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為什麼孩子一哭鬧,父母容易煩躁?進化心理學的秘密

為什麼孩子一哭鬧,父母容易煩躁?進化心理學的秘密

知識,能讓人成為更好的父母。

一個周末的傍晚,我帶孩子們在超市前的廣場玩耍。超市門口,一個年輕媽媽的吼叫聲引起了旁人的注意:「煩透了,從早上開始,動不動就哭……」小女孩2,3歲左右的模樣,聽到媽媽的嫌棄話,她哭得更厲害了。那個媽媽一直罵罵咧咧,氣憤得臉紅耳赤,最後,那個媽媽竟然把手裡的一團紙巾塞進了小女娃的嘴巴里……我家兩孩子緊張地看著那個一邊從嘴巴里抽出紙巾,一邊抓狂地在地上蹦跳的小女孩,刺耳的尖叫聲讓人難過。

也經常有父母給幼兒說留言,為什麼孩子一哭鬧,大人們就煩躁或緊張?

為什麼孩子的哭鬧聲,能輕易讓爸媽們煩躁緊張?

一位媽媽說,「孩子的哭聲讓我很緊張,讓我總想做出什麼事情,好讓孩子儘快停止哭。」

這是人類父母面對小朋友哭鬧時的普遍心理現象。在這方面,進化心理學的解釋更直接。英國科學家Morten L Kringelbach說,嬰兒和孩子的哭聲,能給人類的大腦帶來特殊的刺激,尤其是父母,小朋友的哭聲能讓他們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感覺難受。

為什麼?因為在人類大腦的潛意識中,哭聲常常與無助、危險有關。在過去的叢林生活中,童孩的哭聲往往意味著危險,比如被野獸襲擊或遇到其他危險。當這樣的因果關係大量發生後,不僅變成了人類生存的自我保護機制,也變成了一種經典條件反射,那便是——孩子哭了,父母就緊張,繼而迫切地想採取行動。

如今人類已經脫離了叢林,可遙遠的「基因陰影」還在,父母們聽到小孩的哭聲仍舊會緊張煩躁。而為了生存,小嬰兒仍舊喜歡採用啼哭引起父母關注,腸絞痛、冷了餓了、生病了、摔倒了、尿不濕髒了、不高興了……年幼寶寶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哭。

不少媽媽跟我說,寶寶剛出生的頭幾個月,尤其是坐月子的那一個月,小寶寶的哭聲把她們折騰得「神經兮兮」,部分人還一度懷疑自己得了產後抑鬱,但最終,她們認為是母愛的直覺。有個哺乳期媽媽的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天半夜,她已經睡得很沉,她記得還在做夢……突然,她聽到寶寶「哇」一聲就像小乳貓的哭聲後,她立即從被窩裡跳出來。一看嬰兒床,寶寶看起來還很安靜,她推了推身旁的丈夫問「寶寶是不是哭了」,卻被丈夫懟:「你幻聽吧?」當她抱起寶寶時,一下子就聞到了粑粑的味道,還看到了寶寶睜得大大的眼睛。

可以說,孩子的哭聲讓父母們緊張,是大腦生存機制的作用。可如今,卻也滋生了一些消極的後果。

年對小孩哭鬧時,大部分父母常見的3種不良態度

1、冷漠無視

面對孩子哭鬧時,爸媽冷漠無視是最少見的,除非他們故意而為之。因為聽見孩子的哭鬧聲,能引起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感覺難受是普遍的生理現象。當一個孩子哭鬧時,如果父母長期採用冷漠無視的態度,這些孩子會很容易戒掉哭鬧,可他們卻收穫了冷漠。

那些孤兒院的冷漠孩子就是這樣養出來的。曾經看過一個國外的兒童心理成長的視頻,說的是孤兒院的一些冷漠的細節:一個男寶寶不知什麼原因哭了,哭得大口吐奶,幾個護士坐在門外聊天,就像沒聽見一樣。在這個小男孩5歲那一年,他目睹一個年老護士倒地並且向他求救,他卻像一具機器人玩具般離開了,臉上沒有表情。

2、呵斥打罵

很多時候,我們見到一些父母朝哭鬧的孩子怒吼,就像文章開頭的那個媽媽,企圖通過怒吼讓孩子停止哭鬧。部分父母認為哭鬧的孩子是不聽話,對哭鬧的孩子進行打罵,企圖通過打罵讓孩子變得「乖」和「聽話」。

因為哭鬧而經常被父母呵斥打罵,孩子會得到什麼?有一些成年人,他們不喜歡別人哭,他們覺得眼淚很可笑,他們也不輕易在別人面前流淚……你如果跟他們深聊,你會發現他們或許在幼年時期,他們的哭泣會被父母厭惡,呵斥和打罵也往往很常見。

3、條件交換

在一家玩具店,一個小女孩看上了一隻小豬撐著一把可愛小雨傘的玩具。老人說「不能買,沒帶錢。」這時小女孩就開始哭,臉上的眼淚啪嗒啪嗒地掉地上,她還一邊跺腳一邊哭喊「就要買。」這時老人皺著眉頭大喊:「別哭了!給你買給你買!不要哭了!」看到老人答應了,小女孩馬上就停止了哭鬧。當她們從玩具店出來,老人一邊走一邊數落:「總是哭,我以後不帶你出門……」小女孩雖然一聲不吭,小手卻不停地撫摸著手裡的玩具,嘴角甚至還露出微笑。

我經常能見到一些父母或老人們,當他們看到孩子哭鬧時,就急忙用零食或玩具哄孩子。這種做法,的確能讓大人們感覺好受一些,因為孩子的哭聲讓他們難受,當孩子因為得到了某個東西而停止哭鬧,大人們經常會鬆一口氣。可是,這種做法會留下隱患——孩子未來可能學會通過「哭」獲取心儀的東西。這是一種錯誤的養育,會給教育「挖坑」。

小孩哭鬧時,父母如何做才是正確的?

在一個新生兒的嬰兒寢室里,一個瘦弱的寶寶哭鬧不止,也不願意喝配方奶,醫生也沒搞清楚寶寶為什麼不喝奶,因為這不合常理。一個老護士惋惜地說,產婦在分娩時去世了,這個小寶寶從出生就開始哭,白天黑夜都哭,已經2,3天了,一個不願喝奶的寶寶意味著不能存活。有人說,這個寶寶可能已經知道自己的媽媽不在了……當眾人議論紛紛時,一個產後剛上班的女醫生朝哭鬧不止的寶寶走過去。她輕輕地抱起寶寶,然後坐下來,一邊鬆開上衣給陌生的寶寶哺乳,一邊說:「我的寶寶大你幾個月,你可以當他弟弟……媽媽沒了很難過,但你的媽媽一定希望你能活下來……乖,用力吸……」奇蹟般地,寶寶不僅停止了哭泣,還用力地吮吸起來……這是我好幾年前在生我家兒子時,在醫院見到的一幕。

作為父母,你對這樣的場景一定不會陌生:當媽媽把哭鬧不止的孩子抱在懷裡,即使不說一句話……慢慢地……孩子就會停止哭泣。這便是愛。

關注孩子,對孩子有愛,耐心安撫,卻依然堅持教育原則,這是正確的做法。知名發展心理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說過,在小朋友早期的成長中,「哭」能在爸媽和孩子間引發依戀情緒。當一個父母總以耐心和愛心安撫和引導哭鬧的孩子,孩子便會對父母產生信任、依賴和安全感,這是幼兒心理健康成長的基礎。如果想知道更多的具體方法,大家可以參閱我的新書《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

所以,大自然很奇妙,而愛是唯一的哲學。

(完)

【幼兒說】:作者是黃杏貞,幼兒心理科普作家、心理諮詢師、二孩媽媽,專註早期教育與成長,只分享科學、有價值的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說 的精彩文章:

小孩專註力差,過來人:撿豆子沒用!大腦更喜歡什麼?
為什麼兒童心理學家會把小小的橡皮泥贊上天?到底多好?

TAG:幼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