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治未病」是中醫精華,更是中國文化精華
「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所以你要懂陰陽四時這個法則,自己養生,調養、保養這個身體。如果違反了就會生病,內在出問題了。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這是中國上古的文化,醫道跟政治是一樣的,懂得政治的歷史上大名家,都懂得醫,因為都是醫學道理來的。所以「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沒有病的時候,有一點不對就先吃藥,先把它治好;等到已經生病再治已經晚了。政治的道理也是一樣,天下大亂,你來平天下,不算有功勞;能夠使國家社會永遠不亂,這才是大政治家。看起來沒有功勞,其實功勞最大。這幾句話是中國文化的精華。
「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兵,不亦晚乎。」政治和醫藥的道理是合在一起的,病已經成形而後用藥來治,就像是社會已經變亂,再用法律軍事來管理,都不是聖人之道。尤其你們做老闆的講管理學,這也是管理學。他做一個比方,就像臨渴鑿井,口乾了才去挖井;「鬥而鑄兵」,就要打仗了,才去造武器,這不是遲了嗎?
——《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
我們知道,儒道兩家的思想,在秦漢以前並不分家。大家都知道,老莊道家的思想講「無為而治」,有些講道家「無為而治」思想的人,都解釋為在上面領導的人,什麼都不管,就是「無為而治」。這完全搞錯了,道家沒有這個說法,是「無為無不為」。所謂「無為而治」是制其機先,看起來是沒有事。譬如說,一個領導的人,一個主持的人,對任何一個方法,一開始你就要先透析它的流弊,毛病出在哪裡,先找到病源,把它疏通了,再不會出毛病,然後才能無為而無所不為。
——《論語別裁》
一個真正有道的人,做人做事絕不草率,凡事都先慎重考慮。「豫」,有所預備,也就是古人所說:「凡事豫立而不勞」。一件事情,不經過大腦去研究,貿然就下決定,冒冒失失去做、去說,那是一般人的習性。「凡事都從忙裡錯,誰人知向靜中修。」學道的人,因應萬事,要有非常從容的態度。做人做事要修養到從容豫逸,「無為而無不為」。「無為」,表面看來似沒有所作所為,實際上,卻是智慧高超,反應迅速,舉手投足之間,早已考慮周詳,事先早已下了最適當的決定。看他好像一點都不緊張,其實比誰都審慎周詳,只因為智慧高,轉動得太快,別人看不出來而已。並且,平時待人接物,樣樣心裡都清清楚楚,一舉一動毫不含糊。這種修養的態度,便是「豫立而不勞」的形相。這也正是中國文化的千古名言,也是顛撲不破、人人當學的格言。
——《老子他說》
所謂「佚道」,就是看不出來有所作為,很安詳,就是老子說的無為之道,無為而無不為。
一般所謂很能幹的人,他有作為,別人看起來,他很忙,指揮這人往東,又命令那人往西,大家也就跟著他團團轉,忙得很。如果是一個真正懂得「佚道」的人,作一個領袖或領導一個公司,看來好像大家沒有事,其實人和事什麼都安排好了。以現代的名詞來說,就是最高明的科學管理、企業管理、人事管理;在政治上是平靜,社會沒有事,經常很太平。
——《孟子與盡心篇》
來源:南師如是說
※武建設:中醫不是慢郎中,說說中醫育兒常見的誤區
※《百家講壇》主講人馬未都:我為什麼信中醫
TAG:武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