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他兩不孝是啥?很多人理解錯了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他兩不孝是啥?很多人理解錯了

文/拾光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他兩不孝是啥?很多人理解錯了

我們都知道儒家文化對我國其他文化的影響巨大,比如我們口口相傳的俗語文化。俗語中有很多關於人倫禮數方面的道理和準則。這些俗語就像一條條語言簡潔但內容豐富的社會規則,指引著人們的道德行為。

這些俗語隨著時代的變化,它的意思也在不斷變化,比如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個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其他兩不孝是啥?很多人理解錯了。這句俗語其實大家應該都十分的熟悉,因為他常常被老人們掛在嘴上。我們都知道這句俗語最強調的意思就是沒有孩子是最大的不孝,但是它第一次出現時並不是這個意思。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他兩不孝是啥?很多人理解錯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第一個說這個話的人我們也很熟悉,他就是儒家的重要發展人之一的孟子他一開始用這句話來評價大禹。他認為大禹在娶妻這件事上來了個先斬後奏最後才把這件事告訴父母,他認為這是孩子不應該做的事。顯然這和現在沒有孩子的意思完全不同。

後來這句話被民間改了意思,人們認為可以叫做不孝的事情有很多,但是最嚴重的就是沒有後代這件事。那時候人們也只是單單強調沒有後代的嚴重性,對三這個數字沒有深入的說明。在古代人們說數字三,指的不是三,而是泛指很多的意思。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他兩不孝是啥?很多人理解錯了

後來到了漢朝,一個文學大儒把這句俗語里的三做了定義。他認為可以被人們稱作不孝的事情有三種,而這三種之中沒有子孫後代是最不孝的行為。

那這三不孝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第一個不孝的行為就是,對父母無條件的阿諛奉承,即使有些事情他們做的是錯的,還極力為他們袒護。這和傳統的儒家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因為我們都知道孔子認為子女無條件的對父母服從才是有禮數的。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他兩不孝是啥?很多人理解錯了

但是後來隨著儒家思想的慢慢成熟化,人們發現有些觀點並不一定是對的。比如子女對父母無條件服從這句話是會引起社會不和諧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如果你明知道父母這樣做是不對的,你還不提醒,這隻會讓他們錯上加錯,最後讓他們失去道義。

第二個不孝的事情就是父母年紀大了,而你還沒有取得一官半職,沒有俸祿來養活父母,這就是一件不孝的事情。當然了,不是每個子女都能當官,都想當官,所以這句話的意思也慢慢變成了,當父母老了,而你還是一天無所事事,沒有能力來好好的贍養父母就是不孝。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他兩不孝是啥?很多人理解錯了

第三個不孝,也就是我們說的最不孝的事情是不能為這個家延續香火。在古代特別需要勞動力,所以哪個家庭人多,哪個家庭就能被人們認為是大家族。而且孩子認為是整個家庭血脈的延續。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他兩不孝是啥?很多人理解錯了

短短一句俗語竟然有那麼多學問,真的讓人嘆服。有人覺得另外兩個不孝也十分的道理,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天嬌 的精彩文章:

李白的經典佳作之一:開篇兩句就十分驚艷,後面兩句更是流傳千古
納蘭性德悼念亡妻的詞作,最後一句膾炙人口,看了讓人鼻子一酸

TAG:歷史天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