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莫德里奇?金球獎過渡期的選擇?

莫德里奇?金球獎過渡期的選擇?

2018年不是金球獎真正的新紀元,而是一個轉折之年。今年的金球獎花落誰家?這一答案將會在北京時間12月4日凌晨舉行的頒獎儀式上揭曉。

莫德里奇?金球獎過渡期的選擇?

世界盃十六強戰,葡萄牙和阿根廷被淘汰的同時,宣布C羅和梅西時代的沒落,或者說一個新時代的開始。C羅和梅西(每人5個金球獎)各領風騷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從今年開始,金球獎的評選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一批球星揭竿而起:

2016年屈居第三的格列茲曼;2015年和2017年屈居第三的內馬爾;還有時刻處於備選狀態的比利時人阿扎爾;不要忘了另外一個比利時人德布勞內,上賽季英超最佳球員;還有埃及人薩拉赫,英超的首席射手;皇馬後衛瓦拉內和巴黎聖日耳曼天才姆巴佩……

特別是姆巴佩,對於170位評委而言,這位不滿20歲的鋒將還稍顯稚嫩,他可以輕鬆地獲得初設的最佳新人獎,即雷蒙·科帕獎,在這個等級的競爭中,火箭式的姆巴佩沒有任何對手……

但是,對於金球獎的得主,他到底應該有怎樣的資格?三屆金球獎得主普拉蒂尼(1983-1985)做出了這樣的結論:「瓦拉內是唯一的人選,因為他是本年度兩項最大賽事,冠軍杯和世界盃的得主。」

這樣的推理從邏輯角度當然無懈可擊,遺憾的是,瓦拉內是一個後衛,而在金球獎的歷史上,後衛榮膺此項殊榮的只有三人:1972年和1976年的貝肯鮑爾,1996年的薩默尓和2006年的卡納瓦羅。義大利人也是世界盃年的獲獎者,他的當選曾經引發了不小的爭議,當然,這些都是民主的爭議。

到了2010年,這樣的爭議已不復存在,因為金球獎的評委隊伍擴大了(國家隊隊長和主教練的加入),梅西也就理所當然地排在了世界冠軍伊涅斯塔和哈維的前面。

2014年,同樣的評委選擇了C羅,而不是梅西,更不是在世界盃中為德國隊立下戰功的諾伊爾……世界盃從此不再是金球獎的衡量標準,兩個殊榮由此脫節。

當然,2018年金球獎可以重歸傳統,因為選票重新回到了記者的手中,這也是2017年金球獎和國際足聯離異的一個正能量後果。

第63屆金球獎的得主如果是莫德里奇的話,會不會是一個醜聞?不,他代表皇馬贏得了冠軍杯,又率領克羅埃西亞隊進入世界盃決賽,並且當選世界盃最佳球員(就像2014年的梅西一樣),以及歐足聯和國際足聯的最佳球員。

但是,我總感覺,這個結果帶著苦澀的味道,帶著不完美的味道。出生於扎達爾、已經33歲的克羅埃西亞中場畢竟是和C羅和梅西同時代的球星!如果金球獎的評委們想要讓金球獎擺脫30+歲球星壟斷的魔咒,那麼這場努力已經輸掉了。對於金球獎來說,是不是需要更多的勇氣?

要知道,這次金球獎評選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俄羅斯世界盃上第二年輕的隊伍法國隊(僅次於奈及利亞)贏得最終勝利,這無異於為新一代球員開闢了一個新地平線。

事實上,本屆世界盃堪稱一次年輕球員的舞蹈,另外一支青年近衛軍英格蘭隊同樣打進了四強。而在30人的金球獎提名中,擁有6席的法國球員可以說是最大熱門。也許,這樣的優勢帶來了不可避免的票數分流弊端,最後的獲勝者可能不是哪一個世界冠軍,而是一個克羅埃西亞人,莫德里奇。這不是一個選擇,而是一種歸宿。為什麼姆巴佩、格列茲曼還有瓦拉內,他們不可以像80年代的普拉蒂尼或者90年代末的齊達內一樣捧杯呢?

因為,2018年不是金球獎真正的新紀元,而是一個轉折之年。想要金球獎重歸往日的傳統,需要的時間絕不僅僅是一年,如果回歸到世界冠軍這項殊榮,那麼,我們還要耐心地等到2022年……

文|前《法國足球》國際部主任 巴雷特

林良鋒:下一代梅羅在哪裡?

如無意外,今年金球獎終於飛入尋常小國,克羅埃西亞核心莫德里奇將打破過去十年梅羅的壟斷。儘管本屆有資格問鼎殊榮的人很多,由莫德里奇捧起金球也不算冷門,比三十多年前讓別拉諾夫當選,正路得多。金球獎不再是梅羅專屬,對金球獎也是好事。梅羅「劫持」金球,和國際足聯「攫取」金球,你一時分不清哪個更無趣。

作為對過去一年足壇個人成就的最高認可獎,金球獎本應有更多更廣泛的得主,既激勵來者奮進,也杜絕獎項成為交易的工具,營銷的符號。很遺憾,金球一度淪為王謝堂前之寵,皇馬和巴薩兩家頭牌不僅包攬頭獎,甚至第二名也默認是當屆落選那一位的囊中之物,十年來只有一次銀球不是梅西或C羅。與其說是金球獎,還不如更名為「梅羅獎」,多少還是對這一時期的緬懷。

這並非對梅羅兩位偉大球員的不敬,而是嘆息當世缺乏向他倆挑戰的同行和後輩。嘉獎能力和貢獻突出的個人或集體,本就是競技的一環。梅羅壟斷金球十年,凸顯足壇英才貧瘠,也折射出人才高度濃縮在豪門的生態。世界盃期間,業內圍繞克羅埃西亞的優異表現,已經就本屆金球花落誰家展開過討論,其中一種意見擔心:莫德里奇無論多麼努力,克羅埃西亞即使奪得世界盃,也未必輪到他。同時,一個反面的聲音會問:假如真的是莫德里奇,他配嗎?

金球自一九五六年創立,到現在已經一個甲子有餘,除了第一屆頒給斯坦利·馬修斯,是出於對大英對協會足球的普及和推廣的尊崇和報答,之後六十餘屆得主,散落在十八傢俱樂部,對照當年暗中推動歐超的歐洲一流俱樂部的序列(也是十八家,儘管取名G14),成員高度吻合。換言之,金球得主八成在豪門。最近十年,更走到只有皇馬巴薩的地步,當真是「薩馬難欺」。競爭在哪裡?對手都是誰?

回顧梅羅時代之前,或者將眼光放到歐冠改制之前,我們多少還經歷過各路英雄難分高下的盛世。儘管在當時金球只對歐洲球員開放,但僅是歐洲一地已有足夠多的巨星角逐大獎。彼時,功勛等身,才高八斗的球員分散在主流聯賽的名門望族,哪怕是來自鐵幕之後的蘇聯、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以及同屬社會主義陣營的南斯拉夫都頻頻有人入闈三甲。從公平的角度(這也是競技的宗旨),那個年代可謂群星璀璨,雅俗共賞。

是什麼導致眼下皇馬巴薩瓜分金球的局面?又是什麼改變了競技的面目,足壇越來越難得一見更多的梅羅?老派人士甚至認為,評選個人是對足球這項運動的背叛,沒有集體哪來個人?梅羅在壟斷金球的背後,有多少值得認可的人才被忽略甚至捨棄?不僅僅是錢,歐洲過去三十年發生的社會和制度劇變,族群的遷徙,疆界的開放,都對人才的培養,競技的發展和管理造成巨大影響。

前些日子,英格蘭和美國熱身,魯尼被人從美職聯挖出來,給了他一個正式告別的機會,順帶湊足了他代表英格蘭的場次整數。給予魯尼這個榮譽很應該,但過程也給人濃濃的營銷味道,似乎任何場合缺了運營就難成體統。說起魯尼,是因為他屢屢被掛上「最後一個街頭成長的巨星」的標籤。以他為代表的足球愛好者,已經遠離了主流舞台。街頭、公園或者後院,不再是孩子們盡情享受足球的天堂,你想吃這碗飯,只有一條路:加入青訓。

球探不再去街頭小巷探珠尋玉,主觀上吃力不討好,客觀上那裡更可能是毒品販子兜售的樂土。足球失去街頭和公園,也就失去了原生和自然的土壤。孩子們在青訓受到很好的照顧和輔導不假,但他們也失去了表達自我,磨礪性格和才華的環境。我們很難再看到技巧獨特,特點鮮明的球員;在大部分青訓營里,孩子的天性被抑制,才華被扼殺。如果青訓教練年輕時成不了角,如何相信他們能製造出巨星?現在的青訓,越來越像生產機器的流水線,你要是看過《摩登時代》,應該記得那個環境如何將人變成零件。

這個潮流和局面已不可逆,金錢控制了職業足球,當一個八九歲的孩子被豪門相中,花了一大筆銀子被後者據為己有,你不由擔心:他們有多少人能成才?在六十年代,足壇有尤西比奧、雅辛、貝斯特和里維拉,七十年代有貝肯鮑爾、克魯伊夫、基岡和西蒙森,八十年代仍有普拉蒂尼、魯梅尼格、古利特和范巴斯滕,江山代有才人出。現在,我們只有梅羅,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莫德里奇引起爭議的背後,是足壇流於平庸的無奈。

註:以下名單按照球員英文姓氏首字母排列,其中「2018年數據」包含俱樂部和國家隊,所有數據截至金球獎30人名單發布當月。

編輯|德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體壇周報 的精彩文章:

法甲看彩:摩納哥毫無復興跡象
西甲看彩:主場龍強壓客場龍

TAG:體壇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