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最嫌棄的「五種家長」,你是其中一種嗎?

孩子最嫌棄的「五種家長」,你是其中一種嗎?

不做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 相信這是現在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時的共同現狀。

在生活中,如何讓孩子配合的寫作業、吃飯洗澡等都成了許多家長共同的難題,每時每刻都彷彿在與孩子鬥智斗勇。「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就是不改,我也不知道怎麼辦!」

孩子最嫌棄的「五種家長」,你是其中一種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而火苗教育想說的是,很多家長自認為苦口婆心,其實孩子很多都聽不懂,也聽不進去。

和孩子說話不等於會說孩子的話

很多家長都很煩惱,為什麼有時候孩子很嫌棄,在這裡火苗教育總結了五種家長最招嫌!

01

只會催

「快點起床!」「快點吃早飯!」「快點做作業!」「快點看書!」……似乎「快點」就是爸媽的口頭禪。

結果:越催孩子越煩,越煩就越不高興做。

02

只會擦

「爸媽坐我旁邊看我寫作業,沒寫幾個字,她(他)就直接拿著橡皮過來擦,就知道擦、擦、擦!我已經很努力在寫了,你能不擦嗎?」

結果:越擦越不高興寫作業,嚴重的就開始逃避寫作業。

03

只會煩

「爸媽是唐僧,我犯錯了,他講了,我知道了,可他們還是不停地講呀講呀。聽到後來,我都不知道他們講了什麼!」

結果:一個唾沫橫飛,一個雲里霧裡,反反覆復這幾句話,孩子都能背出來了。以後再犯,家長還沒說,孩子就能背出來。

04

只會吼

「媽媽是只河東獅,一看到我犯錯誤,就要吼我,樣子真難看。」

結果:孩子被吼愣了,至於吼了什麼,一概屏蔽了。

05

只會打

「我犯錯了,他不好好和我說,就知道打我,他是不是不愛我了?」

結果:時間一長,孩子對爸媽的脾氣一清二楚,犯錯了,頂多也就挨幾下打,還能把他怎麼著。

孩子最嫌棄的「五種家長」,你是其中一種嗎?

同一件事試試不同方法

效果真的不一樣

同樣處理一件事,如果說話的方式不同,取得的效果也會大不同。校長說,家長每天都在跟孩子交流,但家長們有沒有想過,你所說的話能在孩子心裡盪起多大的漣漪?她舉了兩個例子,得到了不同的處理效果。

讓他保管好自己的東西

孩子:爸爸,我的衣服丟在學校里了,找不到了。

爸爸一邊在班級群里問,一邊教育自己的孩子:自己的東西要珍惜,一次不注意可以原諒,再不注意就要懲罰了!

孩子點點頭:哦,下次注意。

「這是我們家長最常用的教育方式,孩子以後還會丟東西嗎?估計還會,因為孩子只是迫於家長要懲罰的威脅,覺得自己錯了,可一轉身就會忘記。因為這樣的教育對孩子來說,不是發自內心要去改正它,而是來自於外力的強加,功效只在一時。」

孩子最嫌棄的「五種家長」,你是其中一種嗎?

你給孩子講一個故事:XX有一件漂亮的衣服,藍藍的……(你自己描述,講得越美越好)!它是XX的好朋友,陪他一起上學,還給他在冷冷的日子裡帶去溫暖。今天,粗心的XX不知把它丟在哪裡了。放學了,小朋友們一個一個回家了,XX也回家了,可衣服回不了家了,它一個人在漆黑的學校里哭!

問問孩子,你心裡怎麼想的?該怎麼辦呢?和孩子討論找回來的方法,爸爸已經替你在群里問了,好心的XX幫忙找到了,放在講台上了,明天記得謝謝他,也記得把衣服帶回來。

家長一試,反饋回來的信息:講了故事,他都感動得快流淚了。校長解釋道,這樣說的好處是培養孩子遇事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習慣,培養孩子的善良、同情、責任心和感恩心。

培養他獨立做作業

一天,媽媽試著離開正在做作業的孩子,孩子認真地把作業都做完了,媽媽進去後,孩子說:媽媽,我做好了。媽媽心裡開心,但只是很淡然地「嗯」了一聲。孩子心裡是多麼渴望得到你的肯定,可你這樣的反應,孩子心裡會想:陪不陪我做一個樣,以後還是你陪著我做吧。

換種方式,開心就要表達出來——

孩子做完,告訴媽媽做完了。媽媽睜大眼睛,表現得很驚喜:「哇,今天媽媽不在旁邊,你竟然都做完了。真是太了不起了(豎一下大拇指),來,乖寶貝,媽媽抱一個,如果明天還能這樣,媽媽會更開心的!」

這樣做的好處是,父母用行動強化了孩子正確的做法,無形中告訴孩子「你可以的」,讓他有一種成功感,給他提出一點小要求,明天還可以這樣,讓他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跟孩子說話的竅門

校長說,和孩子交流是有技巧的,竅門其實很簡單,掌握三點就可以了。

01

要了解孩子的想法

如果孩子犯錯,先別急著上火,你先要了解孩子犯錯的原因,為什麼會這樣做。把了解到的情況和他說一遍,說不定有出入呢。然後問一下他當時怎麼想的,通過溝通,了解事情的原委,記住:

請你一定要理性分析。即使孩子吃了虧,也能變成你教育的契機,任何事都有兩面性,你要引導孩子往正面的方向思考。

如果孩子某些事情做得不夠好,存在一定的問題,那你也要了解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生理還是心理。

比如,孩子跳繩跳不好,有的孩子先天感統失調,沒辦法平衡,那應該就醫並進行針對性訓練,而不是一味地著急埋怨。有的孩子怕吃苦受累,不肯跳,是心理上的畏難情緒,那要溝通交流和體驗。

02

學會換位思考

在說之前,先想一想自己說出去的話孩子會怎麼想?能不能打動孩子?如果你覺得自己的話能打動孩子再和他交流,不打無準備之仗。有的話,連你自己都不能接受,孩子怎麼可能接受呢?能說到孩子的心坎里去,那是最有效的,這在心理學中叫作「共情」。

孩子有他自己的語言體系,感性、充滿幻想、喜歡動手實踐……比較喜歡的方式是講故事、比一比、做一做等方式,家長們可以多用用。

03

學會說「我們」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 一個人最基礎的需要是安全感,爸爸媽媽永遠是孩子的靠山,和孩子說話時,請說「我們」。

這給孩子的感覺你是和他站在同一陣營的,有快樂大家一起分享,有困難大家一起承擔和解決。你們永遠是他最堅強的後盾。孩子有安全感,才會更有信心去面對各種困難。

孩子最嫌棄的「五種家長」,你是其中一種嗎?

要是老說「你怎麼樣」,「你怎麼樣」,漸漸地,他在心理上會和你疏離,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變得自暴自棄。當然,更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說「他」了,這會讓孩子更難以接受!

當孩子成功的時候,請你說:「我們的XX竟然把xx事情完成了,爸爸媽媽真開心!」表揚的時候請一定要說具體的事,不能籠統地說「好、棒」。

當孩子畏懼困難的時候,請你說:「沒關係,我們一起再試試。」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請你說:「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解決這件事情。」解決完了之後,問一下他的感受,強化一下他的記憶,爭取下次不犯錯或者一點一點改正壞習慣。

校長說,學會和孩子交流,改變你的說話真的很重要。

「教育無小事,事事皆教育,請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說話,不做孩子們眼中的『五種』父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