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碩士論文寫吸貓的小王同學認為:你吸的不是貓,是青年亞文化

碩士論文寫吸貓的小王同學認為:你吸的不是貓,是青年亞文化

世界在下沉,

關注並星標 VICE 中國,

不錯過每一次狂歡。

某天,我毫無目的地網上衝浪,看到一個直播:主人去上班後,打開攝像頭向整個互聯網直播他家的貓。直播視頻被切成好幾個畫面,攝像頭對著貓爬架、貓砂盆和貓食碗,全方位直播著一隻實質上一動不動的貓的生活。等我意識到我在看時,已經過去了半個多小時。但我覺得我真的摸到了貓,那種溫暖柔軟毛茸茸的觸感竟然無視物理規律,穿過屏幕和(並不知道有多遠的)距離,直接抵達我這邊。

基本上這也是所有人的經歷,有貓的人吸自己的貓,沒貓的人靠想像力在雲端吸別人的貓,我們還沒回過神兒來的時候,各種「貓片」已經佔領了賽博空間的每一個角落。我只屬於 「雲養貓」 輕度上癮者,我試圖保持人類的尊嚴和剋制,並沒有使用貓頭像或者迷失在萌寵博主的成千上萬個視頻里,但更多的朋友明明在外如同鋼筋鐵T,在貓面前卻要捏著嗓子發出各種做作叫聲,讓貓非常為難。

吸貓與色情服務相比哪個更誘人確實不好說

「吸貓」 這事兒到底為什麼這麼火,我們好像從來沒有思考過,反正就內生力量來說,共享貓絕對比共享單車更暴力更摧枯拉朽,而在人類徹底淪陷之前,終於有人能嚴肅而學術地探討一下這件事兒了。王暢是今年浙大傳媒系的研究生畢業生,她的畢業論文一本正經地研究了吸貓,這篇名叫《烏有之貓:「雲吸貓」 迷群的認同與幻想》的論文從雲吸貓的成因開始聊,一路發散到了 「整個青少年亞文化的新形態和趨勢」,而作為一個經常被人介紹為 「關注青年亞文化」 的媒體,我們不能坐視不管,一定得跟她聊聊。

VICE:小王好,為什麼畢業論文想寫吸貓?

王暢:唉,我跟別人都不好意思說,其實是一拍大腿決定的,但是你就寫 「突如其來的靈感」 吧。

那天我跟導師吃飯討論論文選題,我說我就想寫個新的、有意思的 —— 一個我不感興趣的論文寫大半年,我覺得也挺痛苦的。正好我吸貓,我導師又養貓又吸貓,我們覺得這真是個事兒,當時就決定這個題目了。

所以你不養貓,只雲吸?

我沒養過貓,家裡不讓養,雖然沒養過貓,但論文里提到的已經去世的網紅貓 「樓樓」,是我此生唯一摯愛的貓。我以前每天晚間的例行公事就是看一眼 「樓樓」 再睡覺,那天刷到它去世的消息,我當場就淚奔了。

已經去世的網紅貓 「樓樓」

你的 「此生唯一摯愛」 並不是你自己的貓?

是啊,樓樓既不是我的貓,甚至不是我在生活中認識的貓,它只是一個圖片貓。但是我這麼愛它,我自己可能都理解不了這種愛。

我也理解不了,我從沒愛上過圖片貓。

那是因為你是「深櫃」,說不定哪天呢:)

有道理。你同學怎麼看你這個選題?

他們的選題也都挺有意思的,有寫嘻哈的、寫其他亞文化的。我們學院比較自由和多元,不會框住你去寫老舊沉悶的八股文,只要是有討論價值的就都可以寫。我們傳播學本來就非常關注各種小族群,「星座」、「同人文」、「耽美」這些,全都有相關的論文。

那從傳播學的觀點看,為什麼我們吸的是貓而不是別的呢?

「吸貓」 這個詞兒其實是早於大規模吸貓這個現象的,「吸貓」 就像一個行動指令、一個充滿社會情緒的符號,是這個符號在號召人們加入到 「吸貓」 這個群體中來,它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

當然,符號如果想要變成一種現象,僅僅靠符號本身是遠遠不夠的,「貓」 作為一個客體,在這個時代非常容易引起共鳴:貓在他們看來是獨立、自由的,另一方面,能養貓也意味著有更多的空間、時間和金錢。所以吸貓這個意象,從各個角度都更符合當代年輕人想要追求的那種精神狀態和生活狀態。

我們討論的這個 「貓」,並不是一隻確實存在的貓。它由人建構起來,投射了太多人的想像,變成了一隻承載人的理想的貓。人根據貓的習性賦予了貓一個 「貓格」,就像給明星立人設一樣,可能貓根本就不是這樣的,但我們就認為它是這樣的。而且我們就喜歡 「我們認為是這樣」 的貓。

被賦予「貓格」的貓男 AaronsAnimal

夠繞的,如果最開始那個 「行動指令」 不是 「吸貓」 而是 「吸狗」,我們現在會瘋狂 「吸狗」 嗎?

未必。就像你捧紅了一個明星,但是你肯定不能確定你還能捧紅下一個。流行的東西裡面永遠有偶然性。

我還看到論文里,你把 「吸貓」 定義為一種新的亞文化,為什麼這麼講?

是的,我覺得 「吸貓」 和 「喪」、「萌」、「佛系」 挺像的,都是很典型的現代亞文化。現代亞文化漸漸失去了抵抗性、儀式感和形式感,更沒有舊的亞文化所要求的准入門檻,它變得更柔和,更開放,甚至坍縮成了一個概念。

比如早期研究亞文化的芝加哥學派和伯明翰學派,他們所研究的亞文化都是 「霹靂舞」、「光頭黨」、「飛車黨」 什麼的,他們有集會的地方、有組織,從外形上你一下就能辨認出來他屬於哪個族群。而現在的亞文化根本沒有固定的活動場所,全都彌散在互聯網上,更不會用任何外在特徵和形式來彰顯自己。一個族群的成員僅僅是在分享某種契合的精神狀態或感受,沒有什麼反抗精神,或者說,就算現代亞文化有它的反抗精神,也是極其微弱,就像「喪文化」,只能以抱怨或是牢騷的形式體現出來。

你在論文中寫 「亞文化往往是一種集體性解決問題的方法」,那我是不是能理解成,對於當代青年來說,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躲著?

現在的亞文化可能更多是幫助我們掩蓋了問題、轉移了注意力。更多的青年人可能認為他們面對的普遍問題是無法被解決的,因為問題複雜又多重,讓人沒有信心去解決。

具體點說,雖然現在經濟提速,大環境好了,但具體到青年人這個小小的經濟體,我們還是沒錢的。然後就是現在的工作結構和工作制度,我特么10點多才下班,你說我咋解決問題。

如果 「吸貓」 都成了亞文化,那我們是不是也太慫了?

這就是一種更普遍的現代青年人的精神追求吧,其實沒有什麼反抗、沒有什麼個性,和以前的年輕人相比,極其的保守、特別的乖巧。這種精神追求和我們現在崇尚的生活方式是一脈相承的,現在我們嚮往一種非常自律的生活方式:健身、吃草、控制熱量,像一種苦行一樣,但大家卻會覺得很酷。

我看以前的電視劇里沒什麼愛好的年輕人都玩音樂寫詩,現在沒愛好的人好像都喜歡健身?

社會經濟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尤其中產階級,經濟上沒有什麼負擔,精神上也沒有什麼追求,所以轉而去極度苛求自己的形體和外表。於是青年人也把這樣的生活當成一種標杆,瑜伽、普拉提、有機生活都是這種情緒下催生的產物。

廣告里經常會看到用一個身材特好的做瑜伽的女的去表現一種女性力量和獨立人格,但是外在表現和內在的、精神上的提升完全是兩回事。不可能因為去做個瑜伽,你精神就充實了。

這就是你為自己又不健身又吃燒烤找的理由?

對!因為我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追求,哈哈哈哈哈:)

王暢的論文封面,「碩士論文寫吸貓」這事的微博話題頁有了3000多萬瀏覽量

你怎麼看待 「一個碩士就研究這種破事」 這樣的評論?

咋都問這個問題?其實我根本就沒看評論,我一天特么忙得都不行了,我哪有功夫看這。

我只能說,如果有人覺得這種話題毫無意義,只是因為你沒有用一種陌生化的學術眼光去感知它。事實上,沒有任何現象是理所當然的!

你提了好幾次 「忙的不行了」,到底忙什麼呢?

我今年畢業之後做了電商,現在每天主要的任務就是忙著和KPI搏鬥,所以我到大晚上11點才有時間跟你這扯亞文化。很多人問我論文火了有沒有影響我的生活。並沒有,論文火了有什麼用?能幫我提升KPI嗎?

最後一個問題,這篇論文裡面的內容真的都是認真講的?裡面有沒有反串黑的成分?

當然是嚴肅認真的在研究這個現象,沒有黑,這叫對當代年輕人精神狀態和生活追求的反思與探討嘿嘿。當然,如果你覺得這論文有點幽默或是自嘲的成分,我只能說這是我天生的幽默感,至於自嘲,那絕對沒有,只有自戀的成分:)

行吧,確實不是狗黨派來的姦細。謝謝你,王暢!

//作者:蔡菜

//Illustrator: ermam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CE中國 的精彩文章:

一窮二白的掛逼年輕人如何從零開始存錢理財?
麥當勞的自助點餐觸屏上布滿了便便

TAG:VICE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