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的又一「不抵抗將軍」,幫過老蔣大忙,但最終被逮捕處決
所謂「不抵抗將軍」,就是指「東北王子」張學良,想必大家對這個稱呼的來源都是耳熟能詳的。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後,佔據了瀋陽等城市,又在同年11月進攻入關通道錦州,在「不抵抗政策」的影響下,張學良帶領的東北軍放棄錦州退出關外,導致東北三省全境淪為殖民地,父老鄉親們鄙視張學良的不抵抗行為,因此稱他為「不抵抗將軍」。
今天,小編要講的是另外一位「不抵抗將軍」,同樣是面對日軍來勢洶洶的進攻,同樣選擇了下令撤退,但是與張學良的命運卻不相同,此人最終遭到了處決。他就是時任山東省主席的韓復榘。同樣是撤退,卻遭到不一樣的命運,這是為什麼呢?有人說因為張學良是蔣介石的拜把子兄弟。可韓復榘在中原大戰時率部投蔣,也幫了蔣介石的大忙,也稱得上是功臣。老蔣為什麼一定要殺他呢?不急,且先來看看此人的生平。
韓復榘,字向方,河北霸州人。他出生於書香門第,成人後因為家中貧困不得以投軍從戎。他正是在軍中結識了馮玉祥,後追隨馮參加灤州反清起義,因兵敗回鄉。中華民國成立後再次投馮玉祥部,因能力出眾,幾年間不斷升職,是馮玉祥手下「十三太保」之一。1927年韓復榘參加北伐,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6軍軍長,立下戰功。
此時韓復榘與馮玉祥漸生間隙,於是在蔣、馮、閻、中原大戰時,韓復榘負氣率舊部投靠蔣介石,與閻錫山的晉軍作戰,立下不少功勞,獲得了蔣介石的信任,中原大戰結束後韓復榘就被任命為山東省政府主席。從早年追隨馮玉祥起到此,韓復榘因軍功而不斷提拔的軍旅生涯畫上了句號,開啟了他的政治生涯。
從1930年到1937年擔任山東省主席的七年間,韓復榘改革吏治、嚴禁鴉片、平息匪患,還大力發展鄉村文化建設,重視體育。憑藉為山東省建設作出的貢獻,他被譽為國民黨中難得的「儒將」。可是執政山東的這七年,也為他日後的所作所為埋下了隱患。
再說到韓復榘為什麼遭到處決,原因有二,一是韓復榘在山東執政時不斷擴充軍隊,大搞獨立,妄圖反蔣,引起了老蔣的不滿,小編認為這是老蔣殺他的主要原因。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韓復榘在西安事變時曾通電錶示支持張學良與楊虎城,這就導致蔣介石對其更加憤恨。雖然韓復榘曾為蔣介石立下過功勞,但如今兩人離心離德,所以老蔣也就沒顧忌往日情面。
二是在全國全面抗戰的形勢下,韓復榘公然違抗命令,棄守濟南、泰安,如果不予以懲戒,恐怕會助長隱藏在軍隊中的消極抗日的情緒。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韓復榘被任命為第三集團軍總司令,整個山東軍事都由他指揮管理。起初他還是抵抗過日軍的一些進攻,但後來他懷疑這是蔣介石藉此消耗他的實力,於是為了保存實力,下令不放一槍一炮放棄了濟南和泰安。他的撤退也給徐州會戰的戰略布局帶來了嚴重後果,從而沒有形成包圍日軍的態勢,怪不得李宗仁當時跳腳大罵。
1938年1月,蔣介石在開封召開秘密軍事會議,韓復榘也被要求前往。他一到會場就被當場逮捕,可以說這就是誘捕。據說在審判韓復榘時,蔣介石指責他「不發一槍,從黃河北岸,一再向後撤退,繼而放棄濟南、泰安,使後方動搖」,他卻反問:「山東丟失是我應負的責任,南京丟失是誰負的責任呢?」此後他便一言不發。1月24日,蔣介石下令將韓復榘以違抗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處決。
作者:東坡有肉吃
※中國歷史上最恥辱的四個王朝,司馬懿西晉奪冠,溥儀滿洲國僅第三
※民國最有文化的軍閥,寫的詩比張宗昌好一萬倍,堪比毛主席、曹操
TAG:國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