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建黨初期的珍貴文獻在他的墓里藏了20多年

建黨初期的珍貴文獻在他的墓里藏了20多年

原標題:建黨初期的珍貴文獻在他的墓里藏了20多年



浙江省寧波市霞浦街道霞南村的長山崗上,一座墓碑靜靜矗立。


墓碑高半米,凹凸不平的碑面上刻著「泉張公墓」幾個大字。墓碑邊,一塊當地政府安置的墓主人簡介石碑,昭示著墓主人不平凡的一生。


這是一座「衣冠冢」,但令人震驚的是,包括中共二大制定的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存世的中文文本《黨章》在內的一大批黨的早期文獻,在這裡保存了20多年。冢的主人叫張人亞(1898年5月—1932年12月),為了保存這批黨的珍貴文獻,這座墓在他去世前六年就已建成。

其中,1920年9月印刷出版的《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就是這批珍貴文件之一。


2017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中,當習近平得知保存中國現存最早的《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的人叫張人亞時,總書記問道:「那你說的那個人呢?後來怎麼樣?」


至此,這位被稱為黨章「神秘守護人」的隱秘而又偉大的一生,才逐漸被世人熟知。(學習小組曾第一時間為各位組員做了詳細介紹)



攝於張人亞黨章學堂內


今年是張人亞誕辰120周年。時隔總書記之問一年有餘,近日,學習小組來到浙江寧波,參觀了位於北侖區的張人亞黨章學堂。在這個距離張人亞人生最近的地方,感受這位黨章「神秘守護人」不平凡的一生。



「黨章學堂」所在地是寧波市北侖區區級文物保護點——新浦老屋



「黨章學堂」門口矗立著張人亞的銅像


周邊環境優美,由此進入便是「黨章學堂」




一進門,鮮紅底色的「入黨誓詞」十分奪目。


一年來,無數黨支部在此重溫入黨誓詞。


上海最早的工人黨員之一


「張人亞」原名張靜泉,「人亞」這個名字是他在參加革命之後自己改的。為什麼要改名?這裡面有個小故事。


張人亞16歲時,因為家境拮据輟學去了上海,在老鳳祥銀樓當金銀飾品製作工人。在寧波話中,金銀飾品製作工人被稱為「銀匠師傅」,寧波話中「人」和「銀」同音,「亞」和「匠」讀音也很接近,所以「張銀匠」就變成了「張人亞」。之後,張人亞就一直沿用了這個名字。


在參觀之前,令人好奇的是,從銀匠到革命者,是什麼讓張人亞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在展館內,學習小組發現了一封名為《工人失學的痛苦》的信,這是張人亞在1921年2月寫給上海義務夜校校長周劍雲的信件。


「中國工界里的黑暗,是人們所曉得的,也不用我來講了…」「我很想受教;但是我的環境始終沒有機會給我……所以我今天寫信來要求……我曉得(信)裡面還有很多白字和不通的句子,但是我也管不得了。」


「現在普及教育的聲浪,一天高一天,各馬路的義務夜校,差不多都有了,稍為有志氣的學徒,都已經去讀書了。」「我現在情願我這念(廿)幾歲的一個人,和小孩子一樣上學去,過去的雖然糟蹋了,未來的或者還好補救一點。」


字裡行間中,一個進步青年對舊社會黑暗的痛恨和執著追求讀書理想、要求改變命運的決心躍然紙上。


之後,1922年,張人亞就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時稱「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當年即入黨,成為當時上海最早的也是僅有的幾個工人黨員之一。


1924年和1926年,黨組織曾兩次派張人亞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展館中展示了一份在莫斯科檔案局發現的、張人亞在莫斯科東方大學的學籍檔案,裡面還有張人亞親筆所寫的家庭狀況和個人歷史,其中寫道,他是1922年4月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他還在文內寫道:「我的境遇,已夠使我忠於無產階級」「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頭腦,過去的事實已告訴我了,所以我加入共產黨並不是偶然的事」。



張人亞親筆所寫的家庭狀況和個人歷史


領導工人罷工運動

為改變工人弱勢地位,1922年9月16日,上海成立了上海金銀業工人俱樂部,張人亞出任俱樂部主任。


擔任俱樂部主任之後,張人亞就帶領著工人們開展了歷時28天、1600多人參與的上海金銀業工人罷工運動。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在城市舉行的持續最長的一次罷工鬥爭,最後不但改善了工人待遇,還迫使資本家承諾罷工期間工人工資照常發放。


展館中,還保存著上海金銀業俱樂部成立大會時的合照。這也是張人亞為數不多的照片資料之一。其中張人亞的位置下,有一個紅色三角形標記,標註的主人是他的父親張爵謙。張爵謙直到去世,都不知道兒子的下落,這張照片也一直在他的床頭掛了近30年。



上海金銀業俱樂部成立大會時的合照



紅色三角形標註的即為張人亞


1925年5月30日,上海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當時張人亞從莫斯科回國,參加反帝鬥爭。1927年初,中國共產黨發動上海工人武裝起義,張人亞奉命從海參崴返回上海,任中共江浙區委宣傳部分配局負責人,並參與籌辦了《平民日報》。


珍貴的是,這個時期的張人亞被一位蘇聯記者拍進了一部名叫《東方之光》的紀錄片里,片子中這位振臂高呼的年輕人,成為張人亞僅存的電視影像。


衣冠冢里藏珍寶

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白色恐怖籠罩整個上海。這時,張人亞害怕黨的珍貴文件和馬克思主義書報被國民黨破壞,不顧個人安危,在1927年末冬日的一個午後,悄悄帶著這批文件從上海坐船回到了霞浦老家,交給了父親張爵謙,請求父親一定要藏好,隨後立即返回了上海。


從此,一去不復返。



張爵謙在上海與兒孫們的合影


彼時,張爵謙並不知道這是他與兒子的最後一面,只顧著為兒子藏好書籍。幾天後,張爵謙編了個「不肖兒在外亡故」的故事,裝作很傷心地對鄰居說,他的二兒子張人亞長期在外不歸,已不在人世。他為張人亞和他的妻子合修了一座墓穴合葬,並把這包文件書報用油紙包好,藏進了張人亞的衣冠冢。


當時,為確保這批文件書報百分之百安全,墓碑上張爵謙還故意少寫一個了一個「靜」字,從「靜泉張公」墓變成了「泉張公」墓,也顯示了張爵謙為確保這批文件書報安全的良苦用心。




遺物


黨章守護人

然而,張爵謙至死也沒等到張人亞回來。


他不知道,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張人亞不久就前往瑞金。在蘇區,他先後擔任中央工農檢察委員會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出版局局長兼印刷局局長,和毛澤東、周恩來等人一起工作。



張爵謙也不知道,1932年底,張人亞病故於從瑞金去福建長汀檢查工作的途中,時年34歲。臨時中央政府為了悼念他,還在隨後出版的《紅色中華》報上專門發表了《追悼張人亞同志》的悼文。


在悼文中寫道:「人亞同志對於革命工作是堅決努力,刻苦耐勞」「在黨內沒有受過任何處罰」,並評價他是一位「最勇敢堅決的革命戰士」。



苦等二十多年後,年屆八旬的張爵謙估計兒子已是凶多吉少,這才叫來三兒子張靜茂,向他揭開了「衣冠冢」之謎,並要求張靜茂將這些文件,連同在房間內掛了近三十年的「上海金銀業工人俱樂部成立大會」照片,交給上海的相關部門,再轉呈中央檔案館予以保存。


張靜茂回到上海之後,為了紀念哥哥和父親的英勇事迹,專門去刻了一枚長方形的印章,上書「張靜泉【人亞】同志秘藏山穴二十餘年的書報」18個字,當他看到張人亞保存的還有中共二大和三大的決議案之後,又覺得印有「書報」兩個字不太妥當,於是又去刻了一枚「張靜泉【人亞】同志秘藏」9個字的正方形印章。



展櫃中張人亞保存的珍貴文獻,每一本都蓋有印章



黨章學堂內展示的我國現存最早的《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複製品(原本收藏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為了防止散頁,張人亞還親手用紅絲線進行了裝訂。


2001年,中央檔案館把其中《中國共產黨章程》和《關於共產黨的組織章程決議案》等兩個文件,作為珍貴檔案,收錄在《中國共產黨八十年珍貴檔案》中,用的底本就是張人亞的珍藏本。在這本書第75頁刊載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最後一條左側,還清晰可見「張靜泉「人亞」同志密藏」的正方型紀念印記。



截止2018年3月,已發現的張人亞秘藏的珍貴文物共36件,其中包括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珍藏的《共產黨宣言》、中央檔案館珍藏的《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大會決議案》(目前發現唯一存世的中共二大中文文獻)和國家博物館珍藏的《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大會決議案和宣言》在內的一級文物21件,二級文物4件,三級文物9件,未評定的珍貴藏書2件,為我黨留下了珍貴的文獻資料。


2011年9月6日,「日出東方——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暨人民出版事業90周年紀念展」中介紹,張人亞是我們不能忘記的出版人。的確,一句「不能忘記」,承載了太多。


文/百里雲鶴


攝影/初九

來源:微信公眾號-學習小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深切緬懷王亞聲大姐
「請做一個有責任感的養犬人」(文明養犬經驗談)

TAG: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