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叫「革命」 在法叫「暴亂」?俄媒諷西方媒體偽君子
【綜合/觀察者網 何律衡】
11月17日起,法國爆發「黃背心」抗議活動。西方媒體對此事跟蹤報道,但在報道中頻繁使用「暴動」、「暴亂」等帶有明顯傾向的詞語形容該運動,這與2013年報道烏克蘭推翻亞努科維奇政府的反政府運動時的態度與措辭截然。網友紛紛吐槽西方媒體「偽君子」、「雙標」。
圖自推特
「今日俄羅斯」(RT)12月3日對西方媒體這一「雙標」做了詳細梳理,比較西方政要在法國和烏克蘭抗議活動中所持的不同立場,以及其媒體在報道和評論中反映出的相反的政治傾向。
2013年,當暴力抗議行動席捲烏克蘭首都基輔時,西方領導人及分析人士均對反政府「革命」表示了支持,但當幾周前的「黃背心」(Yellow Vest)運動在法國爆發時,各方反應卻截然不同。
就在5年前,西方政府和評論員還譴責烏克蘭政府,促使時任總統的維克多·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同意抗議者的訴求;而現在,他們正在譴責這些法國抗議者,並敦促目前民調支持率僅為25%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堅決抵抗不滿的民眾。
同樣地,西方媒體對兩起事件的報道方式也截然不同。他們用「革命者」來形容烏克蘭抗議者,卻稱呼法國抗議者為「暴民」。
西方媒體在法國抗議活動報道中的用詞:
路透社在12月2日報道中,稱抗議活動為「暴亂」(riots) 截圖自路透社
美國VOX電視台在12月3日報道中,同樣稱抗議活動為「暴亂」(riots) 截圖自VOX
BBC甚至在標題中直呼抗議活動為「暴亂」(riots) 截圖自BBC
美國太陽報在報道中直接稱抗議者為「暴民」 (rioters)截圖自太陽報
西方媒體在2013年烏克蘭抗議活動報道中的用詞:
英國媒體the telegraph用「革命」(revolution)來稱呼烏克蘭抗議活動
英國《衛報》同樣用了「革命」一詞 截圖自《衛報》
用「暴亂」一詞形容法國暴力抗議的BBC,卻同樣用「革命」形容烏克蘭暴力抗議 BBC
除了西方各大主流媒體,一些知名媒體人對這兩次事件的態度也完全不同。
法國政治評論員、媒體人伯納德-亨利·萊維(Bernard-Henri Lévy)在推特上抨擊「黃背心」抗議者,指責他們是在「玩火」,並強調關鍵要尊重法國機構和民主選舉出的總統。
圖自推特
然而他的關注者很快便提醒他,當年他對烏克蘭抗議事件的態度可是截然不同的。當時正在烏克蘭的萊維,發表演講以及與抗議有關的推文,積極地推動抗議活動。亞努科維奇政府被推翻後,萊維將之形容為「歷史性的暴政失敗」。
圖自推特
這種形成鮮明對比的反應不禁讓人產生疑問:為什麼烏克蘭允許一個被稱為「革命」的事件發生,而法國不行呢?
眼下為驅散大批聚集的人群,法國警方使用了水炮和催淚瓦斯,被激怒的人們將石頭扔向警員。場面的混亂程度甚至讓官方考慮實施進入緊急狀態,讓人擔憂抗議運動可能蔓延至德國、荷蘭等其他國家。擔憂的政府官員和法國歐洲政治評論員已經開始熱切地呼籲尊重「法治」。
抗議者與法國警方爆發衝突 圖自CNN
然而,在烏克蘭基輔,當抗議者放火燒車、破壞公共財產、攻擊警員時,他們被視作「英雄」。在那時,全心全意支持運動的西方媒體幾乎不會考慮法律和秩序。相似地,2011年,當反政府抗議活動在敘利亞爆發,西方領導人和評論員鼓勵他們迅速推翻政府,甚至在隨後的內戰中,為反政府叛亂分子提供道德(及物質)支持,促使國家分裂。
在烏克蘭抗議活動中警方與抗議民眾爆發衝突 圖自《衛報》
據路透社11月27日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上周二在演講中承諾,面對那些「想要造成破壞和混亂」的「暴徒」,他「不會讓出任何東西」。與烏克蘭和敘利亞情況不一樣的是,這一次,不願意在大規模抗議前屈服的馬克龍卻沒有收到任何有關要求他下台並尊重民眾的呼籲。
法國總統馬克龍 圖自法新社
網友嘲笑西方媒體對其他國家反政府運動的完全相反的反應,還提出建議,或許可以把幾百個阿拉伯專家聚在一起開個會,來試著破譯這個有趣的「歐洲冬季」運動產生的原因。
圖自推特
還有網友調侃,是時候讓伊朗總統魯哈尼呼籲馬克龍「保持克制」,以確保法國尊重「言論和示威自由」了。
圖自推特
「今日俄羅斯」評論對此總結道:現在看起來,似乎只有在遠離西方權力和影響力、並由不合作的政府領導的國家,暴力革命和政權更迭才像是一個解決國家危機的好辦法。
※五毛錢引發的法國黃色革命
※俄媒:俄在新興市場國家排名第二 超越中國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