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嚴懲逆臣扒其祖墳,發現屍身未腐,做出一駭人指示
遭武則天掘墓的大唐開國功臣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就帝王陵陪葬墓考古而言,唐朝的發掘較多。我在前面的「梧桐樹下戲鳳凰」頭條號中,介紹過七八座陪唐帝王陵陪葬墓(見《盜墓者挖了中國民間右門神墓,出土文物還原真實身世》諸文),這裡再來說一座——唐朝開國功臣、三朝元老李勣墓。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李勣墓)
李勣是唐太宗李世民欽點的「凌煙閣二十四」之一。
李勣是曹州(今山東曹縣)人,與程咬金、秦瓊一樣,都是瓦崗寨出來的隋末亂世英雄,跟著李密在瓦崗寨起義反隋。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瓦崗軍起義失敗,李密投唐,李勣也隨著歸順,成為李世民府下一員大將。
李勣原本不姓李,姓徐,名世勣,字懋功,李姓是皇家賜姓。
李勣功勛卓著,李家奪得隋朝楊家江山,建立唐朝後,論功行賞。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唐高祖李淵又加授他右武侯大將軍,改封曹國公,並被賜姓李姓,「附宗正屬籍」,再賜良田五十頃、上等宅第一所。
自此,徐世勣易名李世勣。
李世民當皇帝後,因避李世民諱,取單名「勣」,而省去「世」。
李勣是三朝元老,一生歷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生前地位極其顯赫,榮寵不衰。唐高宗李治當皇帝後,授他尚書右僕射,進位司空,地位至極。總章二年(公元669年)十月,李勣壽終正寢,享年76歲,這在過去是高壽了。
李勣去世,李治難過,停朝7天,並親到府上致哀,還送了他一口上好的大棺材,下詔陪葬昭陵。
(現代彩棺)
送葬那天,李治送靈車到未央古城,他登上城樓,望著遠去的靈車,泣不成聲。為了表彰李勣對大唐的蘇南,他的墓仿照漢朝衛青、霍去病紀念武功的故事,起冢象陰山、鐵山、烏德鞋山,謚號「貞武」。
在唐朝開國將領中,李勣是個性格矛盾的人,他戰場上奮勇無比,官場上卻善於阿諛逢迎,很懂得變通,眼頭很活。有這麼一段對話,可知李勣的老練——麟德元年(公元664年),李治問他:「煬帝拒諫而亡,朕常以為戒,虛心求諫,而竟無諫者,何也?」李勣回答道:「陛下所為盡善,群臣無得而諫。」如此媚上,與他在戰場上英雄形象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立武則天為皇后一世上,李勣的圓滑表現得最明顯。
李治(見下圖)欲廢王皇后,另立武則天,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大臣堅決反對。作為老臣子,李勣看到這情況,對李治說了一句話:「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這句話影響很大,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武則天如願當上了皇后。
但是,後來武則天並沒有念這段舊情,扒了他的墓,這是後話了。
蓋棺定論,作為三朝元老,又深得李治、武則天的歡心,李勣在李姓唐朝的地位是無人能撼動的。可誰也沒有想到,他的孫子、承襲其英國公爵位的徐敬業,給他帶來了災難。
李敬業與其弟徐敬猷、唐之奇、杜求仁、駱賓王等人,在武則天順聖皇后光宅元年(嗣聖元年,公元684年)九月,於揚州起兵。大才子駱賓王還寫了《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反對武則天亂朝稱帝。
(李敬業畫像)
李敬業自稱為匡複府大將軍,領揚州大都督。但是「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李敬業一夥很快被武則天鎮壓了。
接下倒霉了。武則天毫不猶豫地剝奪了徐敬業的一切官銜,包括他父親、祖父的爵位也一抹乾凈,收回李淵賜給的「李」姓,同時派兵前往揚州鎮壓。
更絕情的,武則天扒了徐敬業的祖墳,不顧李勣當年支持她當皇帝的舊情,將他的墓刨了。
(武則天畫像)
《新唐書·徐敬業傳》記載:「武后遣左玉鈐衛大將軍李孝逸,兵三十萬往擊之,削其祖父官爵,毀冢藏,除屬籍。」《資治通鑒》亦稱:「追削敬業祖、父官爵,剖墳斫棺,複本姓徐氏。」
這個記載比較簡單,沒有過程,但可以想見,當年掘李勣墓時的場景一定是很難看很痛苦的。武則天的御用文人張鷟是個有心人,在《朝野僉載》記下了當時的情況。
武則天命令,把陪葬在昭陵旁邊的李勣墓掘開後,將李治賜給他的那口大棺材劈開,把李勣的屍體拖了出來。其時距下葬僅15年,李勣又是高齡死的,體內水分少,本來屍體就不容易腐爛,時間又這麼短。不出所料,棺材一劈開,發現李勣的屍體還是好好的。
在我即將出版的《中國盜墓史·古代人物卷》中,我專門寫了武則天干這事情的前前後後。當時,武則天聽說李勣屍體不腐,她做出了一個駭人決定,讓去現場執行的官員,將李勣的屍體燒成灰,揚了。
(清朝墓發現現場,出現不腐屍)
再毒不過婦人心,武則天,狠!
李勣墓在哪呢?位於陝西省禮泉縣城東北18公里的煙霞新村,北距昭陵12公里。墓為3個相連呈倒品字形的夯土堆,中高25米,兩側各高23米,直徑98米,形如山字,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
現存墓地證明,當年李治厚葬李勣,「起冢象陰山、鐵山、烏德鞋山」一說是真實的。
(李勣墓園)
不過,現在看到的,這是唐中宗李顯當皇帝後重新修整過的樣子。當年,朝廷下詔,追復李勣官爵,將李勣重葬。
1974年,陝西文物部門為配合當時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發掘了李勣墓。
有關李勣墓發掘情況,會在下面的「梧桐樹下戲鳳凰」「頭條號」中繼續聊。
TAG:梧桐樹下戲鳳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