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下秘旨要除掉將軍,卻被士兵偷偷改寫了幾個字,結局逆轉
皇帝下秘旨要除掉將軍,卻被士兵偷偷改寫了幾個字,結局逆轉
古代皇帝是至高無上,擁有國家最高權力的人。可以說,一國之君,他下定的命令就是金口玉言,不能更改。古時候皇帝與大臣之間,雙方的關係變化莫測。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很簡單,一般來說,皇帝對大臣是有絕對的命令權。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要是看某一位大臣不順眼或是忌憚他,一道聖旨,便能治那位大臣一個罪名,輕則貶官流放,重則斬首牽連。
但有的時候,如果那位大臣勢力強大到皇帝無法控制的時候,皇帝若是硬要除掉他,往往也是會適得其反,最後反而自己落得個不好的下場。
今天要講的故事就是跟皇帝大臣有關的。我們都知道,古時候,皇帝要下什麼命令,往往會下一道聖旨來讓人執行遵命。而這道聖旨就是君威,任何人都要遵守。
947年,後漢高祖劉知遠稱帝,將開封城設立為都城。劉知遠稱帝後,開始對跟隨在身邊,立下汗馬功勞的手下論功行賞。郭威因助高祖有功,被封為樞密副使、檢校司徒,擁有了統領千軍的權力。後來高祖去世,也是郭威和另一位大臣蘇逢吉臨終受命,扶持高祖之子劉承佑繼位。
劉承佑即位後,對於手握兵權的郭威十分忌憚,生怕這位統帥千軍的大將軍造反。所以在950年,劉承佑與他的親信密謀要除掉郭威,準備下聖旨令人誅殺郭威。但是因為身邊親信的不靠譜,將這聖旨給人別人看,所以最後兜兜轉轉,聖旨落入了郭威手中。
郭威見皇帝如此猜忌,遂決定起兵造反,在他準備將聖旨給士兵們看的時候,身邊一個親兵阻止了他,跟他言明:若是直接把聖旨給士兵們看,因為皇帝要對付的只是郭威,士兵們造反會有所顧忌。不如將聖旨上的文字由只誅殺郭威和柴榮改為除了這些重要將領,還有郭威手下的郭家軍。
然後,僅僅只是修改了幾個字的聖旨,宣讀後,更大的激起了郭威手下士兵的怒氣。於是在這樣士氣充足的情況下,郭威率領全軍直逼都城,一舉扭轉了原來要被誅殺的命運,結局逆轉,建立起後周朝廷。而劉承佑也因為這樣,最後江山易主,自己也被反抗的手下殺死了。
至於那個勸郭威改聖旨的士兵,就是後來的宋太祖趙匡胤。
※妻子生了兩個兒子,他想再要一個女兒,結果讓他後悔一生
※白居易的「殺人」詩?讀起來很普通啊!
TAG:歷史隨想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