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茶竟有這些功效,清代醫家如是說

茶竟有這些功效,清代醫家如是說

清代醫家對茶功效的認識

現代研究顯示,茶中多種成分能提神、助消化,亦有預防衰老、提高免疫力、降血脂、降血壓、消炎、抗病毒、抗過敏、抗癌及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等功能。

歷代中醫醫家已認識到茶的多種藥用功能。至清代,因制茶工藝的發展,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黑茶、青茶六大茶類體系逐漸形成,各類茶品治病範圍也隨之擴大。一起來看看,清代醫學家對茶的藥用功能的認識吧。

茶竟有這些功效,清代醫家如是說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研究方法

納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子部類書籍15 部、《中國基本古籍電子版》書籍54 部、《中國茶葉歷史資料選輯》書籍27 部及《中國中醫古籍總目》30 部。按照中醫圖書的分類方法,本草書有14 部,醫書有61 部,方書有11 部,養生書有4部,茶書有8 部及方誌書28 部,共126 部。

總結上述文獻中以茶治療各種疾病的醫案、病例記錄,分析清代的醫家、養生家、茶學家對茶藥用功能的認識。

茶竟有這些功效,清代醫家如是說

茶的功效

通過對上述古代文獻的分析,發現清代本草醫家、養生家普遍認同茶味甘苦、性微寒、無毒。清代醫家不但注意到茶的品種及炮製對其性味的影響,亦按其性味的變化而治療不同的疾病。

清熱解毒

《本草綱目拾遺》稱雨前茶「清六經火」,而六安茶「清骨髓中浮熱,陳久者良」; 《台海使槎錄》載: 「水沙連茶在深山中,……性極寒,療熱症最效」;《本經逢原》載:「凡茶皆能降火」,又言「產浙紹者曰日鑄,專於清火」 「產閩者曰建茶,專於辟瘴」,茶具有清熱邪、解熱毒的作用; 費伯雄《食鑒本草》載: 「氣清能解山嵐障癘之氣」。

祛眠醒睡

茶祛眠醒睡的功能很早已被人們所認識,清代本草書籍亦多記載。如《本經逢原》《致富奇書廣集》載: 「令人少睡,有力悅志」;《藥性通考》載: 茶「除煩渴,……醒昏睡」;《藝林彚考》載: 「飲邪飲之令人少睡」;《隨息居飲食譜》載: 「清化心神,醒睡除煩」;《食物本草會纂》又載: 「使人不睡」。

茶竟有這些功效,清代醫家如是說

提神助思

除醒睡外,茶葉亦能提神助思,《本草綱目拾遺》稱: 雨前茶「補元氣,益心神,通七竅」,茶能「清神和胃」;《本草備要》稱: 茶能「瀉熱,清神」;《甌江逸志》曰: 「雁山茶,……除煩惱,卻昏散」。

清利頭目

茶能清利頭目, 《本經逢原》載: 「凡茶皆能降火,清頭目」; 張澍《蜀典》載:「峽川石上紫花芽,主治頭痛」;《藥性通考》載:茶「清頭目」; 《本草求真》載: 「頭目不清,……服之皆能有效」。《續茶經》及《佩文齋廣群芳譜》都載一則隋文帝「夢神人易其腦骨,自爾腦痛」,後遇一僧人予以茗草,煮飲而愈,以說明茶清利頭目的功能。

茶竟有這些功效,清代醫家如是說

祛火明目

《本草綱目拾遺》稱: 雨前茶「明目」;《隨息居飲食譜》亦載: 「肅肺胃,明目解渴」。由於茶能降火下氣,用治於內熱,或癘氣傷眼之病,清代醫家常以茶入葯,或以茶調服下的方式,以下火明目。如吳謙的《醫宗金鑒·眼科心法要訣》內共有14 方以茶調或茶葉入葯的組方。

解毒止痢

《本草求真》載: 茶「一切吐血便血,衄血血痢,……服之皆能有效」。清代醫家常以茶治痢,有以單味茶或配其他藥物同服,如《本草綱目拾遺》載: 龍脊茶「除瘴解毒,治赤白痢」。

茶竟有這些功效,清代醫家如是說

解渴消暑

茶能成為日常的飲料,因其有良好的解渴功能,其性涼,亦能消暑,如《本經逢原》載: 「消食止渴,無出其右,合醋治傷暑泄利」; 《本草再新》載: 「治肝膽之浮熱,瀉肺胃之虛火,生津止渴」。養生家亦載其解渴功能,如《食物本草會纂》載: 「能止渴,生精液」。一些方誌類書籍,如《廣東新語》載: 「潮陽有鳳山茶,可以清膈消暑,亦名黃茶」; 《諸羅縣誌》載:「水沙連內山茶甚伙,……能卻暑消脹」。

下氣消食

《本草綱目拾遺》對各種茶品的消食功能作了詳細描述,稱雨前茶「以其味甘益土,消而不峻,以其得先春之氣,消宿食,下氣去噫氣」; 而安化茶能「下膈氣,消滯,去寒」; 武夷茶「最消食下氣」; 松蘿茶更「專於化食,……消積滯油膩,消火下氣除痰」。《本草綱目拾遺》記載了《秋燈叢話》一商人,善食豬首等肥膩之品而身體無恙,因「食後,必滿飲松蘿數甌」。

普洱茶則能「醒酒,……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普洱茶性溫, 「如肚脹受寒,用薑湯發散,出汗即愈」,故趙學敏稱普洱茶「能治百病」。《本草從新》《藥性通考》《本草害利》均載茶「下氣消食」。《本草求真》載: 茶「凡一切食積不化,……服之皆能有效」。《老老恆言》記載: 「保生集要化痰消食」。《食物本草會纂》又載: 「去積滯穢惡」。

茶竟有這些功效,清代醫家如是說

解膩消脂

《致富奇書廣集》載: 「久食令人瘦,去人脂」; 《藥性通考》載: 「多飲消脂,最能去油」; 《食鑒本草》載: 「多飲去人脂」。而《老老恆言》主張飯後飲茶,曰「茶能解渴,亦能致渴。蕩滌精液居耳,……惟飯後飲之,可解肥濃」。

解酒

茶是否能用於解酒,醫家有不同的看法。《本草綱目拾遺》認為,「普洱茶膏,醒酒,……功力尤大」,而武夷茶「醒脾解酒」。醫家注意到酒後飲茶不當,亦會致病。《食物本草會纂》載: 「茗,……醉飽後,飲數杯最宜」; 同時亦載:「大渴及酒後飲茶,水入腎經,令人腰腳膀胱冷痛,兼患水腫攣痹諸疾。大抵飲茶宜熱宜少,不飲尤佳,空腹最忌之」。

茶竟有這些功效,清代醫家如是說

療瘡瘺疹

療瘡瘺疹《本草綱目拾遺》描述了爛茶葉的功用,曰「此乃泡過殘茶,積存瓷罐內,如若干燥,以殘茶汁添入,愈久愈妙。治無名腫毒、犬咬及火燒成瘡,俱效如神。搗爛似泥敷之,干則以茶汁潤濕,抹去再換,敷五、六次痊癒」。《梁氏集驗》以松蘿茶治「頑瘡不收口,或觸穢不收口」 「上好松蘿茶一撮,先水漱口,將茶葉嚼爛」,又以「五倍子炒,松蘿茶各五錢,研末」;而台灣的水沙連茶,由於「性極寒,療熱症最效,能發痘」。《片刻餘閒集》亦載: 「彰化縣水沙連社產土茶,……惟小兒痘疹不出,用之神效」。

止血

茶既能止痢,亦能止血。《本草求真》載: 茶能治「一切吐血便血,衄血血痢,……服之皆能有效」。對於血症,以治下血的臨床病例較多,《本經逢原》載: 「佐劉寄奴,治便血最效」。

茶竟有這些功效,清代醫家如是說

利二便

《本草求真》載: 茶「痰涎不消,二便不利,……服之皆能有效」; 《藥性通考》及《本草從新》載: 茶「利大小便」; 《本草害利》載: 茶「利小便」。《本草綱目拾遺》以松蘿茶利大便為佳,曰「用松蘿茶葉三錢,米白糖半鍾,先煎滾,入水碗半」,以治「病後大便不通」。

祛痰

茶常用於祛痰,無論是咳嗽痰多,或因痰熱盛以致各種病症,都能發揮作用。《本經逢原》載: 「《本經》曰: 去痰熱止渴」,又稱「降火消痰,開郁利氣,下行之功最速,……一味濃煎治風痰」 ; 吳儀洛《本草從新》及劉漢基《藥性通考》均載: 茶「去痰熱」。《本草綱目拾遺》稱: 茶可「滌痰清肺」。

茶竟有這些功效,清代醫家如是說

護齒

《食鑒本草》載: 茶能「漱口固齒」。張英《飯後十二合說》曰: 茶「滌齒頰」。在臨床用藥上,茶常常用於外洗,用於治牙疳、牙痛等病症。

延年益壽

錢希白《南部新書》中記載了一個僧人飲茶長壽的故事,清代不少書籍都引述過。

療飢

王汝璧《偕芍坡綉以游趙州柏林寺用昌黎山石韻》曰: 「柏林老佛去已久,茶香尚可療朝飢」。而《本草綱目拾遺》載粵志曰: 「東莞人以脂麻薯油,雜茶葉煮煎而成,……療飢」。

茶竟有這些功效,清代醫家如是說

小結

中國醫藥史上,茶用於治病已有很長的歷史。茶能解毒初見於「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傳說,在還沒有茶藥用的文字記載之前,茶早已作為治療之用,口耳相傳。隨著人們在食用茶的過程中經驗的積累,茶成了日常的飲料,亦廣泛地用於治療疾病。清代醫家及養生家對茶的性味歸經的認識加深,亦對茶的治病功能有了更多的了解。

本文選自國醫健康科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中醫 的精彩文章:

細細數來,防風有15種功用
難找的民間偏方,為家人留著吧

TAG:雲南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