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民:我用雙機來模仿動感世界
周民
作為新攝影群體中的一員,周民除了需要苦心經營自己的事業,還利用閑暇時間專攻攝影的獨門絕技。自上世紀80年代起,他在攝影路上不斷探尋、求索,最終自主研發了「雙機拍攝動感照片的拍攝裝置」。拍攝裝置的誕生也為周民帶來了更多攝影創作的靈感,一幅幅靈動飄逸的「雙機」作品不僅提供給了觀者一種全新的視覺享受,也讓周民在諸多攝影競技中斬獲殊榮。今年,他更是憑著「雙機」作品,獲得了第十二屆中國攝影金像獎。關於對攝影的執著和專註,獲獎後的心態和心境,以及今後的拍攝計劃和籌備,周民在與本報記者陳曦的對談中娓娓道來。
周民攝影作品
訪談對話,這就開始
陳曦:您在2008年時開始接觸數碼攝影,是什麼原因讓您對數碼攝影情有獨鐘的?作為新攝影群體的一員,攝影對於您來說意味著什麼?在您生活中的比重又佔據多少?
周民: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就接觸膠片攝影了。2008年,我開始接觸數碼攝影是因為對於動感攝影的青睞。相對於膠片攝影,數碼攝影拍攝動感照片具有很大的優越性。
攝影代表著一種追求,一種情感的釋懷,一種能讓你智慧才能展示的舞台,一種能被社會所認可的滿足感。攝影佔據了我精神生活的絕大部分,對攝影的執著確實花費了我不少時間,但生活中由於有了攝影充滿著激情和享受。
陳曦:是什麼靈感讓您有了設計這個「雙機拍攝動感照片的拍攝裝置」的慾望?您的這項裝置在2016年申請了專利,可否講一下關於這項專利探索和研發的故事?
周民:研究動感攝影的前幾年我都是單機拍攝,藝術效果總達不到我的要求。2013年,我從一本雜誌上了解到一位叫米蘭·馬洛夫(Milan Malovrh)的外國攝影師利用雙相機同時拍攝一個動態場景,並通過電腦合成為一張照片,營造出十分特別的動感效果,由此我似乎捕捉到了一絲曙光。但是,短短8個字的圖片說明:「雙機拍攝,後期合成」,一時很難理解,如何拍攝,又是怎樣合成的?我一時並沒有什麼頭緒。也是在這個時候,我讀了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的著作《思考,快與慢》。
卡尼曼認為,人類大腦是有快慢兩套系統共同進行工作的,快系統能夠使我們對所遇到的人與事迅速地做出反應,慢系統則對人與事進行分析並解決問題。雖然這是一本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述經濟問題的圖書,但是給了我很大啟發。
如果有這麼一台機架裝置,可以同時裝有一快一慢兩個系統和鏡頭,是不是能在拍攝舞台藝術、體育運動、飛禽走獸時,讓動態場景呈現出如夢如幻虛實結合的獨特效果?我把丹尼爾·卡尼曼的快慢系統理念和馬洛夫的雙機拍攝實踐結合起來。使用兩台相機分別進行快速和慢速拍攝。快機只是快速定格主體,完全處於自主控制狀態,無需考慮動作的延續性;主體的各種飄逸殘影,則由慢機按照構建的想法去完成,它把快機定格後的主體動作用動感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來。設計這個「雙機拍攝動感照片的拍攝裝置」的靈感由此產生。
至於申請專利的問題很簡單,我查詢了國家專利內容,國內還沒有「雙機拍攝動感照片的拍攝裝置」的專利申請,為了保證我今後能進一步研究雙機,不受後來人申請專利的影響,我必須要第一時間拿到專利,佔領目前還沒人佔領的小山頭。
陳曦:關於「雙機拍攝動感照片的拍攝裝置」的工作原理和拍攝流程,以及最終呈現的效果可否詳細介紹一下?您之前有諸多作品入選各類展覽,是否均為「雙機作品」?
周民:我把兩台相機安裝在同一個拍攝裝置上,為的就是能讓相機在追焦拍攝時保證兩台相機能同時運動,兩台相機在拍攝時必須要同時對準同一被攝點,因此裝置必須要有使得兩台相機可以左右旋轉和上下調節的功能。設計時還考慮到配裝快裝板,可以很方便地和三腳架連接。
怎樣同時對焦?同時曝光?關鍵時我的一個朋友幫我發明了一根連接兩個相機的專用連線,只要按動其中一台相機的快門按鈕,兩台相機就會同時對焦同時曝光。把拍攝裝置裝在三腳架上,裝上相機,拍攝前一定要把兩個相機的對焦點調在一起,一定要把兩個相機的時間調整到同時(目的是後期在電腦里尋找快慢配對照片方便)。
根據快機和慢機的各自要求設置各自的曝光三要素,關鍵是慢機的曝光速度較難把握,它將直接關係到各種動體的動感藝術效果,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訓練。
雙機動感攝影能將不同時間疊合在同一個空間之中,拍出了在快和慢之間我們平時肉眼看不見的空間感,使得畫面中形成了動靜結合的效果。我攝影至今確實獲得了不少成績,但不都是「雙機」所為,也有「單機」作品,但近兩年的參展和獲獎作品大部分為雙機拍攝。
陳曦:獲得中國攝影金像獎,您有什麼特別的感觸?對於攝影的藝術表達,您有哪些獨到的見解?
周民:很高興評委會對我的雙相機動感攝影這一新生事物的支持與肯定。但是高興過後有一種責任感油然而生。動感攝影的表現感不足,藝術表現力不夠,畫面中動靜對比效果差,這在攝影界還是個難題。而金像獎評委會給了我這麼高的榮譽,我有責任與義務去攻克它,去填補動感攝影的這一空白。
攝影門類很廣,因此我也只能說說動感攝影的藝術表現而已。亞里士多德說過,「藝術模仿的對象是實實在在的現實世界,藝術不僅反映事物的外觀形態,而且反映事物的內在規律和本質,藝術創作靠模仿能力,而模仿能力是人從孩提時就有的天性和本能」。我所追求的是怎樣利用雙機攝影來模仿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動感世界,增添動感攝影的藝術性。
快門按動時,相機所拍攝的世界,是否就是我們感受到的世界?攝影,是從流動的時間與空間之中擷取的一格,那些「決定性」或「非決定性」的瞬間,是將凹凸不平的三維世界平面化,而作為一種「繪畫」,攝影師所需要處理的不僅僅是圖像中可見的部分,還需要處理不可見的部分,如人物的動作。比如當我們欣賞完一段舞蹈,留在我們心中的,絕非是一兩個複雜而高難度的動作,也不是結合光影而產生的美輪美奐的瞬間造型,而是一段旋律與節奏共同作用下的肢體動態所表達的喜怒哀樂,是旋轉的裙裾,是盈溢在舞台上的情緒。
如何將這些繁複的意象與象徵,光影的流轉,滲透著情緒的肢體動作,以及不同的時空定格在一張照片上,讓視覺感受到動作的過程,這就是我想表達的攝影藝術和見解。
陳曦:除了「雙機攝影」,您平時還會拍攝哪些題材的作品?是否在「雙機攝影」的基礎上有新的嘗試和探索?今後您還有哪些拍攝計劃?
周民:現在其他單機作品拍得少了,為了雙機的動感思路和藝術表現不被打擾,最近兩年我幾乎停拍了單機攝影。
必須要解決的是不為動感而動感,要把動感攝影用作創作手段,超現實攝影、半抽象攝影,都是我今後要去探索的方向。最近從技術層面上,我將引入雙機多重曝光的技術嘗試,為的是用攝影手法直接拍攝繪畫做準備。今後我還準備以國粹京劇拍攝為主題進行拍攝,弘揚傳統文化。
陳曦:對於喜歡藝術類影像的年輕攝影師,您有哪些經驗分享,有哪些建議給他們?
周民:攝影要基礎先行,獨立思考,找准路子,吃苦堅持。
第一,攝影必須從頭開始一步一步地打基礎,關鍵是多看書,多看畫,彎道超車好像是不行的;第二,攝影學到一定程度時,必須學會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奠定自己的攝影風格;第三,攝影就像讀大學要分科目一樣,最終你必須要有自己的攝影門類,鬍子眉毛一起抓會形成精力不夠反而學不好,還不如專心拍攝一門自己喜歡的東西;第四,攝影會遇見很多艱苦的時候,這包括現實的和精神上的,我們必須要正確對待,一定要堅持正確的東西,要吃得起苦,只有堅持才能走出困境,取得成績。
文章刊發於《中國攝影報》·2018年·第92期·2版
編輯 | 唐瑜
聲明:本文內容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取得授權
TAG:中國攝影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