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民族的驕傲,軍事天分極高,是麥克阿瑟最崇拜的中國統帥

他是民族的驕傲,軍事天分極高,是麥克阿瑟最崇拜的中國統帥

成吉思汗這個人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他的一生就是傳奇的代表,至今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神話。提到成吉思汗,大家的重點不一定是他打贏了多少次,畢竟大勝仗的人還是挺多的,而是他為中國的疆土做了多少貢獻,總之,他就是讓人膜拜的存在。成吉思汗,他在馬背上創造了他傳奇的一生。歐洲,淮河流域,北極點,整個亞洲板塊都差不多打過來了,在成吉思汗死後,他的孩子接管了他的業務,繼續打天下的事業。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當時整個的國土面積多達4400多萬平方千米,差不多是我國現有國土面積的四五倍,真的是一個非常讓人驚駭的數字,也不得不說,成吉思汗,他真的是帥上天了。

成吉思汗他有一個綽號叫輕騎兵之王,這其中有什麼由來呢?意思是成吉思汗,他非常擅長打閃電戰,因為蒙古人他們多是馬背上作戰,一生都在和草原打交道,所以這樣的環境造就了他們靈活的屬性,而且他們啥都不管打贏了就跑,真的是很溜。他帶領的軍隊讓很多國家整日里提心弔膽的,他和他的子孫建立了世界上唯一版圖最大的國家。這其中一定有理由在支持著他打下去。其實成吉思汗他的一生都是在復仇,他的祖父不滿意統治者的政策,於是帶人進行反抗。但是不幸失敗了,他的祖父身邊出現了一名叛徒,把他們的蹤跡都賣給了統治者,所以成吉思汗的祖父和他帶領的部下就這樣死在了當時統治者的手下。成吉思汗的父親也在為他求親的途中中了埋伏,不幸身死。就這樣,成吉思汗也就是當時還是鐵木真的他,沒了父親和祖父的部落慢慢的開始衰落,年幼的鐵木真僅僅只有九歲就擔起了部落的責任,他的內心真的是非常強大。

在鐵木真15歲的時候,他父親生前的護衛搶走了鐵木真的馬。身為草原上人,馬對於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親人,鐵木真怒不可遏,立馬去追趕那護衛。在追趕護衛的途中,他結識了他的好兄弟博爾術。兩個少年都被對方身上的品格所吸引,漸漸的關係越來越好。因為鐵木真更有氣勢和魄力一些,所以後來博爾術就真心誠意的向鐵木真表示了臣服。 鐵木真他慢慢的長大了,正值大好時光,他也不想浪費,所以他就像他父親當年一樣,領導部落。跟他一樣。寬心的接納了當初在他最困難的時候離開了他的部下,在鐵木真這裡不管你是貧還是富,只要你有能力,都可以得到重用,出身永遠比不上一個人的能力更加重要。

漸漸地,部落的規模也有了,但是在這時候,鐵木真他的妻子居然被擄走了,鐵木真氣不過,準備把妻子救出來面對比他強大很多的部落,他沒有膽怯,安心備戰,足足準備了九個月。 他自然知道憑藉自己的勢力根本打不贏,所以他找到了他兒時的夥伴扎木合。兩人聯手,終於是把他的妻子救出來了了。之後鐵木真就開始了他在草原上的戰鬥之路。鐵木真他在戰爭中從來沒有落敗過,所以他的勢力越來越強,部落規模越來越大,但是他和好夥伴扎木合之間的摩擦也開始慢慢顯形了。

草原上的人都看出了鐵木真他不是一個簡單的人,他以後肯定會有更大一番作為的,所以都想推薦鐵木真作為草原部落共同的首領。這個時候扎木合他不高興了,對鐵木真可以稱汗感到非常不服氣。扎木合就處處找鐵木真的麻煩,藉機想要開戰。但是鐵木真是個重情重義的人,他並不想和扎木合打,但是扎木合他實在是不甘心,所以他就發動了戰爭。這場戰爭也是鐵木真唯一的一場敗仗,雖然鐵木真敗了,但是大家都一致認為鐵木真他是不忍心對兄弟下手,所以才故意打敗了。因此,大家也都相信鐵木真,他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跟著他的人是越來越多。最後,鐵木真他順利統一了蒙古,他也不斷地向外開拓邊界,其他國家產生了巨大的衝擊,鐵木真率領的軍隊一路打到了歐洲,從無敗績。

西夏建立之後,一直在各國夾縫中求生存,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於是在成吉思汗回蒙古之前出賣了他身邊的大將,成吉思汗回來之後聽說自己的心腹被殺死,氣得都暈過去了。還好,成吉思汗他馬上就清醒過來了,於是開始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後一場戰爭,是和西夏的。西夏總是要為他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的。

麥克阿瑟看到了成吉思汗的資料,成吉思汗表現出了極高的崇拜和讚揚。成吉思汗是一個真正的軍事上的天才,他沒有使用任何兵法,但是他自己就是最強大的兵法。在應對每一場戰爭時,他都能做出對應的措施,無論將來的情形是如何,我無所畏懼。除了麥克阿瑟,還有很多國外著名學者也都對成吉思汗做出了極高的評價。

成吉思汗的影響力真的是非常讓人感到震撼,之後他的一支軍隊為其忠心耿耿的守墓守了600多年,至今他們的後人依舊在為成吉思汗守墓,讓眾人不由得為之動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鑒史先鋒 的精彩文章:

項羽兵敗後逃至烏江,本可渡江東山再起,為何寧願自刎也不肯渡江
讓宋國多活21年的偉大戰役,如今卻很少被人提起

TAG:鑒史先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