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離一切法,即一切法」——《金剛經》研習(17)

「離一切法,即一切法」——《金剛經》研習(17)

「離一切法,即一切法」——《金剛經》研習(17)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研習——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學習

【本經修宗,在「無住」二字。全經觀門、行門,盡在其中。】

當年六祖惠能大師聽忍和尚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明了了,我們俗話講他開悟了。這一悟就一切都悟了,所以底下的經不要講了,完全通達。不但《金剛經》通達,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都通達。不但佛法通達,這個世間一切法也通達了,沒有一樣不通達,這才叫做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於是後人認為《金剛經》就是這兩句話最重要,其實不然,要知道,個人的機緣不一樣,六祖惠能在這兩句開悟,我們在這兩句依舊沒有開悟。其實《金剛經》上每一字、每一句,都能叫人徹底覺悟,各個人的機緣不相同。但是「無住生心」,也的確是《金剛經》很重要的修學綱領,這倒不是假的。無住就是不執著,一切法都不執著,世間法、出世間法,空有二邊統統不執著。惠能大師的根性,實在講,就與常人不相同,他初見五祖的時候,五祖問他:「你來,想求什麼?你到佛門裡面來拜佛,你想求什麼?」他求的跟我們求的就不一樣。我們每天燒香拜佛求什麼?求發財、求陞官、求保佑健康長壽,保平安,求這些。他不一樣,他答覆他是來作佛的,這個口氣了不起!他到佛門是要來作佛的。這還沒有看到第二個,入佛門來拜佛是想來作佛的,還沒有聽說過。《無量壽經》中,法藏比丘,他比六祖高明。六祖只說作佛,法藏在世間自在王佛面前,佛問他,他不但要作佛,而且要超過諸佛。六祖是作佛,還沒敢說超過諸佛。阿彌陀佛在因地不同凡響,他要作佛,超過諸佛。所以看這個人的心愿,不一樣。我們看他改正神秀法師的那首偈子,與《金剛經》修行的方法就相應。神秀要時時勤拂拭,他老人家本來無一物,無住就是本來無一物,看那個心多乾淨。

「觀門、行門」這兩句,我們要很清楚、很明白的認識它。觀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這叫觀門;是怎麼看法、怎麼想法。行門就是生活,就是我們日常生活;換句話說,是怎樣過日子,怎樣生活,那叫行門。凡夫的生活過的是苦海裡面的生活,諸佛菩薩的生活是過的圓滿智慧的生活。我們如何脫離苦海,過佛菩薩高度智慧的生活,這叫行門。觀門、行門,修學的精華、修學的綱領,都在這部經當中。

【大智度論云:般若要旨,在離一切法,即一切法。】

離一切法是無住,即一切法是生心,生心跟無住是一不是二。我們把它看成兩個,那就又看錯了。無住跟生心是一樁事情,是同時的,沒有先後,沒有次第。生心就是無住,無住就是生心。生什麼心?生自度度他之心。雖生心,決定不能執著,決定不能住,住不得,一住就錯了,一住就迷了。住,簡單講就是著相、執著,一有執著就錯了。一有執著,心就不清凈,心裡頭有一物了,不是能大師所講的本來無一物。有了一物,有一物就錯了。所以,無住跟生心是一樁事情。明白這個原理,然後就能夠體會到空有是一樁事情,真妄是一樁事情,善惡是一樁事情,是非是一樁事情,人我是一樁事情,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整體,是一個自體。你要能夠領悟到這一層,契入到這個境界,那就恭喜你,你證得清凈法身了,你不是凡夫,你已經是法身大士。世尊講經說法真正的目的,就是希望我們能夠契入這個境界,證得這個境界。

◎文據:

  • 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
  • 凈空法師「金剛般若研習報告」講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門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離一切相,修一切善」——《金剛經》研習(18)
「辨用是辨果地之證」——《金剛經》研習(20)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