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哈利波特》不僅僅是部小孩子看的書,你不知道的有這些……(一)

《哈利波特》不僅僅是部小孩子看的書,你不知道的有這些……(一)

心靈守護,伴您成長

關注銀色牡鹿,守護您的身邊

為你們推送更優質的圖文

小波特

英國當代女作家J·K羅琳(Joanne Kathleen Rowling)撰寫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一經面世就在短時間內引發了全世界的魔幻風潮,小說以作者想像的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為背景,以名字叫做哈利·波特的小男孩為主人公,以哈利·波特的成長經歷為主線,吸引了無數兒童和成年人的目光,奇矞詭異的想像,跌宕起伏的情節令無數人為之痴狂。

無論是新書的首發式,還是經時代華納改編的電影的首映禮皆可以形容為萬人空巷。

空前的盛況,不禁讓人有穿越時代的恍惚,「是的,自從翹首以待的美國人站在波士頓的碼頭等待著查爾斯·狄更斯的最新一期《老古玩店》,我們很難相信公眾還可以如此痴迷的陶醉在一個作家的作品下。」拉娜·懷特德(Lana A·Whited)如是說。

熱鬧喧囂的景象退去,多數人寧願把《哈利·波特》系列的成功歸結為圖書營銷策略在新媒體環境中的勝利或者是把眼光局限在兒童文學的範疇不越雷池一步,沒有看到其充裕豐饒的文化底蘊。

正如葉舒憲先生所言,「世紀之交,以巫術思維和魔法奇蹟為背景的《哈利·波特》,能夠在英美同時風靡影壇和書市,發行連創歷史記錄,達到3600萬冊。人文知識分子對此似乎無動於衷,評論界也是相當耐心和沉寂。似乎矜持的學者不願對一部兒童文學作品加以評判。然而,以異教的凱爾特人的巫術傳統為背景的《哈利·波特》旋風,以及由此引發出的思想文化現象卻絕不是局限在兒童文學的範疇里所能理解的。」

古希臘文學和古希伯來文學及基督教文學是盡人皆知的西方文學的兩大源頭,這種說法即使是對現當代非文學研究者而言也是一種常識性的知識。

但這種共同的認知卻忽視了另一重要的文化源地——凱爾特文化。

飛賊


一、原來凱爾特是一種文化

凱爾特文化的復興與《哈利·波特》的風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迄今為止仍在進行的新時代運動對文學的衝擊和影響,有目共睹。

「巫術」,「巫師」,「魔法」等辭彙不再是「邪惡」的象徵,當哈利的媽媽以自己的血肉之軀擋下阿瓦達索命的咒語救下孩子的生命時,女巫的形象獲得了質的轉變,那些尖嘴猴腮與蟾蜍精相伴,挑逗人內心邪惡慾望的影像不復存在,取而代之,成為「善與愛」的化身。

新時代運動與當下同樣是熱點的女性運動與生態運動有著相似的內核,抨擊工業化現代化,反對主流文化中對女性的忽視,而不同的特質則在於其復興邊緣文化,使被掩藏在「兩希文化」重重光芒之後長達千年的「凱爾特文化」重新受到人們的關注。

在這一氣勢恢闊文化脈絡上建構出來的霍格沃茨魔法世界,從異化的巫術文化著眼,高屋建瓴俯瞰當下物質慾望膨脹的「小時代」,為水泥鋼筋下倍感生存壓力的現代人提供了詩意棲息的心靈腹地。

可以這麼說,《哈利·波特》的成功與其以凱爾特文化為載體,以及新紀元運動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繫。

凱爾特文化是西方文學的重要根脈,其異於傳統文化的特質與新紀元運動的內核不謀而合。

這兩股力量在「幽靈批評」的催化下,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令這部作品輝映流永,對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精神危機有著治療作用和文化意義。

J·K 羅琳


二、原來你是這樣的J·K羅琳

瓊安·凱瑟琳·羅琳(Joanne Kathleen Rowling),原名瓊安·羅琳(Joanne Rowling),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作者,1965年7月31日生於英國威爾士的格溫特郡。在六歲時寫下了自己第一個故事,叫做《兔子》。

在青少年時期,羅琳是這樣評價自己,「我是那種典型的愛讀書的孩子——矮胖,戴著厚厚鏡片的眼鏡,生活在幻想中,不停地寫故事,有時還逼著可憐的妹妹聽我講故事,玩我杜撰出來的遊戲。」在埃克塞特大學,羅琳主修了法語和古典文學,同時,她對魔幻作品保持著始終不變的熱情和興緻,甚至有大學時期的同學評價她是一位空想家。

在著手創作《哈利·波特》之前,羅琳做過辦公室文員的工作,也曾寫過成人小說(小說後來並未出版),1990年夏天在曼徹斯特前往倫敦的火車上,望著窗外的黑白花奶牛,那個戴著黑框眼鏡,前額有著閃電傷疤的男孩一瞬間如靈光乍現地出現在羅琳的腦海。

「一個小男孩,不知道自己是誰,在接受魔法學校邀請前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個巫師。正是這個邀請使他逃離了成人的世界,來到了一個給他力量的神奇地方。」

在婚姻破碎之後,羅琳攜著女兒和《哈利·波特》第一部的手稿逃離葡萄牙,回到了愛丁堡。這片擁有無數神話和傳奇的土地,帶給了羅琳源源不斷的寫作素材。

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古老建築給人無盡遐想,2008年「愛丁堡獎」的授獎儀式上,羅琳不無感動地說出對這城市的熱愛,更直言這座城市為《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創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創作時,作為一個沒有工作的單身媽媽,羅琳只能租住在沒有暖氣且時常有老鼠出沒的小公寓。困窘的日子裡,她經常去咖啡館寫作,而女兒傑西卡則在桌子旁的嬰兒車中安然入睡。

1997年《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在歷經多次退稿,終於順利由伯魯姆博特出版社出版,出版人將羅琳的名字改為J·K·羅琳,以吸引更多男性小讀者。這本書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也鑄就了羅琳的專業作家之路。繼《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之後,羅琳幾乎以每年一本的速度書寫著《哈利·波特》叢書。

1998年,出版了《哈利·波特與密室》。

1999年,發行了《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這本書在英國獲得了惠特布德年度圖書獎提名,與1995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謝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重譯的迄今為止歐洲最早方言史詩《貝奧武甫》(Beowulf)展開競爭。

《貝奧武甫》作為歐洲三大英雄史詩之一,是盎格魯-撒克遜時期流傳下來時間最為古老、篇幅最為宏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文學作品,是毋庸置疑的經典。

二者同時獲得提名引發了廣泛討論,被當時學者認為是經典作品與暢銷作品之爭,希尼的支持者諷刺羅琳的小說是快銷品,對青少年的價值觀塑造沒有任何好處,白白浪費了時間。

局面在一年之後略有改變,伴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的出版面世,數不勝數的獎項與榮譽紛至沓來,其中包括英國國家圖書獎的年度最佳作家獎以及大英帝國勳章。

於此同時,美國作家南希·斯托弗(Nancy Stouffer)向法院提起訴訟,控訴羅琳所著的《哈利·波特與火焰杯》抄襲她的早期作品。受此事件影響,羅琳在創作方面出現延遲,《哈利·波特與鳳凰社》推遲至2003年出版。這本書的刊行使「哈利·波特」成為一種文化現象,羅琳也成為享譽全球,頗負盛名的作家。第六本《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於2005年出版,與前面幾部圭璋輝映,此前疑竇得到解答,令人豁然開朗。

最終篇《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於2007年出版,正義戰勝邪惡,黑暗退去,光明重現,為整個系列落下帷幕。

鄧布利多


三、原來你是這樣的《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是整部叢書的萌櫱,住在女貞路的德思禮夫婦以別人說他們是非常規矩的人家而得意,以「不相信任何邪門歪道」為自豪,他們將家裡有一個巫師親戚的秘密深藏。

然而,在某一天早上醒來,他們失去父母的外甥哈利晴天霹靂般出現在大門口的台階上。在姨母家居住的十年使哈利受盡欺凌,他被迫居住在碗櫥里,沒有任何人關愛他。

直到11歲的生日那天,貓頭鷹送來了神秘魔法學校的入學通知,這種狀況才發生了改變。在魔法世界中,他不再是那個孤苦伶仃的孤兒,而是人人敬仰的打敗了伏地魔的大英雄。

分院帽將他分到了格蘭芬多學院,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里,哈利開始了與普通學校完全不同的學習經歷,演練咒語,煉製魔葯,參加騎在飛天掃把上的魁地奇比賽,同羅恩·韋斯萊和赫敏·格蘭傑成為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雖然魔葯課的老師斯內普和斯萊特林的馬爾福對他寸步不讓,但麥格教授的嚴格要求和鄧布利多校長的亦師亦友令他倍感親切。

隨著故事的推進,哈利明白自己的爸爸媽媽是被名字都不能說的伏地魔殺害的,咒語的反彈令伏地魔喪失肉身,他卻將魂魄寄存在教黑魔法防禦術的奇洛教授的身體上靠吸食獨角獸的鮮血苟活,覬覦魔法石,企圖重建黑魔時代。

憑藉聰敏機智與無畏的勇氣,哈利·波特最終使伏地魔的陰謀落空,並為格蘭芬多贏得了錯失多年的學院杯。

在第二部《哈利·波特與密室》中,羅琳對故事的布局進行了精巧細緻的設計,未成年的哈利不得不在姨母家度過令人煎熬的暑假。

在整理行囊準備回學校前,家養小精靈多比不惜背叛主人向哈利發出警告:回到霍格沃茨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冒險。

他義無反顧回到學校,這一年的學習生活卻似多事之秋,波折不斷。新來的黑魔法防禦術教授吉羅德·洛哈特裝腔作勢,惹人厭煩。

接二連三發生的學生被攻擊事件使整個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因擔心自己被石化而人心惶惶。天生「蛇佬腔」,能夠與蛇說話的技能,讓人誤以為哈利在練習黑魔法。

一本能夠與人交流的日記,恰到好處於迷霧重重之時在盥洗室被發現,繼而揭示出五十年前一起學生死亡事件的真相。

幾經艱難,打開斯萊特林密室的鑰匙被找到,哈利勇敢地與蛇怪搏鬥,最終殺死蛇怪,毀掉了黑魔王少年時期在霍格沃茨上學時遺留下來的日記本,隻手遮天的伏地魔在當時只是一名叫做里德爾的普通學生,他設下計謀使海格被開除,為了自己的利益使整座學校陷入恐慌。

哈利用蛇怪的牙齒刺向吸食魂靈的日記,黑血汩汩流出,被黑魔王附體的金妮·韋斯萊得到了解救。在曼德拉草熬制的藥水的救治下所有因蛇怪被石化的生物重新擁有生機活力。

格蘭芬多在學院杯中衛冕成功,哈利在一片歡騰中開始了暑假生活。

第三部《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在開篇設下了懸疑,小天狼星西里斯·布萊克(Sirius Black)從巫師監獄越獄而出,哈利身邊的每一個人都認為他是為殺死哈利而來,原因是12年前,布萊克將波特夫婦的藏身之所出賣給伏地魔,莉莉和詹姆由此罹難。

陰雲籠罩下的學校生活並不平靜,新來的黑魔法防禦術老師盧平曾經是詹姆·波特情同手足的朋友。隨著時間的推進,不為人知的往事浮出水面,最終冒充羅恩的寵物,在「尖叫棚屋」中化身變成老鼠斑斑,潛伏在哈利身邊的小矮星彼得被證實是真正的叛徒。

正當哈利與朋友逼迫小矮星現出原形,將其押赴魔法部受審以洗刷小天狼星莫須有的冤屈時,意外卻發生了。盧平教授在月圓之時變成了狼人,彼得趁混亂逃脫。

洗刷清白的證據沒有了,小天狼星面對著再次被押回阿茲卡班的悲慘命運。鄧布利多在這時挺身而出,暗中指示哈利和赫敏利用時間轉換器挽救小天狼星,他在鷹頭馬身有翼獸的幫助下,重獲了自由。

第四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使作品的基調由明快轉為灰暗,中斷了一個世紀之久的三強爭霸賽在新學期的開學宴會上被宣布在霍格沃茨重新舉辦,布斯巴頓魔法學校和德姆斯特朗魔法學校派出各自的代表參加比賽。

有著神奇魔力的火焰杯被不知名的人施了混淆咒,遴選出年齡未到十七歲的哈利·波特作為第四名勇士,來自格蘭芬多學院的哈利和來自赫奇帕奇學院的塞德里克同時作為霍格沃茨的勇士參加比賽。

通過三項驚險艱巨的生死考驗,他們兩個同時抵達終點,一路艱辛中的互助使兩個人成為朋友,他們認為獎盃是共同的榮譽,願意將冠軍的獎盃分享。

出人意料的事情在兩個人觸碰獎盃的瞬間發生,兩人被迫幻影移形來到黑魔王麻瓜父親湯姆·里德爾的墳墓。

原來,整個比賽從一開始就是一場黑魔法的陰謀,獎盃早已被偽裝成「瘋眼漢」穆迪的小巴蒂·克勞奇(Bartemius Crouch Jr.)替換成門鑰匙。

塞德里克被阿瓦達索命咒殺死,哈利的鮮血伴隨著古老的咒語流入熬著魔葯的鍋,伏地魔最終復活。在返回麻瓜世界的火車上,哈利堅定地告訴自己,他要鼓足勇氣面對未知的未來。

第五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從攝魂怪帶來的陰霾中開始,在姨母和姨父身邊過暑假的哈利永遠沒有快樂而言,百無聊賴的時光因為失去了和最好的兩個朋友的聯繫而愈加難過。

逃過劫難的哈利回到魔法世界,見到了自己的朋友,曾經的老師盧平和他的教父小天狼星,驚異地發現他們組成了鳳凰社來對抗伏地魔的東山再起。

魔法部長福吉武斷專橫,將哈利所說的一切視為無稽之談,並將其成員烏姆里奇任命為霍格沃茨新任黑魔法防禦課的老師。

烏姆里奇從不教學生有用的知識,所做的唯一事情就是每天不斷頒布出禁令,學生們苦不堪言,她趾高氣昂,氣焰囂張,妄圖趕走鄧布利多控制霍格沃茨更是讓哈利難以忍受。

哈利和朋友組成鄧布利多軍團,每個星期對同學進行一次黑魔法防禦訓練。

黑魔的勢力不斷擴張,在學期即將結束的時候,他以小天狼星為誘餌,將哈利引到了魔法部的神秘事物司,鳳凰社的成員隨後趕到,在那裡雙方進行了殊死搏鬥,小天狼星被阿瓦達索命咒擊中,跌入死亡帷帳。

鄧布利多告訴哈利了一個驚天秘密,他是唯一能夠殺死伏地魔的人,他和伏地魔最終只能存活一個。

第六部《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中所發生的一切對哈利來說是一場「釜底抽薪」式的殘酷成長,在這一部中像導師一般指引哈利人生道路的鄧布利多被斯內普的咒語擊中去世了。

始於卷首的令人壓抑和窒息的恐怖氛圍縈繞在每個人的身旁,霍格沃茨不再是那片祥和與歡樂的凈土,食死徒以折磨麻瓜為樂,並在魔法世界中屢屢以殘暴的方式折磨傷害無辜的人。冥想盆里閃動的銀色記憶讓哈利了解了伏地魔不為人知的過去。

一個偶然機會獲得的標記有「混血王子」的魔葯書籍總在意想不到之時助哈利一臂之力。伏地魔將自己的靈魂分成七個魂器,藏在不同的地點,哈利和鄧布利多要尋找魂器並摧毀它們,才能徹底讓伏地魔消失。

在尋找魂器的過程中,鄧布利多受了非常嚴重的傷,千辛萬苦得到的魂器竟然是假的。就在此時,食死徒被德拉科·馬爾福引進學校,與學校的老師同學展開了戰鬥,就是在這場戰爭中鄧布利多喪了命,哈利失去了最後可以依靠的人,同時他知道神秘的「混血王子」就是斯內普。

他明白自己被賦予的重大責任,離開學校,踏上征程,開始了摧毀神器的艱難歷程。

第七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是整部黃鐘大呂的最終篇。

為保證哈利的安全,防止伏地魔的襲擊,鳳凰社的成員為轉移哈利設計了細緻入微的計劃。哈利的好友冒著生命危險服下復方湯劑變成哈利的容貌,以轉移食死徒的注意力。

可怕的意外還是發生,多人慘死伏地魔的魔杖之下,哈利與羅恩,赫敏僥倖逃脫。大廈將傾,狂瀾既倒,魔法世界已是山河破碎,無論是魔法部還是霍格沃茨均被伏地魔染指,大半已淪陷到狂徒手中。

顛沛流離的流亡之路歷經坎坷,無意中過獲悉「只要得到復活石,老魔杖和隱形衣三件死亡聖器,伏地魔必死無疑」的消息讓他們感到欣喜。

驚險動魄的霍格沃茨保衛戰中,納威·隆巴頓揮劍斬大蛇,將最後一個魂器徹底摧毀。最後的戰役,驚天動地,伏地魔將老魔杖直指哈利,同時念出阿瓦達索命,然而死亡的詛咒戰勝不了愛的庇護,哈利沒有死,反彈的咒語射回了伏地魔自己的身體,正義戰勝邪惡,哈利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19年後,哈利將自己的孩子送到站台參加霍格沃茨入學典禮,額頭上的傷疤再也沒有疼過,日子在風平浪靜中令人倍加珍惜。雖然有傷痛,有死亡,有流血,有犧牲,但羅琳寫下了最圓滿的結局。

作者:畢馨月

文章來源:簡書,感謝作者的提供,歡迎關注作者簡書。

-end-

歡迎大家關注最新的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見情感戀愛 的精彩文章:

男生最不敢追求的5種女生類型

TAG:一見情感戀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