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英屬印度時期明信片的新書,折射出百年間的諸多社會變化
新書《如畫的印度:早期明信片之旅》(1896-1947)(Picturesque India: A Journey In Early Picture Postcards (1896-1947))包含 550 張這個時期內由在印度的歐洲人寄回自己國家的明信片。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對印度夫婦 Sangeeta 和 Ratnesh Mathur 。
夫妻兩人曾在亞洲和歐洲的許多城市生活和工作。 2003 年,他們在捷克偶然發現了許多舊書店和古董市場,裡面有大量的地圖、平版印刷品、硬幣、瓷器和明信片——其中很多都刻畫了印度的人和地方。
這些明信片正面的圖畫和照片,也是當時英國流行的風景畫和 19 世紀末興起的攝影技術的體現。處在殖民地的英國人,將自己對家人朋友的思念,與處於東方世界的感受濃縮在了一張明信片上。
這些明信片無形之中記錄了英屬印度時期來自殖民者觀看東方的視角(包括自然、民族、社會、人種、職業、交通方式等),以及印度在殖民地時期的巨大社會變化。作者 Mathur 說,這本書的目標是通過明信片展示印度的視覺歷史,特別關注在這幾十年間發生了巨大變化的 130 個城鎮。讀者可以從書中看到昌迪加爾在成為獨立印度第一個規劃城市之前的樣子。還有孟買、加爾各答和班加羅爾等城市的舊街區。
通過這些明信片和相應的文字,讀者可以想像在 1896 年至 1947 年間,通過公路或鐵路橫越印度的情景。對於那些對城市演變、城市規劃、建築、民族志、社會學,或只是對旅行感興趣的人來說,這些明信片都富含了非常豐富的信息。
班加羅爾. 商業街. Raphael Tuck & Sons, London; printed in England. Postal usage: Bombay (India) to USA, July 1951. From:PICTURESQUE INDIA / Niyogi Books
隨著 20 世紀的到來,在大英帝國的鼎盛時期,印度的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這本書中的 550 張明信片在視覺上記錄了這種變化。這些明信片分為六個章節,分別代表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六個地區一百年前的樣子。
Mathur 夫婦發現的最早的明信片可以追溯到 19 世紀 70 - 80 年代,當時印度被描繪成「異國情調的東方」。」但當英國人擴大了他們對這個地區的控制後,明信片中的圖片就成了一種宣傳,Mathur 說,「除了鐵路和橋樑等基礎設施之外,(明信片還)捕捉到了加爾各答、孟買,以及馬德拉斯等城市的發展」。
這本書講述了印度的風景明信片的故事,並且揭示了一個事實——得益於印刷技術的提升,印度本土製作的明信片早在明信片被(歐洲人)引進印度之前,就已經被寄往歐洲了。但當歐洲明信片在 1896 年登陸時,很快就成為轟動一時的東西,成為那個時代的 Instagram ,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銷量和發送量。
但這本書的真正魅力在於這些珍貴而具有歷史意義的明信片,這些是不住在歐洲的印度人無法接觸到的。今年早些時候,倫敦一家機構舉辦了一場類似的老式明信片展覽,但可能很少有印度人能看到。 Mathur 已經開始將他們的明信片數字化,以便讓更多人看到。
海得拉巴. The Charminar. From:PICTURESQUE INDIA / Niyogi Books
1600 年 12 月 31 日,英王伊麗莎白一世批准了不列顛東印度公司負責東方貿易,第一批船隻於 1608 年到達印度。 1858 開始,英國在印度次大陸建立的殖民統治區域,稱為「英屬印度」。 1947 年 8 月 15 日午夜,在印度分割出巴基斯坦,英屬印度的歷史結束。從 18 世紀英國風景畫家開始來到印度,到 19 世紀末興起的攝影術,伴隨著技術的革新、人們審美趣味的變化,以及殖民的深入化,明信片的圖像主題也隨之而變。
早期明信片以風景畫為主
在 18 和 19 世紀,許多英國風景畫家來到印度,為其壯麗的堡壘和裝飾華麗的宮殿、寺廟、塔和清真寺進行速寫和繪畫。他們捕捉了莫卧兒王朝沒落時期的宏偉城市、增長中的殖民點、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而流的恆河,和其它從山岡流向海洋和海灣的河流。除了這些地貌景觀之外,印度不同民族的外貌、服裝、文化和習俗也是吸引人的繪畫主題。(他們將這些畫作)與在歐洲的家人、朋友分享,以滿足他們對這片遙遠土地的好奇心。
William Hodges、Charles D』oyly 和 William Simpson 等先鋒風景畫家在印度各地旅行,探索和描繪偏遠地區。他們的作品在歐洲引起轟動,在 1770 年到 1880 年間需求量很大。 1798 年, Alois Senefelder 發明了平版印刷術,大量的需求推動了這個新的圖像印刷技術走向大規模生產應用。
隨著版畫和平板印刷物開始在歐洲市場上銷售,那些原始畫作被大量複製,數量龐大的「帶有插畫的印度遊記」被出版。這些遊記中含有的版畫和平版印刷圖像,在當時非常流行。
平板明信片, 名為Tiger Shooting, From:PICTURESQUE INDIA / Niyogi Books
在英國教授馬爾科姆·安德魯斯的書《尋找如畫美》的前言中,將本書書名中的picturesque釋為「如畫的」——意味著「像畫一樣」,表明每種景色從題材和構圖方面來看都可以滿足某種圖畫性的描述。
風景畫家們在印度旅行,專門關注如畫(picturesque )風景。他們甚至使用了一個攝影術誕生之前的小裝置——暗箱,作為輔助繪製風景的工具。這些以書籍的形式出版的圖畫,所附的文字和旅行故事,進一步創造了一個東方仙境之謎。
風景畫家被攝影師取代
而隨著相機的發明,到 1890 年代攝影師開始取代風景畫家,但一開始他們的拍攝重點仍然是風景。
在 1857 年獨立戰爭剛剛結束時,就來到印度北部勒克瑙和坎普爾的攝影師 Felice Beato ,他甚至用演員來處理戰爭照片,以美學的方式進行創作,與今天使用 Photoshop 軟體的方式並無太大不同。
早期在印度的歐洲攝影師通常是由東印度公司資助的,他們取代了風景和肖像畫家。而通過文獻和宣傳,一些人在自己的職業之外開始了攝影,攝影師中的許多人是住在印度的英國軍官和外科醫生。
帶鐵路的西姆拉(印度北部城市)全貌,Moorli Dhur & Sons,安巴拉,在德國印刷。 From:PICTURESQUE INDIA / Niyogi Books
照片明信片從 1910 年開始開始記錄在印度的所有事物,不僅僅是風景了。攝影師們開始研究當地的人種,捕捉他們的日常生活、宗教和神話。他們拍攝了名人的肖像,並對印度的古文物進行了攝影編目。攝影師跟隨英軍一起旅行,拍攝了戰爭以及兵營中的俱樂部和體育場。他們報道新聞,參與土地調查,拍攝鐵路網的發展、基礎設施以及大城市的城市規劃工作。明信片開始以新建的市政廳、高級法院、大學、俱樂部、林蔭大道以及花園為主題。
Colaba Causeway ,孟買,在 Saxony 印製。 From:PICTURESQUE INDIA / Niyogi Books
明信片中的大量視覺歷史信息
在早期生活在印度的歐洲人寄回家的明信片上,舊有交通方式的圖片是最受歡迎的主題之一。輕便雙輪馬車、牛車、轎子、駱駝和大象等仍是印度人和歐洲人的個人交通工具。
有軌電車於 1895 年被引進馬德拉斯, 1910 年被引進至孟買、加爾各答、德里和坎普爾。雖然生活在印度的少數王侯、帕西商人和英國精英階層確實在 1901 年至 1903 年之間開始進口最早的汽車。到了 1910 年,孟買和加爾各答各有大約 1000 輛汽車。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和美國汽車的商業化並沒有完全使得印度汽車工業得到平行發展。但依靠進口,到 1930 年,據估計印度全國的汽車數量不超過 3 萬輛。
Old Court House Street ,加爾各答,Raphael Tuck & Sons, London; 在英國印製。 From:PICTURESQUE INDIA / Niyogi Books
舊有交通方式的圖片是最受歡迎的主題之一。From:PICTURESQUE INDIA / Niyogi Books
今天,任何研究那個時代社會歷史的人都能在這些明信片中找到大量的信息。甚至還有關於明信片、郵局及其製作過程,還有描繪當時的郵票、硬幣和旗幟的明信片。
殖民主義視角在民族主題的明信片上體現得最為明顯,這些明信片有時嘲諷地記錄了印度的「原住民類型」及其「工種或職業」。殖民時期歐洲人奢華的生活方式以及大批僕人的肖像,成為歐洲人寄回本國的明信片上的熱門話題。
名為Khidmatgor (Table Boy)的明信片,From:PICTURESQUE INDIA / Niyogi Books
圖片上的文字經常詳細描述一些苦差事,例如Chhota Hazri為晨練前後吃的提神小點心,而這些都是由僕人準備。多年後,印度獨立戰爭英雄 Babu Jagjivan Ram 的孫女搬去倫敦學習時,在街頭看到這類明信片在售賣。
作為政治家的女兒, Devangana Kumar 在德里的精英平房裡長大。她對殖民時期印度社會的不平等感到十分震驚,於是她把一些明信片帶回了印度,並在 2012 年舉辦了一個展覽。對今天的人來說,這些風景明信片是對印度歷史的重要提醒,而不僅僅是對過去時光的懷念。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這些聖誕廣告里也有聖誕老人,但畫風不太一樣
※明年春節檔愈加擁擠,大年初一就有 12 部電影會上映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