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100年前沒人信他,但他僅1項研究便遠程摧毀萬架飛機……

100年前沒人信他,但他僅1項研究便遠程摧毀萬架飛機……

100年前沒人信他,但他僅1項研究便遠程摧毀萬架飛機……

"

他是愛迪生最強大的對手,也是一個一生獨立開發並取得專利700種,合作開發達1000種以上的科學狂人。

科學界有一個普遍共識,人類歷史上曾經存在過兩個公認的曠世天才:達·芬奇和尼古拉·特斯拉。他的成就幾乎是愛因斯坦、愛迪生的總和。他是「科技狂人」伊隆·馬斯克的精神偶像,現在風靡全球的特斯拉電動車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1

特斯拉是誰?

科學界有兩大公認的曠世奇才,一個是達·芬奇,另一個就是尼古拉·特斯拉。

100年前沒人信他,但他僅1項研究便遠程摧毀萬架飛機……

尼古拉·特斯拉

一個單靠想像,完全不需要任何模型、圖紙和實驗,就可以在腦海中把所有細節完美地描繪出來,和實際做出的物件沒有絲毫差別的發明天才。

沒錯,特斯拉除了是一個高端電動汽車品牌,除了是一個物理學單位:1 特斯拉(TESLA)=10000高斯(GAUSS),還是一個值得被所有人記住的人的名字。

2

電氣時代的開創者

當你開著燈,吹著空調、躺在沙發上看著電視,可曾想過,支撐這些生活電器的電是怎麼來的嗎?

100多年前,在大部分人都還在使用蠟燭照明的時代,一種叫做交流電的電力系統被發明了出來,並且沿用至今。

而它的發明者,就是尼古拉·特斯拉。他的交流電,將人類帶入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如果你問,「電氣時代之父」不是愛迪生嗎?

那麼下面這個故事,會給你一番新的認知。

1884年,一個年輕人帶著前僱主的介紹信,匆匆登上了開往美國淘金聖地的輪船。他要去找他的偶像——托馬斯·愛迪生,希望他能幫助自己完成交流電系統的發明。

100年前沒人信他,但他僅1項研究便遠程摧毀萬架飛機……

托馬斯·愛迪生

信上寫著:「親愛的愛迪生:我認識兩個偉人,一個是你,另外一個就是這位年輕人。」

當時,愛迪生正在向全世界推銷自己的直流電系統,根本不看好交流電。但憑藉這封信,特斯拉還是如願進入了愛迪生的團隊。愛迪生承諾,如果他解決了「直流發電機與電動機問題」,就付給他相當於今天的一百萬美元的獎金。

但當特斯拉把愛迪生的機器修好,並問「說好的一百萬呢?」

愛迪生竟笑了,他說:「特斯拉,你不懂我們的美國式幽默。」

心中偶像人設崩塌,被戲弄的特斯拉憤而出走,獨立門戶,從此,專心致志地做他的交流電系統。

100年前沒人信他,但他僅1項研究便遠程摧毀萬架飛機……

特斯拉與交流電機

當時,愛迪生的直流電系統要求每一平方英里內就要有一個發電站,並且因為傳輸過程中的損耗過大,傳輸距離也十分受限,而特斯拉的交流電系統用的導線更細,電壓更高,傳輸損耗小,傳輸距離遠。很明顯,交流電更有優勢。

那處於劣勢的愛迪生做了什麼?

為了「黑」交流電,愛迪生腦洞大開。賄賂政府官員,把死刑由絞刑改為交流電電刑。

100年前沒人信他,但他僅1項研究便遠程摧毀萬架飛機……

交流電電刑椅

甚至僱用小學生,用交流電將流浪貓狗電死,以此宣傳交流電「是十分危險」的。

好在特斯拉篤定「你黑不黑,交流電就在那裡」的信念,通過哥倫比亞博覽會的照明工程,展示了交流電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終贏得了「電流之戰」,也還了自己清白。

從此,交流電被認可,取代了直流電,成了供電主流。

要知道,那個時候,人們每使用一匹電力,特斯拉能獲得2.5美元的專利使用費。有人統計過,這至少可以給特斯拉帶來3000億美元的收入!特斯拉早就可以富可敵國了。

但萬萬沒想到,他撕毀了專利合同,把這項發明免費供全世界使用。(如果他沒這麼做,我們現在還要給他交錢)

所以,稱特斯拉為「電氣時代之父」,當之無愧。

3

一個會讓你質疑諾貝爾獎的人

問:X射線是誰發現的?

答:威廉·康拉德·倫琴?

不!是?

100年前沒人信他,但他僅1項研究便遠程摧毀萬架飛機……

歷史記載,倫琴於1895年11月8日發現了X射線,為開創醫療影像技術鋪平了道路,1901年被授予首次諾貝爾物理學獎。

但事實上,特斯拉先於倫琴發現X射線,並警告說這個東西很危險,拒絕實施醫學實驗。

100年前沒人信他,但他僅1項研究便遠程摧毀萬架飛機……

特斯拉用自己的身體試驗X射線,這是他拍攝的腳部影像圖

問:無線電是誰發明的?

答:伽利爾摩·馬可尼?

不!是?

至今還有很多人認為無線電發明者是馬可尼,他還因此獲得了190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被稱作「無線電之父」。

但其實,特斯拉1897年就已經獲得了無線電技術的專利。是在愛迪生的干預下,美國專利局才撤銷了特斯拉的專利權,轉而授予馬可尼。

1943年,美國最高法院重新認定尼古拉·特斯拉的專利有效,宣布馬可尼的無線電專利無效。

在特斯拉75歲壽辰時,共收到八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感謝函。

100年前沒人信他,但他僅1項研究便遠程摧毀萬架飛機……

1943年,特斯拉的葬禮,同樣是由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代表諾貝爾團隊致辭。歷年來,一直都有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對尼古拉·特斯拉表示感謝與敬意。

據說,研究特斯拉的發明,從而直接得到啟發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佔27%,間接得到啟發的更是超過65%。

而特斯拉自己,11次被提名諾貝爾獎,9次讓賢,2次拒領。

4

他的每一次預言,

都能讓世界快進至少100年

在「電流之戰」中,特斯拉曾說過:「交流電是未來潮流」。百年後的今天,他發明的交流電仍在照亮整個世界。

他在一次實驗中,從接收器里聽到一個奇怪而有節奏的聲音,當時就相信,人類可以接收到來自另外一個世界的訊息。1899年,他就發現了宇宙無線電波,直到1932年才被科學家證實。而今天,特斯拉曾接收到的信號,我們通過射電望遠鏡也能收到了。

另外,「遠程自動化」也是特斯拉發明的。我們最近才流行的極具未來感的無人駕駛,他在100多年前就能做到了。

100年前沒人信他,但他僅1項研究便遠程摧毀萬架飛機……

特斯拉的無線遙控船隻示意原圖

就連現在某些手機的「無線充電技術」,其實也是特斯拉玩剩下的。

100年前沒人信他,但他僅1項研究便遠程摧毀萬架飛機……

特斯拉無線輸電點亮燈泡

特斯拉線圈,是特斯拉最超前,也是他一生中最受爭議的發明,同時也是他對人類做出最大貢獻的發明。因為這是一項能夠無限量供電的免費能源科技。

100多年後,當我們聽到「免費能源」「用之不竭的電力」或是「電費皆免費」等,還會以為是天方夜譚。但100多年前,特斯拉線圈就已經可以實現這些。

100年前沒人信他,但他僅1項研究便遠程摧毀萬架飛機……

特斯拉線圈

5

這樣的科學巨匠為什麼我們不知道?

特斯拉有1000多項發明專利。當今世界的科學發明體系,仍然建立在特斯拉留下的遺產之上。

但現在我們能夠認知和採用的發明,還只是他40歲以前的發明。他在40歲以後的發明,一律已被封鎖。

100年前沒人信他,但他僅1項研究便遠程摧毀萬架飛機……

據說,特斯拉去世前,仍然在做超能粒子武器的研究,還提出了「光束武器」的概念。但直到1983 年3 月,里根總統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為了應對毀滅性的核威脅,特斯拉的光束武器概念,才終於被美國政府正眼看待了。

特斯拉在其自己的手稿中這樣描述過——自己的特製粒子發射器,可以在最後產生極大的能量,簡單的來說它們(指自己的發明)可以作為優良的防控裝備,可在200里之外,輕鬆快速的將10000架敵機迫降甚至墜毀!

從其自己的描述中,可以輕易的知道,他的這個武器有多厲害。但是,不幸的是一直由於缺少支持者,沒有一定的基礎物質,有些事只能被擱置,最後直到特斯拉去世才有些許進展!

如若將這項技術從那時研究至今,達到高精尖的水平,您敢說核武器就是武器界的絕對霸主?

特斯拉去世後,戰爭部聯繫了FBI,FBI將他的設計圖紙與實驗作品全部沒收,並將其列入高級機密,美國軍方對他的論文研究至今也沒有停止。

有一份文件記載:「 (他) 有80 個分布在不同地方的手提箱,裡面有他的研究手稿以及試驗計劃……」

當然,特斯拉被遺忘,除了政府的「封殺」,還有別的原因:

特斯拉是走在時代前面的人,他看得太遠,他的發明太超前,在當時經常被當作科學異端、甚至被認為是火星人。

100年前沒人信他,但他僅1項研究便遠程摧毀萬架飛機……

特斯拉在超高壓人工閃電下寫日記

偉大的發明是一回事,讓人們承認這些發明又是另一回事。那個時代,有遠見的人太少,對創新的包容太小。

不過,對這位11次提名諾貝爾獎,9次讓賢,2次拒領的科學巨匠來說,被世界遺忘又算什麼?

就像矗立在矽谷的特斯拉銅像下他的這句名言所說的:「當下是他們的,而我致力於研究的未來,是我的。」

本文文字參考:《我是未來——尼古拉·特斯拉傳》

近期,官媒已經證實,

有9800個自媒體賬號被封了

為了避免失聯,

歡迎關注「世界科技創新論壇」小號——

「創業黑馬集中營(ID:cyhmjzy)」

感謝每一位粉絲的支持


粉絲可添加論壇君微信(ltj_001)進入粉絲群

100年前沒人信他,但他僅1項研究便遠程摧毀萬架飛機……

(添加時請備註簡要個人信息,昵稱+學生或某公司職位)

你可能還想看:

歡迎關注公眾號:創業黑馬集中營(ID:cyhmjzy),為您提供一手創業資訊、產業案例分析、投融資趨勢…… | 編輯:Suga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科技創新論壇 的精彩文章:

這家日本上市公司,37年僅13名員工,連質檢部門都沒有
「人造肉」來了,讓美國人民先嘗嘗

TAG:世界科技創新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