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公主:歷史遺忘的一抹紅
西出蔥嶺,不見長安月,千里黃沙。
無端風雪,瘦盡漠上殘花。
去年閨閣,今猶在、夢還離家。
東歸雁、年年長見,空傳故園鄉音。
胡笳聲聲憂鬱,偏喚天涯客,半生年華。
付與烏孫繁榮, 西沙似畫。
青春一餉,卻無怨、暮雪白頭。
長思憶、漢家兒女,染紅塞外煙霞。
——《漢宮春?憶解憂》
自古以來,保衛家國、驅除韃虜的英雄男兒備受世人崇敬,
英雄一騎紅塵,
桃花馬上,盡顯少年俠氣,
踏破鐵靴、封狼居胥,
掃盡塞外寒雪。
但是,在王朝命運的抉擇下,
還有這樣一群人:
她們女兒身、男兒命,
為了兩國邦交,遠出塞外,踏遍黃沙
用盡自己一生的歲月,
用自己的婚姻和幸福,
去護佑邊疆太平,去澆灌帝國盛世。
但在這無數的出汗和親的紅顏女子中,
能夠被歷史記住的,卻是少之又少。
而解憂公主,則是為烏孫與大漢友好,
遠離漢土,忍受著風雪漫天的塞外苦寒,
曾嫁與三代烏孫王,
在這長達半個世紀的時光里,
她一直活躍在西域的政治舞台上,
聯合漢朝,遏制匈奴,
帶領西域各國同胞,
讓西北邊疆,江山如畫,繁華似錦。
v王府蕭索,解憂出世
解憂的先祖劉交,是劉邦的小弟弟,
曾跟隨著劉邦打下了大漢江山,功勞顯赫,
被先帝賜封為楚王。
從此,她的家族備受皇恩浩蕩,作為開國元勛之後,
楚王府邸曾盛極一時,往來皆權臣,談笑無布衣。
但到了解憂的爺爺劉戊這一代,
不學無術、終日沉迷於花街柳巷、吟風弄月。
到了景帝時期,七國之亂爆發,
一夜間席捲整個大漢王朝,
糊塗的劉戊卻沒有像先祖那樣,
幫助王庭斬殺敵寇,為家族揚名立萬。
竟夥同楚元王的少子劉藝等人起兵參與吳王造反,
最終兵敗如山倒,自刎於中軍大帳之中。
他的罪過卻連累到子孫後代的悲慘命運,
反王的後代同普通老百姓一般,
皇族家譜再無她們的蹤跡,
王侯將相、皇親國戚不敢與她們來往,
在大漢即將走進盛世的前夕,
劉戊家的地位卻如同黃鵠飛天,一去再不返,
楚王府邸從此蕭索,無人問津。
漢武帝元狩二年,這一年,
註定會在歷史的扉頁中留下驚鴻的一面,
這一年,霍去病擊破匈奴休屠王,
奪走匈奴聖器「祭天金人」
這一年,匈奴渾邪王受降,河西一帶盡歸大漢;
這一年,解憂出世。
解憂十三四歲時,便已生得一張桃花映落霞般的面容,
明眸里好似暗藏了一汪春水,
儀態舉止溫柔得如同和煦的春風,
傳說,解憂每當歌舞,便引得鳳凰來儀。
v西出長安,烏孫和親
漢武帝時期的長安,繁華似錦,笙歌如秀,
一幫從西方遠道而來的烏孫使客來到未央宮,
上書漢武帝,,細君公主已病故
想要再次迎娶漢朝公主,延續烏漢聯盟。
一時間,滿城風雨,朝中公主、貴族千金紛紛逃避,
沒有哪家女兒願意離家千里,
遠赴那黃沙戈壁,常年忍受風雪的欺凌,
對於長安城中的大家閨秀們,簡直就是人間地獄。
漢武帝無奈之下,
似乎想起了久被遺忘的罪臣之後,劉解憂。
據說這劉解憂生得出水芙蓉、如花解語,
把她送去烏孫,貌似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於是,一紙詔書送到了依舊蕭索的楚王府中,
詔書就代表著天子的命令,無人敢抗。
解憂一家含著眼淚跪拜接旨,感謝聖恩。
年少的解憂毫無懼色,被漢武帝親自冊封為和親公主的她,
內心深處非常清楚,為了家族能夠擺脫
排擠和猜忌,為了邊疆穩定,她都必須踏上西行的路,
哪怕此生難以再見到長安的風花雪月,華燈璀璨。
九千里漫漫征途,五十年歲月滄桑,
解憂在異國他鄉度過多少重坎坷,
歷經多少次離合悲歡,又引來幾人憐憫與動情?
烏孫王為迎接公主設下喜筵,
人們在一堆堆篝火旁載歌載舞,葡萄美酒,推杯換盞,
烏孫人的風情歌舞熱情奔放,漢家兒女的歌舞典雅含蓄
公主在宴會上向大家展示才藝,
奏起了古樸典雅的《幽蘭》和《白雪》,
美妙的樂曲引得鳳凰來儀;
公主的貼身侍女也離席獻藝助興,
精湛的劍藝恍如銀蛇勁舞,舞劍的人身輕似燕。
在大王的新婚夜上,牧民們通宵慶賀,
歡歌笑語響徹整片草原。
v參與政事,興國安邦
當解憂第一眼看到他的丈夫,
這個威武中卻又透露著幾分溫情的男人,
就是將會陪伴自己一生的眷侶,大烏蘇王軍須靡。
但並非像長安人口中所傳的那樣,
邊賽的胡人不修邊幅、形同野獸。
而熱情純樸的牧民,讓她看到了不一樣的塞外風情,
解憂開始試著去習慣這異域小國的生活。
對於漢朝公主的大嫁光臨,軍須靡自然是十分憐惜,
不僅是驚嘆於解憂公主的美貌,
更希望這位大漢公主能夠給烏孫帶來更多的利益,
也希望通過解憂這一媒介,獲得大漢軍事上的援助。
但是此時的烏孫王還有一位匈奴夫人,
一直視這美麗的解憂為眼中釘、肉中刺,
而位居右夫人的解憂,
多年來遲遲沒有懷上烏孫的小王子,
一旁的匈奴公主自然十分開心,
經常在暗中攛掇朝中大臣親近匈奴,
在解憂初到匈奴的這幾年,漢朝與匈奴的戰事多有失利,
甚至連軍須靡都開始動搖,
烏孫的大臣們也產生了兩種分歧,
一邊支持與大漢聯盟,另一邊親近匈奴。
解憂公主此時的境地,如風雨飄搖中的一隻小舟,她的命運,被國家的命運洪流牢牢捆綁,
她無法掙脫,也不能去反抗,能做的,就是硬著頭皮去面對這動蕩、洶湧的時局。
就在兩派吵得火熱之時,
一個噩耗如同一夕生秋風般的漫卷整個烏孫,
大烏孫王軍須靡駕崩。
親匈派與親漢派更是大打出手,
宮廷內權力紛爭、隱憂四伏,
而外邊的匈奴也想趁烏孫時局動亂之時,
一舉打下烏孫這肥肉。
解憂是眾多和親公主算是較為幸運的一位,她的幸運,是在她最孤獨無援之際,
遇上了她最好的歸宿,也讓她初嘗了情滋味。
翁歸靡在宮廷的王位鬥爭中脫穎而出,
成為了新一代烏孫王,
解憂也依照胡俗嫁給了新王。
翁歸靡對於解憂,是真情以待,
並未像先王一樣把她視作政治工具,
允許解憂參與烏孫的政治,
並對美麗的解憂相敬如賓。
而解憂,興許是情投意合、一眼千年,
陪伴了翁歸靡四十餘個春秋,
盡心儘力輔佐著丈夫,
陪他度過無數風雨飄搖,
時間沉澱出了夫婦間深厚的情感。
翁歸靡上任之初,解憂積极參与政事,
協助翁歸靡興國安邦的事業。
不辭辛勞的到各個部落中視察民情、訪貧問苦;
她深感大漠黃沙的頻發的危害,
大力發展植樹造林和發展農業的活動,
在絲路之上,為過往的旅人、商隊,
擋住了肆意張揚的漫漫黃沙,
也為中國的西北邊陲,留下了一抹抹綠意的盎然。
她還積極支持賢臣的建議,說服烏孫王和烏孫長老們,
開通了烏孫通往大宛、康居和塔里木城邦諸國的通商口岸。
烏孫的經濟繁榮,離不開解憂公主付出的心血,
天山南北,都曾留下過她往來各國的足跡,
從此,烏孫與四鄰各國和睦的關係遠勝從前。
v力挽狂瀾,反擊匈奴
春去秋來,塞外幾度飛雪,
時光一轉眼來到了漢昭帝末年,
由於漢昭帝年輕多病,
漢朝的國力也不能和漢武帝時期同日而語,
匈奴又開始張狂起來。
多年來積壓在匈奴貴族心裡的怨憤終於找到了發泄的時機,
匈奴壺衍鞮單于調遣大軍,長驅直入烏孫腹地,
吞併烏孫東部一帶的大孫國土,大肆擄掠民眾和畜產;
並且派出特使到烏孫國,威逼烏孫王背叛漢朝,
交出解憂公主方能罷兵。
當時前方的戰事已經十分吃緊,面臨亡國的威脅,
王廷內部的親匈奴派也大肆活動,
煽風點火,蠱惑人心,主張滿足匈奴單于的要求,
趕快把解憂公主交出去,
否則烏孫的命運如同危巢之卵,
時刻都有傾亡覆滅的危險。
王廷內部人心惶惶,有人主戰,有人主降,
烏孫王一時也左右為難。
誰能力挽狂瀾呢?
解憂公主臨危不懼,
她依然堅信烏漢聯盟定能夠拖垮匈奴,
說服翁歸靡與匈奴死磕到底,
隨後解憂公主立即向漢廷上書,
奏明烏孫國的危難情勢,向漢朝請求支援。
但此時的大漢已自顧不暇,從漢昭帝病危到駕崩,
救援烏孫的奏議始終未能得到回應,
漢朝的群臣正為皇位繼承人之事而忙的不可開交,
對匈奴和烏孫的戰事,也是鞭長莫及。
在這內憂外患的三四年中,解憂公主挺身而出,
團結烏孫貴族,擴軍備戰,奮力抗擊匈奴的侵略,
甚至以公主之軀親臨前線督戰,
給烏孫將士帶來了極大的鼓舞。
使得匈奴大軍始終不能進入伊犁河谷,
從而穩定了民心。
在最危難的歲月里,
解憂公主依舊站在抗匈的第一線,
為處於動蕩中的烏孫和大漢,
爭得了最寶貴的時光。
漢宣帝即位後,
解憂公主聯合翁歸靡再次向朝廷上書,
表明烏漢聯手,兩面夾擊匈奴的禦敵之策,
並以烏孫國最精銳的五萬騎兵參加東西合擊。
但這封上書依然沒有得到任何回復,
一時間烏孫內部投降派意見塵囂不絕。
一直到漢宣帝即位兩年後,
山河穩定、百事俱興之下毅然出兵支援烏孫,
漢朝的五位將軍率領十五萬大軍從長安出發,
又派出解憂公主的故友常惠校尉為特使監軍,
到烏孫指導、監督出戰,聯合反擊匈奴。
v一場盛世,一場舊夢
這一場戰爭,徹底改寫了三個民族的命運。
漢朝的數萬雄師踏過絲路,一路向西、絕塵而去,
解憂公主的故交常惠將軍亦手持漢朝符節隨軍而行,
常惠將軍手持漢朝符節隨軍而行,
為即將來臨的大戰出謀劃策。
烏孫王翁歸靡更是為了此戰
親自挂帥出征打頭陣容,帶領烏孫的兵馬千里奔襲,
在漢朝大軍遠未到來之前,抓住戰機,
出奇制勝的直搗匈奴右谷蠡王的王廷老巢。
無數匈奴名王被生擒,
連壺衍鞮單于的叔叔、嫂嫂、女兒等親眷
都成了烏孫兵的俘虜,
共計三萬九千的匈奴將士當了俘虜,
烏孫國繳獲的戰利品大小畜產七十多萬頭。
烏孫大軍凱旋而歸,而漢朝的五位將軍卻戰功細微。
匈奴壺衍鞮單于惱羞成怒,親自領兵一萬鐵騎偷襲烏孫,
卻不料此次偷襲得不償失,在烏孫的反擊下匆匆逃離,
歸途中偏偏遭到百年不遇的大風雪阻卻歸程。
匈奴兵九死一生,只有單于和少部分人死裡逃生。
此後三年,烏孫和北方的丁零、東方的烏桓,
三面夾攻,連連出征,
匈奴被打的暈頭轉向,大傷元氣,
昔日威震八方、稱雄百年的草原王者
一蹶不振,雄風不存。
許多匈奴的屬國紛紛宣告獨立。
此役之後,解憂公主的威望高漲無比,
漢朝和匈奴的對侍局面也由此乾坤倒轉。
漢朝正是中興之時,匈奴則是日薄西山。
元康二年,解憂公主五十六歲的壽辰,
赤谷城王宮擺下盛筵,西域三十六國的王公應邀前來,
赤谷城漢家公主的宮殿里貴客滿盈,君臣痛飲,
暢話烏孫國幾經磨難,從敦煌一帶西遷伊犁河谷,
到如今和匈奴平起平坐,
而且成為西域三十六國的領頭羊的可喜變化。
解憂的故友常惠將軍在祝壽席間,
即興成詠,做了一首小詩,詩曰:
群山環抱著你啊,美麗的赤谷都城;
碧波萬頃的闐池湖啊,也好似揚波歌頌。
蜂飛蝶舞般的各族人民啊,如同百鳥朝鳳;
烏孫山的塔松高聳入雲啊,
裝點著西天山的蒼穹。
四海之內誰不知道啊,
大漢王朝的中興天下無比;
暢飲甜水時要思源啊,
烏孫國的興盛來源於烏漢聯盟。
德高望重的烏孫王啊,
堪稱烏孫國的一代精英;
有目共睹啊,
漢家的和親公主個個都瀝血嘔心!
v曲終人散,落葉歸根
回想當年武帝時,
那個年輕的公主意氣風發,懷著滿腔豪情,
踏遍黃沙萬里來到這天山腳下的異邦他鄉,
沒人會知道,這一待就是整整五十年。
為了漢家的江山,
為了民族和睦,為了太平的盛世,
奉獻自己全部的青春年華和滿腔的心血智慧,
三嫁烏孫皇族,身歷四朝變遷,
經過了無數驚濤駭浪,
血雨腥風,化干戈,定基業,
憑一己之力,擔起兩國數十年的和睦安寧。
而今時過境遷,歲月無情,
漫天的風沙吹皺了如花笑靨,
無情的風雪染白了一頭青絲,
回望故園的一座座城郭,一路山水迢迢,
還有曾經風華正年少的自己。
每當夢醒時分,
枕畔腮邊拭不幹的兩行鄉思淚,
滴滴都化進愁腸里。
離家千萬里,和親數十年,
縱然曾經風光無限、風華正茂,
縱然曾經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也從來沒有一日不曾思念故土,
也許,散落天涯的遊子,是時候回家了。
解憂上書漢宣帝,表示身老年邁,
願得魂歸故里,葬於故鄉的土地。
情詞哀切,天子為之動容,派人接回了解憂。
漢甘露三年,年逾七十的解憂公主攜三個孫子
終於回到了闊別了整半個世紀的長安城。
紅顏離家,皓首歸來,
長安繁華依舊,月色一如年少模樣,
女兒青春不再,連漢宣帝都感慨萬千,
以極高的規格接待和安置了這位大漢的功臣。
解憂在長安城安詳的度過了兩年的晚年時光後,
默默地離開了人間。
這之後又過了十六年,才有了著名的昭君和親匈奴。
江山似畫,美人如歌。
解憂用自己的青春繪出了萬里西域如歌畫卷,
用自己的心血奏出了太平河山的畫里笙歌。
作者簡介:
櫻海,一位身在會計,心陷詩詞的男孩紙。最喜歡詩詞、歷史、地理還有……經濟學。
· 億課精品課程推薦 ·
《黃明哲正解道德經》
一次購買 反覆回聽
※寫《年終總結》必備古詩文,趕緊收藏!
※我用盡了全力,才能過上平凡的一生
TAG:詩詞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