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現代人的追問:時間去哪兒了?

現代人的追問:時間去哪兒了?

思考

站在離那座被稱作「半百」的人生山峰之峰頂的最後100米處,停足稍事休息,轉身回望來路。突然發現,那麼多逝去的日子就像雲霧一樣,消散在山間的風中;像奶昔一樣融化在山間的溪流里;像飄落的花朵一樣,掩埋在山間的泥土裡;像風鈴叮叮噹噹的脆響,風吹過後,一切歸於寂靜……對於逝去的日子,現代人喜歡追問:時間去哪兒了?

原文 :《時間之思:時間去哪兒了?》

作者 |王馥芳(北京外國語大學)

圖片 |網路

時間是個複雜的主觀概念。作為人類創造的一個與虛空對抗的高度抽象的形而上學概念,時間哪兒也沒去:因其無所來,故而也無所去。事實上,用「去哪兒」來追問作為最高抽象概念之一的「時間」的去向本身就是對「時間」的誤解:其無所始,故而也無所終;其無所依,故而也無所往……

但是,作為用於度量人類生命時長的一個日常的世俗概念,時間確有去處:因人有壽數,故而用於計數壽數的時間有終點;因人有所欲,故而隨時間日益膨脹的慾望趨使時間與其同行;因人有所戀,故而在回憶的長河裡,時間可以倒行,可以逆流而上、可以逆水行舟地去往人類「早先」(海德格爾語)的來處;因人有所愛,故而在愛的情感世界裡,愛的力量可以將時間恣意拉長,並使得時間總是迷失在愛的深邃里;因人有所思,故而在思想的光輝里,時間可以被「看」、被「注視」,可以隨著被「看」和被「注視」之力度和強度的不斷增強,不斷去往新的思維拓荒之地。因人有所懼,故而在畏懼給人類圈定的框架里,時間欲行又止、踉蹌前行……

對絕大多數普通人而言,他們所理解的時間是世俗意義上的時間。他們無法理解,甚至根本不知道作為形而上學意義上的那個時間概念的存在。他們會問:「知道了如何?不知道又如何?」。要是我來回答,我會說:「知道了,你的生活會有點不一樣」。

在我進入不惑之年以前,時間之於我只是跟空氣一樣的背景性存在。我雖然覺得時間是個讓人困惑的概念,但我沒有在時間問題上深思:一是覺得在時間這個無謂的問題上思考沒有用,徒然浪費時間而已;二是,就算我想思考,也不知從何著手。時間這個概念,它的深邃、無解和無限,真的超過了我的想像。正所謂:思想貧瘠限制了我對時間的想像。

可是,四十歲以後,隨著我的閱讀和研究興趣慢慢轉向哲學和心理學,特別是存在哲學和存在心理學,我慢慢意識到,存在主義意義上的「存在」從來就不是抽象的存在,「存在」本質上是時間性的: 「存在」是在時間維度里的存在。我也慢慢領悟到,作為在現實世界中實踐「存在」的存在者而言,時間從來就不是背景性的,也不是前景性的,它是生命內在性的:時間不僅僅是度量生命時長的標尺,時間是生命本身的一部分啊!時間是生命賴以存在的內在特徵,剝奪一個人的時間,就是剝奪一個人的生命啊!當一個人的「日子到頭了」或者「大限到了」,意味著其生命快終結了。英文中也有類似的表達,說「Your time has come」,也是「死期到了」之意。

和時間如影隨行的是空間。就像時間一樣,空間之於我們的存在也不是背景性的,或者前景性的。空間本質上不僅是生命的一部分,而且空間和時間是不可分的。愛因斯坦把「時-空」看成是世界的第四維。事實上,「時-空」也是生命的第四維。正如剝奪一個人的時間本質上就是剝奪其生命,剝奪一個人的空間,本質上也是剝奪其生命。人的軀體實質上是一種空間形態。從理論上來說,要確保一個人的基本生存,其所佔據的最小生存空間必須至少等於或者不小於其身體形態所佔據的空間。若其生存空間小於其身體形態空間,則意味著其身體形態勢必會受到某種力的擠壓,當這種擠壓超過身體所能承受的極限之後,人的生命就不復存在了。

了解了時間概念的複雜性以及時間之於生命存在的內在特徵之後,我的日子開始慢慢變得跟以往有所不同。最大的不同之處是,我開始慢慢學會對我的生活,對作為語言學者的人文生活、對社會文化生活進行反思和省察。蘇格拉底的臨終遺言是:「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

省察何以會使得人生更有價值?時間作為一個形而上學概念是冰冷的。但當我意識到時間和空間是人類生命的內在特徵之後,我很自然地想到,時間和空間也是地球上所有有機體的一個內在特徵啊!當人類無度地拉長自己的生命時長和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間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不該以剝奪生態鏈上的其他有機體的生命時長和生存空間為代價?當我們為如何充實、裝扮每個日子,如何把每個日子過得蜜汁般甜蜜而殫精竭慮的時候,我們是否也該採取有效措施加強環境保護以確保生態鏈上其他有機體也能平安地度過每一天?當我們在恣意揮霍甚至浪費資源滿足我們這一代人旺盛而無度的物慾的時候,是不是也要考慮下一代將來靠什麼生活?當我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上演各自的人生大劇的時候,是否應該在愉悅自己、家人和朋友之外,也給他人的人生劇本的創作和上演提供一點力所能及的幫助?最理想的,當然是藉自己的人生表演探索、思考和反思,給他人的舞台提供光亮,照亮他們、指導他們邊演邊省察自己的人生,以便使其演出更精彩!

事實上,自人類創造了時間這個概念,人類就開始走上自我省察的道路! [此為作者主持的北京社科基金研究基地重點項目「北京文化對外交流話語體系和國際話語權建構研究」(批准號為18JDYYA001)的階段性成果]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34期第8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後理論時代:理論未死!
一個祛魅的時代,一群「賦魅」的粉絲……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