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叢林中的「超級獵人」——澳大利亞大梟
每當夜幕降臨,森林中就會傳出一陣陣瘮人的「嗚—呼」的叫聲,這是尋覓伴侶的澳大利亞大梟發出的聲音。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每年4月,在澳大利亞東南沿海的森林中,到處都充斥著尋覓伴侶的大梟發出的叫聲,那些聲音響亮的大梟往往可以率先贏得伴侶並與之共同繁衍後代。
在澳大利亞所有種類的夜鷹中,大梟是個頭最大且威力最強的分支。與喜歡尖叫的普通貓頭鷹不同,大梟的叫聲非常特別,這種「嗚—呼」聲聽起來就跟童話故事裡描述的完全一樣。每年3~4月,大梟的叫聲日益頻繁。雄梟通過這種喧鬧的聲響來告誡其他同伴這裡是自己的領地。如果這種鳥語能夠翻譯的話,雄梟的叫聲大致傳遞著「這裡是我的地盤,快走開!」的信息。到5月,隨著築巢時間的臨近,它們的叫聲逐漸有所收斂。6~7月間,雌梟都棲息在巢里,它們仍會時常藉助溫柔的叫聲與伴侶保持聯繫。
大梟的活動範圍很大。每年3月求偶期到來時,結成伴侶的大梟會先搬到臨近的地方,進而在同一棵樹上棲居,最後才把安樂窩建築在同一根樹榦上。通常,它們會選擇樹齡在兩百年以上且樹榦中空的桉樹搭建愛巢。大梟在冬季繁殖後代,所以每逢5月下旬至6月上旬就要開始築巢。最有意思的是,雌梟就像掌握著時間表一樣,每年總能在同一時間準時返回先前搭好的巢里產卵。
雌梟產下的卵呈暗白色,外形為直徑4~5厘米的球形,先後產下的幾枚卵之間大約有數天的間歇。雌梟需35~38天時間才能把這些卵孵化出來,還得用大約30天時間日夜守護孵化出的幼雛,然後才能隨意離開巢穴自行覓食。整個過程都有雄梟在附近看護,它們一方面要確保雌梟產卵、孵化以及幼雛成長的安全,另一方面要在長達3個月的時間內獨自承擔為全家尋找充足食物的任務。
大約在9月,雛梟開始長羽毛。最先孵出的雛鳥往往得率先離開巢穴。在9~12月期間,人們很容易找到大梟,因為此時它們大都舉家棲居在同一地點。羽毛初長的雛鳥在外觀上跟成年大梟有明顯區別:雛鳥的羽毛主要以柔軟的白色羽毛為主,上面附有深色條紋,頭上就像帶著一個面具。通常它們要等4~5個月後才會換毛。另外,它們的叫聲也與成年梟有很大區別,此時它們只會為乞求更多食物而發出吱吱的尖叫聲。
傳說大梟同其他許多鳥類一樣,終身對同一伴侶保持忠誠。為了檢驗這個說法的真偽,科學家連續3年收集大梟從棲息的樹上落下的羽毛,以便從這些羽毛中提取實驗對象的DNA樣本。他們同時還收集初生幼雛身上帶血的羽毛,以此進行親子鑒定。結果發現,這種喜歡在夜間活動的鷹的確能在較長的時間裡遵循一夫一妻的「婚配」原則。但他們同時也發現,大梟並非人們想像中那樣對配偶絕對忠誠。有科學家曾觀察到喪偶的大梟在下一個繁殖季節來臨前就已經更換了新的伴侶,甚至還有人親眼看到雌梟將另一成年雌梟驅逐出築巢區域的場景。因此,專家很難確定每年是否都是同一對雄雌梟在繁育它們的後代。
大梟非常善於捕獵,生活在澳大利亞土地上的各種鳥類及環尾負鼠、蓬尾負鼠等許多動物都是它們喜愛的美食。
據統計,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梟有2500隻左右,而每隻梟每年要消滅250~350隻負鼠。捕獵負鼠時,它們往往會神不知鬼不覺地突然從空中俯衝下來,用利爪一把抓起毫無防備的負鼠,然後在空中咬斷其脖子。有時大梟甚至可以一口就咬下一隻負鼠的頭。通常,雄梟會把無頭的負鼠帶到樹枝上,自己吃一部分,其餘的帶回巢穴餵養雌梟和幼雛。除了負鼠以外,大梟還喜歡捕食田鼠、昆蟲以及包括白鸚鵡、喜鵲和大烏鴉等在內的多種鳥類。儘管不同地區的大梟對食物有所偏好(比如生活在沿海地區的大梟最喜歡環尾負鼠),但只要是生活在其棲居地範圍內的小動物都有可能成為它們的口中食。
同所有的捕獵者一樣,大梟需要廣闊的地盤進行捕獵活動。此外,它們還需要在足夠大且中空的桉樹樹榦上築巢,因為只有這樣的巢才能為成年雌梟及發育中的雛鳥提供擋風遮雨的庇護之所。然而,它們的棲息地目前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變故。在維多利亞地區,大梟的棲息地約有65%由於人類的亂砍濫伐而遭到徹底破壞,剩餘的部分也被弄得支離破碎。因此,大梟被列入易受到傷害的物種當中。
所幸的是,大梟的數量並沒有急劇減少,科學家認為這很可能是因為大梟具有極強的適應能力,能夠迅速適應各種不同的外部環境。有跡象表明,有的大梟甚至已經能夠在人工林場的松樹上築巢了。
除了大梟,澳大利亞還有其他一些種類的夜鷹。
在澳大利亞最北地區,與大梟同屬夜鷹大家族的紅褐貓頭鷹是當地威力最大的空中捕獵高手。與大梟相比,它們的體型更小、毛色更淺,但它們更善於捕食大型獵物。它們的捕食範圍包括鳥類、飛狐、叢林火雞等。紅褐貓頭鷹的叫聲與大梟比較相似,但聽起來更加溫柔且鼻音較重。此外,它們一般不愛叫,即使有人闖入它們的棲息地也不作聲,這讓人覺得難以捉摸。
吼梟是夜鷹家族中的又一成員。正如其名字所描述的那樣,這種夜鷹的叫聲聽起來就像狗在咆哮,在短促的吼叫間隙甚至夾雜著淺淺的喉音。吼梟的體型比紅褐貓頭鷹更小,身高僅35~40厘米,翼展長度只有1米左右。然而,它們的殺傷力卻很強,能夠獵殺包括野鴨在內的許多鳥類。據說生活在澳大利亞南部的吼梟最常捕食的是野兔。吼梟的分布範圍十分廣泛,在整個澳大利亞終年都能聽到它們的吼叫聲。
名叫boobook的袖珍貓頭鷹也是澳大利亞常見的夜鷹,它們廣泛分布於整個澳大利亞,身高能達到36厘米。它們的叫聲特別溫柔,後一聲的音調往往比前一聲低一些。
在澳大利亞還有一些看上去就像帶著面具的夜鷹,包括穀倉貓頭鷹、草地貓頭鷹等。它們的叫聲往往都十分刺耳,聽起來像是吹口哨或尖叫。在所有夜鷹中,穀倉貓頭鷹的分布最為廣泛,人們幾乎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而且它們還可以在任何時節繁衍後代。
※在幾千萬年的時光里,大象是如何進化出這麼長的鼻子的
※在動物界充滿父愛母愛的動物,它們擁有像人類一樣的」情感「
TAG:宇宙小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