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獨具!典雅實用的扒村窯瓷器(上)
宋金元時期我國的制瓷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並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近鄰汝窯和鈞窯兩大名窯的扒村窯在宋金元時期民窯中不僅產品種類多,更以富有鄉土氣息與民間色彩而見稱,在宋金元瓷器中別具一格。
金 白地黑花西江月迴文詞八角枕
白地黑花西江月迴文詞八角枕,金代,枕面縱25.8、橫17.2、高10.1厘米。2010年許昌市文物工作隊移交。枕呈不規則八角形,枕面有兩周粗黑線條為輪廓線框,內有西江月(中呂宮)迴文詞一首。枕側面為黑彩花草紋裝飾。底部無釉。西江月(中呂宮)迴文詞為「雨過輕風弄柳,壺(湖)停(東)映日春煙。晴蕪平水遠連天。隱隱飛翻舞燕。」據資料考證,這首迴文詞作者是宋代人梅窗,採用的顛倒《西江月》迴文,枕面上的文字僅把原文的「湖東」寫成了「壺停」,把「燕」下的四點水寫成「鳥」字外,其餘與原詞完全一致。
金 白地黑褐花枕
白地黑褐花枕,金代,縱25.8、寬15、高9.8厘米。原許昌地區展覽館移交。枕呈不規則八棱形。體施白釉,用黑褐色繪花紋,底部無釉。枕面邊緣以外粗內細三條線勾出不規則的八角形邊框,內繪一折枝花葉。枕壁八面共繪六組花紋,下有一周粗黑線,後壁有一排氣孔。花草紋是扒村窯美化裝飾各類大小器物的主要內容,窯工們根據民間老百姓歷來喜歡花草的傳統,依據器形大小和裝飾部位,描繪花葉,增添生活器物的自然氣息。
金 醬褐地繪黑彩卧虎形枕
醬褐地繪黑彩卧虎形枕,金代,縱38.5、橫15、高9.9厘米。許昌市文化館移交。體呈伏卧虎形,虎頭平視。瞠目巨口,獠牙裸露,雙耳倒豎,睫毛直立,鼻樑之上虎目之間有一「王」字。虎爪平伸著地,虎尾自臀部圓彎甩至虎頸。虎身稍弧,向右側卧,通身醬褐地之上飾以黑色蔓草紋虎皮,虎背上是橢圓形白釉開光枕面,開光內飾蓮花,荷葉和蓮蓬清晰,周邊點綴蔓草紋。扒村窯陶瓷工匠把兇猛的老虎塑成伏卧式,在醬褐色地釉上用黑彩繪虎皮紋,使其更接近自然的老虎毛色,再配以花卉紋飾,頗有意趣,使這類虎形枕不但具有納涼助眠的實用功能,而且也成了一件耐人尋味的藝術品。
金 白地黑彩娃娃枕
白地黑花娃娃枕,金代,縱28、 寬10、高10厘米。許昌市長葛縣老城鎮陳堯村出土。該枕整體造型為一娃娃右側卧,其左臂及左腿側面構成橢圓形枕面;頭部微抬,下枕一圓枕,圓枕兩側用白地黑花勾勒出圓形方孔、錢紋,枕後側有一小洞;右臂置於頭下枕上,左手放於右肘上,兩腿向後、屈膝,雙腳上下交盤;人物眉清目秀,白地黑花勾勒眉眼,腦後挽有髮髻。上身穿對襟大衫,施白地黑花勾勒人物裝扮,層次分明。枕面為開光、白地黑花圖案,繪雙燕和一對鴛鴦及荷花。
金 白地黑花四系瓶
白地黑花四系瓶,金代。口徑4.1、底徑7.8、高20.5厘米。唇口,短頸,豐肩,鼓腹,圈足。頸肩間附四系。繫上均有數道豎紋。肩部飾四黑彩點,下有二圈黑線紋,腹上部繪黑花。腹上部施白釉,腹下部及底部施黑釉。宋、遼、金時期,北方磁州窯系曾生產過大量的四系瓶,或者叫四系罐。一般多小唇口,外撇。短直頸,頸外置四個圓環型雙泥條系。瓶身修長,柳肩,圓腹,下腹內收。北宋時施白釉,多施半釉,底部無釉,為蘸釉法。金代多為兩次蘸釉,先蘸白釉,晾乾後再蘸醬釉,形成上白下褐兩色釉的效果。
金 白地黑花四系瓶
白地黑花四系瓶,金代,口徑5.5、底徑8.7、高26.2厘米,許昌縣張潘鄉古城村出土。器唇口,短頸,豐肩,鼓腹,圈足。頸肩間附四系。繫上均有數道豎紋,腹上部繪有兩組基本一樣的像字又像花的黑色花紋裝飾。腹部以上施白釉,腹下部及底部無釉。
原文作者:張迪
原文來源:《收藏家》2018年6月刊《宋金元時期扒村窯瓷器賞析》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收藏家》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頭條號
百家號
※古人為什麼創作「雙胞胎」書畫?有什麼目的?
※詩風詞韻 遊子吟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