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選殲-15而不是殲-10為艦載機原因
原標題:探析選殲-15而不是殲-10為艦載機原因
2012年9月25日,遼寧號航母正式服役;同年11月23日,殲-15飛鯊艦載戰鬥機就飛上了遼寧艦的甲板,並很快就形成了戰鬥力,中國海軍終於擁有了航母、艦載機,以及以航母為核心的海上作戰編隊,海軍實力因此而大幅度提升。
當從烏克蘭購入的瓦良格號重型載機巡洋艦在大連造船廠內改裝時,海軍就已經著手準備航母艦載機了,當時國內可供海軍選擇,可改裝成艦載機的,就只有兩種戰鬥機,即殲-10和殲-11。
殲-10採用了當時西方第3代機標準的雷達、航電和機載武器設備,顯然要比殲-11更適合改裝成艦載戰鬥機。
當然,殲-10也具備與生俱來的弱點,即只是單發動機構型,倘若發生空中停車事故,其後果就不堪設想,這是問題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瓦良格號屬於滑躍起飛航母,艦載機需要較大的推重比,很明顯殲-10不如殲-11。
此外,在作戰半徑、滯空時間、最大載彈量等技術指標方面,殲-10戰鬥機也難以和殲-11戰鬥機相媲美。
當中航第一集團力推殲-10,海軍則傾向於用殲-11時,可謂天降大禮,與中國有著良好軍貿關係的烏克蘭,送來了完整的蘇-33戰鬥機中的一架T-10K-3原型機,沈飛馬上著手進行了研究,並進行了逆向測繪仿製,於是,就誕生了殲-15飛鯊重型艦載戰鬥機。
殲-15在外形上與俄制蘇-33非常相似,但卻融合了殲-11B的技術,採用雙發、新增鴨翼、機翼摺疊,設計了增升裝置、起落裝置和攔阻鉤等系統,具備了起飛著艦的飛行特性。
綜上,倘若當時沒有烏克蘭送來的T-10K-3原型機這份大禮,說不定殲-10也很有可能成為中國第一代航母艦載機,但歷史不能假設,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殲-15之所以能成為艦載機,既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卻是歷史的必然。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布。
※殲-8改進型具備了超視距空戰能力
※美空軍上校不簡單,F-16成了泡妞神器
TAG:國平軍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