪武時期,明朝就有志於改善海防,但仍然治標不治本,一直到嘉靖後期,戚繼光率領戚家軍九戰九捷,於台州大敗倭寇,之後又與俞大猷強強聯合,才算蕩平倭寇。
戚家軍如此戰功赫赫,不免有人發問,此等虎狼之師是怎麼訓練的?這還離不開戚繼光的心細如塵。為將者,不止要有千軍萬馬不當之勇,有運籌帷幄之謀,也要有心如髮絲之細,此三者在訓兵時就像作戰時的天時地利人和,合之,則無兵不可訓。戚繼光的勇猛和謀略眾所周知,我們就詳談下大將之精細。
招兵買馬精細。
戚家軍屬戚繼光自行招募,原則收農民不收市民。有人問,這怎麼回事?堂堂將軍怎麼還搞地域歧視?市民不是更能成為高素質兵種?其實戚將軍的「偏見」實屬情有可原!明朝重文輕武,士兵社會地位低下,軍餉微薄,屬於當時下等職位。市民但凡有正當職業都排斥當兵,因此市民中選擇當兵的要麼是遊手好閒的無業游民,要麼是將其當做過渡期的困難戶,這兩者在行軍打仗上都依靠不住,相較之下,農民們種地本就收成不高,雜念不多,也就更好管理,更願作戰出力。
另外,這些當兵的市民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極易擾亂軍心,他們在作戰時以保命作為首要任務,時刻關注敵情,見機不妙就臨陣脫逃,還攛掇其他士兵一起,以便日後被追責時嫁禍他人。戚繼光的招兵原則雖有偏見之處,但分析之下也算合情合理,杜絕一顆老鼠屎,繼而保住一鍋粥。
作戰準備精細。
戚繼光有大將之材,能領兵作戰,也能著書立說,集實戰家和軍事理論家為一體,他著有《紀效新書》,其中事無巨細地闡述其建軍方案,包括招兵方法,月餉多少,甚至連乾糧的製作方法也在其中,還針對倭寇發明了鴛鴦陣,可見其細緻。以此作為指導的綱領性文件,可免除許多問題。
戚繼光作戰前的細緻準備,還表現在他具有很強的偵察意識,作戰前令人每隔兩三小時就彙報一次情況,並且製作地圖模型,作戰前根據不同的設想多次演示可能遇到的問題,以便能隨機應變。為了使時間精準,他以740粒的念珠作為計時器。諸如此類的事情,戚繼光幾乎事事都在預算之中。
軍餉發放精細
說起戚繼光軍餉發放的精細,這與摳門毫不相干,此精細,乃是好鋼用在刀刃上。戚家軍士兵的軍餉大致與在農村中做短工的收入相當,看似價格不高,但也不低。另外,戚繼光下令,一個敵軍人頭,賞白銀三十兩,以此來激勵士兵。戚繼光發軍餉還有一個特殊之處,即使軍隊大勝,若有人表現不佳也要挨罰,若是軍隊大敗,有出色者也會得到嘉獎。就是憑著這樣的細緻,戚繼光才能訓練出這樣一支虎狼之師,才有戰無不勝的資本。
軍法嚴明
兒子戚印因為違反軍紀,雖然獲得大勝,亦被處決。
※新加坡貴為昔日四小龍,已成昨日黃花,正在變窮
※敦刻爾克大撤退,被渲染成二戰勝利基石,果真如此嗎?
TAG:今天就是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