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龍窩之謎:一門三公卿,父子同宰相,宰相劉墉家族的風水傳奇
高家劉氏家族在清代十分顯赫,先後出了11位進士,7位二品以上高官,乾隆帝為其賜字「海岱高門第」。尤其是劉統勛、劉墉父子在乾隆年間同朝為大學士,劉墉之侄劉鐶之在嘉慶年間任尚書,3人死後分獲謚號「文正」「文清」和「文恭」,被稱之為「一門三公,父子同宰」。
如此顯赫的劉氏家族是怎麼發跡的,聽我細細道來:話說明孝宗弘治末年(1510年),安徽碭山一帶發生災荒,連續三年大旱,又加上蝗蟲,赤地千里,莊稼顆粒不收,致使災區百姓飢餓難耐,無法生存。為了尋求生路,當地災民四處逃難,紛紛離開家園,流落異地他鄉。逃荒要飯的人群當中,有母子二人,男孩子叫劉福,那婦女就是劉福的娘。母子倆一路向東北方向討飯,輾轉來到山東高密的西南鄉逄戈庄村,看到這裡的人心地善良,積德行善,母子倆便在這裡暫住了下來。
逄戈庄有一戶地主,姓逄,因為老掌柜的樂善好施,人們尊稱他為「逄老善人」。為了維持生活,劉福就給逄家放牛,而劉福他娘則給逄家洗衣做飯,逄老善人還把一間園屋給娘倆住著,從此,這娘倆便在逄戈庄定居下來。
逄戈庄村前,有一塊數十畝的荒草地,地勢低洼,每年大雨時節,四處的流水都往窪地里匯聚,因此,這片窪地常年積水,野草豐茂。大片野草鬱鬱蔥蔥,颳風時野草隨風搖擺,極像一條條巨龍盤旋起舞,村裡人便稱這地方為「老龍窩」。
劉福自從雇給逄家後,天天到老龍窩去給逄家放牛。有一天,劉福看見一個從外地來的陌生人。這個陌生人站在老龍窩邊東瞅瞅西望望,然後悄悄走進老龍窩裡,挖了一個坑,把兩個雞蛋放進坑裡,撒上草蓋嚴實了,站起來看了看,又悄悄地離開了。劉福在一旁看明白了,回到家後,就把這件事告訴了他娘。他娘說:「我在家時聽老人們說,南方人會看地。他們把先人的骨灰裝在瓦罐里,隨身帶著,到北方來找風水寶地,如果找到了,就把自己先人的骨灰罐埋上,他們的後代就會出大官。」娘又囑咐劉福,你明天一早,帶上咱家的兩個雞蛋,到老龍窩去看看,若是那個陌生人埋的兩個雞蛋孵出了小雞,老龍窩就是塊風水寶地,你就把你帶的兩個雞蛋換上。第二天,劉福早早地來到老龍窩,扒開雜草一看,兩個雞蛋果然孵出了小雞,劉福忙用自己帶去的兩個雞蛋把那兩個已孵出小雞的雞蛋換出來,重新撒上草蓋好了,又急忙躲進旁邊的草叢裡。不一會,那個陌生人匆匆忙忙地走來了,他找到放進雞蛋的地方蹲下看了看,看見兩個雞蛋一個也沒孵出小雞來,起身長出了一口氣,又疑惑地轉身看了看,就慢慢地離去了。
到了這天的傍晚,那個陌生人又來了。這會他帶來了兩根柳木棍,看看四處無人,又偷偷把木棍插進了原先埋雞蛋的地方,圍上土,撒上草,偽裝好了,又悄沒聲地離開了。這一次,又被躲在草棵後邊的劉福看明白了。劉福回家又對他娘說了。他娘說,老人們也說過,插在風水寶地上的柳木棍,一黑夜就能發出新芽來……娘又教導了劉福一番。第二天早晨,劉福起得比上一次更早,他急急忙忙跑到老龍窩,看了看那陌生人插的兩根柳木棍,上面果然都發出了嫩嫩的新芽。劉福把新芽掰乾淨了,又在新茬口上搽上土,一點痕迹也看不出來了。劉福剛躲進草叢裡,那個陌生人就急急火火地趕來了,他走近柳木棍一看,柳木棍上一個新芽也沒有,立即現出很頹喪的樣子,自言自語道:這裡明明是一塊風水寶地,怎麼成了一塊不發科的死地呢?他長長地嘆了一口氣,又說道,這是天意,不是先人沒積下陰德,就是後人沒有福氣。說完,就灰心喪氣地走了。
從此,劉福他娘知道老龍窩是塊風水寶地,並囑咐兒子:「要攢錢,把老龍窩這塊地買下來。等我死後,就把我埋在老龍窩裡。」
原來,這老龍窩就是逄老善人家的地。劉福在逄家先是放牛,後來干莊稼地里的活,他既勤快又誠實,使得逄老善人對他很有好感。幾年以後,劉福手中攢了點錢,他便懇求逄老善人說:「俺娘年紀大了,一旦有個好歹,連個安身的地方都沒有。我想把老龍窩這塊荒地拿錢買下來,日後好作俺娘的墳塋地。」逄老善人本來就樂善好施,一聽劉福這樣說,覺得他是個大孝子,就滿口答應說:「老龍窩常年積水,只長草不長莊稼,什麼錢不錢的,我把這塊荒地送給你,給你娘作安葬之地。」劉福說:「這樣不中,日後若後人們發生爭執,先人在地下也不會安寧。我不光要買,還要立個字據。」逄老善人連說:「中、中,錢就不用你拿了,你裝壺酒我喝,就權當把這塊地換去了。」劉福花錢買了一壺黃酒,又從家裡捉了一隻肥鵝,送給了逄老善人,並請逄家的老賬房先生寫了一張換地文契。老賬房先生在文契上寫道:一湖(壺)黃酒,一河(活)鵝,換去庄前老龍窩,立此文契為證據,以免後人動干戈。念完文契後,逄老善人和劉福都署了名畫了押。在高密西鄉壺通湖,河念活,這老帳房先生語文是地理老師教的!
過了一些年後,劉福的娘死了,劉福就把她埋葬在老龍窩裡,並在墳墓的周圍栽上了很多樹木。因為此地西邊不遠處就是濰河,每年春天颳風,河灘上的沙土就隨風飄揚流動,這些流動的沙土,遇到老龍窩的樹木就停了下來,越積越厚。十幾年的功夫,就把又窪又澇的老龍窩變成了可以耕種莊稼的良田。樹木也因沙土堆積生長得更加蔥蘢旺盛,大有藏龍卧虎之勢。
劉福的娘去世後,劉福娶妻成家,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並且子孫滿堂。可逄家自從老善人去世後,他的子孫好吃懶做,不務正業,日子就逐漸敗落了。於是,逄家的子孫就認為劉福是沾了老龍窩風水的光,爭吵著要把老龍窩索要回來,並告到了縣衙門。縣令把兩家人傳喚到大堂上,劉福據理力爭,並呈上了換地文契。縣太爺接過文契,讀道:「一湖黃酒,一河鵝,換去庄前老龍窩……」,縣太爺宣讀完畢,大聲喝道:「你們這些不肖子孫,這明明是你們先祖署名畫押的文契,你們竟敢無理取鬧,耍刁放賴!再者,一湖的黃酒、一條河裡的鵝,也夠多的了,換老龍窩那麼一塊荒地還不綽綽有餘?你們若是還敢胡攪蠻纏,我定打不饒!」就這樣,劉福憑著手中的地契,打贏了官司,保住了老龍窩,而這個故事裡的劉福就是宰相劉羅鍋的老祖宗。
逄戈庄位於高密市注溝鎮東側,平日公路北側。東鄰方市村,西靠注溝鎮駐地,南連張戈庄村,北與水西村相鄰。為清朝名相劉統勛和名書法家劉墉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