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魯迅筆下的國人是如此的麻木不仁,難道幾千年以來都是如此嗎?

魯迅筆下的國人是如此的麻木不仁,難道幾千年以來都是如此嗎?

魯迅先生筆下描繪的人物大多麻木不仁,像是孔乙己、阿Q,買人血饅頭的窮苦人家等等。中國文明一直是開放張揚的,只有清朝時代的人民最愚昧無知,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悲劇呢?

先從清朝的一個重要國策說起,那就是「愚民」政策。老百姓越愚昧越好,如果不認識幾個字,就更不會認識「反清復明」,有利於統治。

其實西方的先進文明很早就傳入中國。大明萬曆年間,傳教士利瑪竇就在京城印刷「世界地圖」、《幾何原本》、販賣地球儀,康熙時期鐘錶已經在紫禁城內報時,雍正皇帝的眼鏡有好幾十副,馬格爾尼訪華時甚至帶給乾隆皇帝一套熱氣球設備。但是清朝皇帝們把信息都封鎖了,只有皇帝能看見地球的全貌,連大臣們都不清楚地球其實不是方的,說一想到地球是圓的就「思之笑到噴飯」。

其次是「奴性」導致麻木。奴性的根源來自社會階層的差距極端化。馬格爾尼訪華是就發現,大清朝表面里強大,內里已經腐朽。社會非常不平等,公民都是帝王與官員的奴僕,社會上的滿人還要再高漢人一等。民眾生存都很艱難,哪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知識呢?況且清朝人口突破四億,又因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只准男孩子上私塾,即使發展教育也會力不從心。

但是「落後就要挨打」,大炮轟碎了大清朝的太平美夢,「廣開民智」成了洋務運動中最強的號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戎要志 的精彩文章:

飽受各國士兵好評裝備:澳發明「驅蚊神衣」,蚊蟲碰之即死
立志做「有聲有色的大國」 印度戰機又出事了,摔飛機已不是重點

TAG:兵戎要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