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親子立志故事:吾十有五而至於學

親子立志故事:吾十有五而至於學

原標題:親子立志故事:吾十有五而至於學



公元前551年春天的一個黎明,旭日東升,霞光遍地,在魯國陬邑(今曲阜)昌平鄉間一所大房子里,一個白白胖胖的嬰兒呱呱墜地了。孩子的父親姓孔名紇,是當地有名的武士,因曾求神賜子於丘尼山,就給孩子取名孔丘字仲尼。老年得子,孔紇好不快樂!

誰知孔仲尼剛長到8歲,年邁的父親就因病去世,孔家的生活一下子艱難起來。孔子有9個姐姐,還有一個瘸腿哥哥,僅靠母親顏氏一雙手如何養得活這一大群孩子?顏氏只得起五更睡半夜,累得伸不起腰,雙手又粗又糙臉上布滿皺紋。生活的擔子太重了,可是顏氏還有另一種精神重擔,這就是鄉鄰的歧視,十兄妹在外面常遭人白眼、譏諷,甚至挨打受氣,顏氏看在眼裡,苦在心頭,常暗暗落淚,不得已,舉家遷到了曲真城內。


搬入城內後,孔家生計依田艱難。單靠母親勞作,生活是無法維持的,吾姐弟們就商量著分擔責任。十來歲的孔匠十分懂事,到處找事做,為母分憂。有有一戶人家的一群牛單要人放牧管理,他自告奮勇地去了,每日一大早把牛羊趕上山,タ陽西下時又把吃得肚皮滾圓的羊群趕回來,十分盡職盡責。他還學過其他技藝,從事過多種職業。



雖然生活如此貧苦,顏氏對子女教育並未放鬆,她要求子女們讀書識字做一個懂禮教、有學向的人。當時魯國是周公的封邑,是春秋文化的中心,列國貴族請侯常到魯國來「觀禮」,因為周室東遷後,周朝典章禮儀在它地已不復存在。孔子自幼就受到西周傳統文化禮儀的熏陶,對周禮特別感興趣,少年時代就知道「陳俎豆,設禮容。」在母親教導下,孔丘好學不倦,母親講的段文章或一部書,他一定要背得滾瓜爛熟才歇手,而且愛動腦筋,提些大人費盡思考才能回答的問題。

艱苦的環境磨鍊,使他的意志特別堅強,無論是在牛背上、田地里還是藝業途中都沒有忘記母親的教海,總是克服困難堅持擠時間讀書。孔丘越讀想得越深,看得越遠,越讀越懂事。


公元前536年的一天,孔丘突然走到母親面前,雙膝跪下說道:「兒今年15歲了,可知識學得太少,此生定要精通六藝,做個大學問家,今日特來明志……」老母聽後,熱淚盈眶,連忙扶起兒子。從此孔丘更加發奮了,書冊上拴竹簡的牛皮筋常在翻書時磨斷。兩年後母親去世,家境愈益艱難,可是任何困難也休想阻止住孔子求學成才的步伐。


經過十多年的堅韌不拔的刻苦鑽研,到30歲時,孔子對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無一不精,已成為魯國有名的大學問家了。



有了學問就應該獻身社會,造福百姓。孔子看到各國禮崩樂壞,周朝之制不復存在,他希望恢復西周典章禮制,讓人民在周禮中其樂融融地生活。

他想通過從政做官的道路來實現克己復禮的願望。他認為自己是一塊美玉,求善賈而估」,可在仕途上並不得志,直到公元前501年他50歲時,才被魯定公委任為中都宰,第二年又當了司空(掌管工程建築的官吏),後又任司寇(管刑獄之事),到55歲時代理過宰相職務。前後共做過5年官,雖職務不低,但因魯國國君無能,魯國朝政被三桓所控制,孔子的抱負無法施展,後憤而辭官離開魯國,帶著他的學生周遊列國去了。


大約從20歲起,孔子便開始從事教育活動。這是他一生中功績的主要方面。他是我國私學的創始人,開辦過規模宏大的私學,提出「有教無類的主張,就是說,不分貴賤、貧富、地區差別,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他的學生不僅有魯國人,還遍及齊、衛、吳、陳、宋、楚、晉等國,甚至秦國青年也不遠萬里幕名而來,一時間,『門庭若市,共有三千餘人之多。還有父子同來的如顏回和父家顏由,曾參和父曾點。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貴族、地主、商人,也有從事生產的和奴隸家庭的,只要有志於學並送孔子10斤干肉他就收留。大家在這裡不分尊卑貧富,平等地學習和生活著。



孔子常在家中或在大樹之下、杏壇之上講學,他不辭勞苦,海人不倦。有一次曲阜被亂兵包固,一連7日,糧食斷絕,形勢危急,他仍照常講學,「弦歌不絕」,令人十分敬佩。他十分注意教學方法,善於運用啟發式,他有一句名言:「不憤不啟,不俳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限反,則不復也。」他主張通過誘導和提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獨立思考能力。由於循循善誘,教育有方,三千弟子中精通六藝的賢人有72人,不少人成了政治家、外交家,或當了地方官,或從事傳學(教書)。他50年的教育實踐在我國教育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孔子在思想上也很有建樹,他是人類歷史上十大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體系被稱為儒家思想,因而他也就是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其核心是「仁」,主張人應當彼此相愛,這也是他做人的最高理想和道德標準。他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希望人們都能注意自身修養,自覺約東自己,服從社會道德規範,從而達到一個敬老愛幼的大同世界。


他的學說集中體現在《論語》書中,孔子死後,他的思想影響很大,從漢代開始成為中國兩千多年來的正統思想,並在東亞南亞及世界各地傳播,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孔子一生雖不順利,但他的追求始終不渝,直到逝世前,仍帶著學生周游列國,先後奔走於宋、衛、陳、曹、鄭、蔡、齊、楚等國,傳播他的學說,推行他的主張。儘管當時的統治者並不理會,師生們「離離若喪家之犬」,但他卻不怕碰壁,直至73歲去世為止,一生沒有停止他的追求。


提問:孔子15歲時向母明志要做個有學問有出息的人,以後經過努力終於成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可見立志對於人的成長十分重要,那麼今天我們要立什麼樣的大志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師國學館 的精彩文章:

育兒成才 | 立志經典——《千古一帝成偉業》

TAG:南師國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