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BBC又出逆天神作!竟然各種「造假」,說好人與動物之間的信任呢?

BBC又出逆天神作!竟然各種「造假」,說好人與動物之間的信任呢?

BBC又發了口碑新作《王朝 dynasties》,堪稱動物版的《權游》!不就是動物紀錄片嗎,為何一播出就得到豆瓣9.9的超高評分?先上劇照

(騰訊視頻可看)

再來看看前兩年BBC還為我們帶來哪些動物表情包良心製作。

地球脈動Planet Earth II

藍色星球 The Blue Planet II

BBC 能拍出這樣精妙絕倫的作品並非偶然

幾分鐘的鏡頭,背後付出巨大的努力。尤其是拍攝人員,攀岩跳傘,上山下海,簡直無所不能。

早在 1957 年BBC(英國廣播電台)就成立了自然歷史部門,經過60年的發展,如今是世界上最龐大的野生紀錄片生產庫。

2006年《地球脈動》第一季是 BBC 首次全程採用高清攝像機拍攝的紀錄片,200 萬美元一集的攝製成本還創造了當時紀錄片之最。

不過那時的設備,emmmm……

通過技術開發部門不斷的努力,攝像機得以從三腳架上解放,新的視角讓觀眾就像跟在小企鵝身後的同伴。

十年後的今天,BBC 將攝影機升級為了超高清 4K,其他技術的運用也都讓畫面更有視覺衝擊力。

首先是各種陀螺穩定器的出現

讓攝製組能夠拍攝以前完全沒法實現的有機動態鏡頭,還能實現一些艱苦或不平坦的環境中的長鏡頭拍攝。

預錄功能,可以記錄按下快門前的瞬間

這使得攝影師能夠拍下一些意料外的精彩鏡頭。

比如突然飛過眼前的蜂鳥

海豹撓痒痒的可愛小手手

相機感光度的提高,也是一個重大進步

在弱光的自然環境里,或者夜晚,我們無需打光,不會驚著動物們。

在海下450米,當時水溫零下1.8度

超高速攝像機和延時攝像技術

讓拍攝肉眼看不清的運動變得簡單了許多。

比如高頻率蜂鳥進食

和海浪的運動

最後,無人機技術和遙控攝像機的技術

為自然紀錄片的拍攝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地球脈動》第二季大量運用無人機

放置水下無人機

但動物是情感豐富的生命體,要掌握它們的小秘密並不容易。

喪心病狂的製作組不惜「造假」,開始了新一輪的探索。

所謂造假,就是把攝像頭偽裝成不容易被動物們識別的「間諜」,潛伏進動物們的生活圈。

在2010年,間諜還只能偽裝成大冰塊,並且迅速被北極熊識破了

Polar Bear: Spy on the Ice

到了2012年,有了高級間諜:特務P,Penguin!

Penguins: Spy in the Huddle

假企鵝當起了帶頭大哥…可以說混的很好了

然後為了逼真!它還生了蛋!

後來,特工的隊伍漸漸壯大,BBC乾脆以特工們為主角,拍了講述自己「造假」的紀錄片:《荒野間諜》。

所有「間諜」都是嚴格按比例製作,裡面的機械骨架讓它們能活動身體

它們的眼睛裡,都藏著4k高清攝像頭,劇組叫它 Spycam

這逼真的蛇看得我瑟瑟發抖

Spycam 選用各種索尼高清運動攝像頭

這樣的「間諜」,導演 John Downer 製作了三十幾個…

在印度的拉賈斯坦邦的一座寺廟裡,忽然出現了第121隻小猴子,它悄悄的潛入猴群,並被大家接納。

然而突然有一天,意外發生了!猴媽媽爭相照顧,卻失手把它從樹上摔了下去。大家被悲傷的氛圍籠罩,彷彿在進行著全體的哀悼儀式。

製片人回憶,他當時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可能是動物卧底系列拍攝到的最接近人類悲傷的畫面了。

北美洲的灰松鼠每年都會在這裡埋下一萬顆堅果。等到冬天的時候,再挖出來充饑…它們具有遠勝人類的記憶力,它們能記住其中的四千個埋藏地點。

這引起了BBC團隊的好奇心,他們派出了一隻「間諜松鼠」

然後…真松鼠試探過後,從「間諜」手中搶走了它的果子

讓我想到了它

在非洲,大象是最難監控的目標,因為它龐大、強壯、聰明、破壞力很強。在這之前,已經犧牲了烏龜特工。

但大象有個習性,一般不會主動踩踏自己的糞便。於是,聰明的製作團隊想出辦法,做了這坨便便特工,據說還是變焦的…還飄著味兒呢

看到這坨奔跑的翔,大象的心情很複雜

另外,糞便攝像機還有一個獨門絕技:屎也能拉屎。其實那是它釋放出的一顆糞球攝像機,能更靠近大象

白鷺是大象最熟悉的鳥類,被大象傷害的機率很小。BBC紀錄片團隊三年的拍攝中,白鷺特工從未受傷。

除了一次,它親眼見證了一頭興奮的母象,朝它丟了一大坨泥巴

潛伏的「特工們「還拍到不可多得的驚奇畫面

土撥鼠竟然會用吻來表達愛意

狐獴約架「間諜眼鏡蛇」

大猩猩私密沐浴圖

「間諜河馬」深入湖水探秘河馬治療皮膚病的秘方

還有「大象式碰瓷」

一隻印度獼猴協助膽小的同伴來了一次跳水

偉大的BBC紀錄片團隊,不僅有優秀的導演、攝影師和製作人,幕後還彙集了一個龐大的「黑科技團隊」。這個團隊裡面有科學家、動物專家、模型製作專家、工程師、手工藝師、機械專家、電子技術專家…

一位首席相機工程師的工作表:

他們殫精竭慮,各盡其職,只為捕捉大自然最珍貴最動人的畫面。這也是一份危險的職業,與惡劣的氣候作鬥爭,與豺狼虎豹為舞。

拍攝企鵝時,攝製組坐了7天的小遊艇,才抵達南極洲的企鵝聚居地,然後在那裡搭帳篷拍了兩周。

這些探索家們,胸中懷有多大的對生命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畏,才會如此不計較安危、不畏懼艱險、想盡一切辦法、突破科技的界限、去觸摸這個豐富生動的世界。

如果沒有紀錄片製作團隊,我們恐怕還不知道,地球上有那麼多可愛生命以自己的方式,精彩的活著。

圖文參考:

界面新聞:如果說地球還有一個次元,那一定在BBC自然紀錄片里

星際傳奇media:如何評價 BBC 紀錄片《藍色星球2》(Blue Planet II )?

好奇心日報:《地球脈動》 拍到第二部,BBC 如何像拍大片一樣拍紀錄片?

搜狐新聞

Youtube:INTERVIEW with JOHN DOWNER

- END -

歡迎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見不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普象工業設計 的精彩文章:

屬於一家三口85㎡,每一平米看起來都超美!

TAG:普象工業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