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樸滄桑,這些傳承千年的青銅重器你了解的有幾件?

古樸滄桑,這些傳承千年的青銅重器你了解的有幾件?

青銅器是由青銅合金製成的器具,象徵著早期繁盛的青銅文明。在我國,最早的青銅鑄造記錄時間得追溯到4000年前的堯舜時代,青銅器從最早燒煮食物的器材逐漸演變為祭祀用的禮器,成為了權力與財富的象徵。到了商周時期,青銅器的鑄造技術依然達到巔峰,通過范鑄法、失蠟法、渾鑄法,將青銅器的使用範圍運用到了極致,容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等等。下面就帶各位去了解下商周時期的巔峰青銅重器(排名不分先後,都國家重寶)。

蓮鶴方壺 春秋

作為我國首批禁止出境的展覽文物,這尊在1923年出土於河南的鄭公大墓的蓮鶴方壺共有一對兩件。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差點被當時的國民黨政府運往台灣,幸而被解放軍救下,現如今分別存放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與河南博物院。蓮鶴方壺採用的是西周后期流行的青銅造型,有蓋、雙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飾於器身上下的各種附加裝飾,不僅造成異常瑰麗的裝飾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時期青銅器藝術審美觀念的重要變化。採用了分鑄法、圓雕、淺浮雕、細刻、焊接等複雜的技法,工藝精湛,很多技法已經失傳,用現代最先進的科技也無法複製和模仿。

毛公鼎 西周

由西周晚期的毛公所鑄得名毛公鼎,出土於清道光年間陝西寶雞,毛公鼎通高54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徑47厘米,重34.5千克。毛公鼎的價值不僅僅在其器身的渾厚凝重,更重要的是鼎內長達四百九十九字的的銘文,是目前所見青銅器中最長的一篇。銘文為金文風格逸飛動,氣象渾穆,筆意圓勁茂雋,結體方長。主要訴說了毛公向當時的西周國王獻策之事,內容敘事完整,記載詳實,被譽為「抵得一篇《尚書》」,對史學家研究西周歷史有極其重要的價值。現今藏於台北博物館,為三大鎮館之寶之一。

青銅大立人 商代

青銅大立人出土於「世界第九大奇蹟」的三星堆文明遺址一號祭祀坑,高180、通高260.8厘米,重約180公斤。是現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銅立人像。被譽為「世界銅像之王」。雕像系採用分段澆鑄法嵌鑄而成,分為人像和底座兩部分。最神秘的地方在於人像左右手中軸心不在垂直線上,至今無法辨別手中所持為何物,或是說單純為某種祭祀動作。青銅大立人像製作之精美細膩,迄今為止,在夏商周考古史上絕無僅有。

秦始皇陵銅車馬 秦國

秦始皇陵銅車馬,是秦始皇陵的大型陪葬銅車馬模型,1980年出土於中國陝西臨潼秦始皇陵墳丘西側。是目前發現年代最早、形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銅鑄車馬,共兩乘,一前一後排列,經復原,大小約為真人真馬的二分之一,單架馬車由3500多個零部件組成。銅馬車通體彩繪,其中以藍、綠、白為主,馬車採用堆繪法繪製,線條突起,有很強烈的立體感。這種藝術手法前所未見,亦屬首次使用。同為我國首批禁止出境的展覽文物,對研究秦代冶煉技術與青銅製造技術車輿制度、車輛結構等具有重要的價值。先如今藏於秦始皇帝陵博物館。

曾侯乙編鐘 戰國

曾侯乙編鐘,戰國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鍾架呈曲尺形,長11.83米,分上中下三層,整套編鐘共65枚,總重量2500千克,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每枚鈕鍾和甬鍾都能發出兩個音節,形成「一鍾雙音」的現象,呈和諧的大小三度關係,在世界音樂史上極為罕見。它是中國目前出土的40多套編鐘中數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組,也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歷史上,最為宏偉精美的大型樂器。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珍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越王勾踐劍 春秋

越王勾踐劍,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出土於湖北江陵馬山5號楚墓出土。也被稱為「天下第一劍」。因劍身上鍍有一層鉻而千年不銹,劍長55.7厘米,柄長8.4厘米,劍寬 4.6厘米,劍首外翻捲成圓箍形,內鑄有間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圓,劍身上布滿了規則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紋,劍格正面鑲有藍色玻璃,背面鑲有綠松石。見證了兩千多年前越王卧薪嘗膽終成一代霸主的輝煌歷史,如今珍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四羊方尊 商代

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是商朝晚期青銅禮器,祭祀用品。位列十大傳世國寶之一,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國現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邊長52.4厘米,高58.3厘米,重34.5公斤。據分析,四羊方尊分別經過兩次分鑄技術鑄造,現將羊角與龍角造好,分別放置於四方,再通過塊范法整體澆築而成,整個過程一氣呵成,鬼斧神工,彰顯了商代高超的青銅鑄造水準。

後母戊鼎 商代

原稱司母戊鼎,於1939年出土於河南安陽,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母親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代表作。國家一級文物,1959年開始作為鎮館之寶收藏於國家博物館。鼎通體高133厘米、口長112厘米、口寬79.2厘米,重達832.84公斤,是已發現的中國古代最重的單體青銅禮器,它是用陶范法鑄造而成的,在商後期鑄造重達832.84公斤的司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約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銅鑄造業的宏大規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河的斑鳩菊花 的精彩文章:

想要做武則天的枕邊人,必須滿足這三個條件,尤其是第二個
為報仇自毀面容,最終只刺到了仇人的衣服,如今卻被傳為佳話

TAG:海河的斑鳩菊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