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女兒凍卵,勇追色狼,坦然面對生死,她們打動人的時刻是這些
2018年,《人物》與每日人物記錄過許多女性的故事。
生物學家顏寧和蓋茨基金會首席代表李一諾,為我們講述了兩名女性在面臨人生四十的時刻,對生活和事業的極致追逐;女攝影師郭盈光將鏡頭對準相親公園,記錄下中國式安排婚姻的無奈和脆弱,也以自身的徵婚經歷視頻,引發我們對於女性價值的思考;曾經的國民女星大S毫無保留地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女性在步入中年後,如何開始面對衰老與肥胖的永恆命題,學習與焦慮和解的過程。
我們也期望知道,最讓我們讀者觸動的女性是哪些。所以,幾天前,我們發起了這樣的徵集:作為母親、妻子、女友、職場人,乃至陌生人的她,在哪一個時刻打動、引領了你?
今天,我們在這些徵集中挑選出15個故事,它們中有生活圖景,也有高光時刻,但無一例外,都是女性的力量。
策劃 |《人物》、每日人物編輯部
Part.1母親
「
我義無反顧地支持你,
只希望你不要因為某個人改變自己的想法。
」
@布丁
我在媽媽身上看到了強大的女性力量,她言傳身教,教我獨立、勇敢和柔軟。她替我擋掉周圍的催婚聲音,讓我不要為了結婚而結婚。她說愛情這麼美好的事情,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好好體會。她甚至支持我必要時出國凍卵,說如果這樣可以延緩女性無法迴避的生育弱勢,能購買5-10年不必著急、慌張的時間,這筆投資就是值得的。抱持這些觀點的,是位身處四線小城、今年已經退休、並沒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
@聰祖
我的大伯母身體微抖著,向我訴說她的壓力大到快要崩潰,眼淚都溢出眼眶,而下一刻接到孫女電話後,她卻毅然轉身,走向車站,眼淚都沒擦。
她的故事有點簡單,但也有點複雜: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大字不識一個,兒子創業開公司,兒媳是高階知識分子,因為懷了二胎,讓她來北京照料。
不會坐公交,不會網約車,手機通訊錄里的名字都不認識,甚至普通話都不會講,要肩負起接送孫女上下學的任務,還要忍受孕期脾氣暴躁兒媳的挑剔。她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瘦,我卻看到她的努力與堅韌。
孫女聽不懂方言,她一點點學普通話;家人覺得她做飯味重,她重新學習少鹽少油;不認識公交站牌,她步行幾次記住上下車地點;老家人詢問,她從來只報喜不報憂,說享福了。如果不是我在身邊知曉真實狀況,恐怕她對誰也不願講她的不安、難過和壓力。例子還有很多,無法言說。我只願兒女們懂老人、愛老人、疼老人,他們默默為兒女承受的,兒女永遠想像不到,也報答不了。
@唐以群
因為家境變故,媽媽只讀到小學一年級就輟學了,被送到深山做童工。我出生36年後的某一天,她突然對我說:「沒有媽媽陪伴,我自己長大。可能我並不清楚怎樣做一個媽媽,讓你受苦了。」
@Scarlett
外婆從18歲起就在刑偵部門工作,破了很多案,退休前是反貪局副局長。外公也是警察,他們很平淡地一起組織了家庭,很恩愛,因為外婆性格比較剛烈,所以平時都是外公遷就外婆,永遠沒聽過外公對外婆說不字。2011年,外公中風了,在ICU急救了20天,外婆每晚都睡不著,後來外公轉回普通病房,半邊身子沒有知覺,外婆邊照顧著外公,邊學習按摩。去年,外公又再次中風,外婆每天堅持到病房給外公按摩。這些年外婆照顧外公已經很操勞,也蒼老了不少,但她從沒放棄,一直嘗試帶外公去大城市、去其它醫院治療,想盡辦法,每天看書,看案例,一直堅持著。
@么么么么噠
哥哥出了車禍後,媽媽好幾年如一日照顧哥哥,一夜間白了好多頭髮,人也憔悴不少。她以前愛美,時尚,現在不怎麼打扮,好幾年都沒有社交、沒有娛樂。前幾天,姐姐終於帶媽媽出去玩了一次。聽姐姐說,雖然媽媽一直念叨哥哥,但那兩天,她是真的開心。看到照片中的媽媽,又想哭,又想笑。這個女人好像都是為家庭和孩子而活,可我更希望讓她為自己而活。
@尹心航
對我影響最大的女性是我姥姥,她就是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印象最深的是她做完胃癌手術出來的時候,見到我的第一眼,是微笑著,似乎很輕鬆的樣子,跟我說了句「Hi!」今天我一個人在外地求學,因為一些疼痛,這幾天在網上查各種疾病,儘管不知道結果,但恐懼、害怕、絕望中,我永遠都記得姥姥堅強的「Hi」,我知道我得堅強、加油、做得更好!
@雷思遠
我的母親,一名支援非洲的婦產科醫生,最讓我觸動的是她決定去非洲的瞬間。40多歲,漂洋過海兩年,去給非洲人看病。她讓我覺得,女性可以有自己的選擇,年齡和性別並不能阻止我們去追求生命的意義。
@米粒
陳蘭珍,我的奶奶。她是民國元年生人,在世上活了106歲。她最令我難忘的是,一個人坐在我家門口,從玻璃窗向外張望,看見我時笑得張大嘴巴,純真得像個孩子。她拉著我的手說:「我的幾個兒子媳婦,個個都是好的。」我的奶奶,活了一百多年,在人生的最後幾年,她活得孤獨,活得智慧通透。也許這是她對長壽最好的註解吧。
@張憶琛
不久前和母親有一次談話。我小心翼翼地試探著問:「媽,如果以後我選擇不婚不育,你會支持嗎?」老媽非常堅定地說:「我義無反顧地支持你,只希望你不要因為某個人改變自己的想法。」無數次想過與母親談及此話題時的場景,沒想到是如此平靜,倒是自己顯得慌亂。母親說,當年的她,大抵也是如此想法,挨不過世俗化,一場夢。長談後才發現,我真的很像她。
@李鋒
90年代,我家在深圳寶安開餐館,那時深圳關外不是一般的亂。店裡的大師傅因為賭博,被同鄉債主圍在包間,師傅也是喝了點酒,就是要命一條的架勢,幾個人揍了他一頓後準備架他出去。我爸不在,我媽衝過去攔在門口,說:「他欠多少你們認我就行,我的店跑不了。」去年回老家踢校友足球比賽,見到那幫追債的人(是高我幾屆的混混),還問候起我媽:「阿姨還好嗎?」
Part.2自己
「
我只想像棵草,
在這個社會裡野蠻生長。
」
@小山
我想說自己的故事。我今年40歲,小時的夢想是週遊世界。後來實踐了自己的夢想,已經走過7大洲,與科學家深入亞馬孫雨林考察,在南極觸礁遇險,去異國他鄉的女子監獄救人。我不是什麼二代,只是普通的工薪層,但我做到了。
@與卿書
第一次遇到猥褻,我讀高三,當時整條路上的人其實都看見了,但沒有人幫我。在那種突髮狀況下,我的第一反應是,一定要把這個人追到,送他去警局。然後他進了巷子里,我被路人攔了下來,說不要追了。後來,大家應該都猜得到,受害者言論——那天我穿了一件白T恤,成了我最大的過錯。我的父母,再也不允許我提起這件事,我的朋友覺得我小題大做,現在,我們已經不是朋友了。我一個人撐過那段時間,從懵懂狀態轉變為對任何事情都很警惕,也了解了該怎樣去保護身為女性的自己。我覺得那個時候勇敢追出去,勇敢去報警,且堅持自己是正確的,從不懷疑自己的行為,那大概就是我的女子力。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慢慢地知道,自己需要提高能力讓自己更安全。現在可能很多人選擇活出歲月靜好,或者特別精緻,但我只想像棵草,還是雜草,發誓要在這個社會裡野蠻生長,只要殺不死我的,必使我強大。
@馮華蓓
能毛遂自薦嗎?即將邁入30歲的自己,依然能夠不瞻前顧後、勇敢地遵循內心。30歲意味著家庭角色的轉變,也意味著更多責任。大學畢業後在外資銀行工作了3年,辭職後通過接近一年的專業學習、考察,再到設計施工、運營,在成都獨自開起了一間咖啡館。現在,轉行為獨立短片攝影師,對自我價值的追求和實現沒有因為周圍主流的眼光而停止。通過努力,不斷去學習,去追求,所有的經歷都不會是一種浪費。
@小么
從來不會因女性身份而享受性別紅利,堅持女權先平義務再平權利。19歲一個人坐火車去北朝鮮,20歲獨自去尼泊爾做一個月義工。11.17在香港街頭穿比基尼參加同志驕傲大遊行。現在在傳統男性優勢學科讀書,準備進入的行業性別比高達10:1。希望我的女性身份和個人成就可以給姑娘們自信,女性沒有任何劣勢。We can do anything as long as we want. 希望未來10年內可以成為領域內的Professor!
@梁艷梅
今年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我自己。我是一名大三學生,也是一位紅樓愛好者,今年我終於完成了心愿,作為總製片策劃組織了一場算是轟動廣州紅迷圈的《泣血紅樓》舞台劇,以寶玉的成長為主線,加入作書人與寶玉隔空對話,做出了一場各方面完成度都很高的舞台劇。在這個過程中,無數的壓力幾乎快讓我崩潰,但我還是撐住了,最後公演綵排時,在台上輔助演員試麥的瞬間讓我自己最觸動,終於走到了這一步,終於堅持下來了,終於沒有慫。
Part.3他人
「
她是我想活成的人的樣子。
」
@楊王穎
大概是余秀華吧!《搖搖晃晃的人間》里,她搖搖晃晃地走向田野,在紛飛大雪中仰望天空,艱難地握筆寫詩,十幾年來,把詩歌當做生命的唯一出口。
@高穎琪
我的老師,社科院世界歷史所研究古羅馬史的研究員。當她在講台上朗誦我聽不懂的拉丁語,朗誦古羅馬貴族一天的生活時,我從失戀的絕望中看到一絲光。她在那一刻發出的光讓我有重新看待自己的勇氣,我明白了要先愛自己,才能愛人。
@廣東撿垃圾的小毛孩
大學一個妹紙,平時大大咧咧的,有一天突然笑著和我說要回老家發展了。我問為什麼,她也只說在廣州呆膩了,回去換換空氣。後來她才發信息告訴我,母親生病了,不得不回去,還不敢告訴母親實情,很多事都需要她自己扛著。她說對自己的突然成熟感到不適應,我覺得心酸,卻也找不到詞句去安慰她。總有什麼事情會讓我們一夜之間變得無堅不摧,但也只有自己知道,那可能是一種沉重的打擊。
@欒樂
今年對我影響最深的一位女性是葉嘉瑩,葉先生將自己的全部財產捐贈給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設立「迦陵基金」,用於繼續支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她說:「我從不為自己的功名利祿而憂慮煩惱,對世俗成敗得失也不在乎。」
@貝貝
我姐姐年幼時遭遇性侵,大學以前極度內向封閉,畢業後瞞著所有人與男友領證,不久便離婚。在深圳時她遇到摯愛,一位溫和的英國人,以為終於找到了幸福,男友卻因癌症去世。後來她和一位美國人結婚,去年五月移居美國,育有一女,半歲。但沒有從此過上了幸福生活的腳本,昨天語音時姐姐說想離婚。她的生活從未安定平和,但都以一種超人的毅力挺過所有艱難。
@黃鳳儀
她是老師、姐姐,摯友,做過「女權之聲」的編輯,在「Me Too」運動中貢獻力量,呼喚社會對LGBT群體的接納,用自己不那麼巨大的力量,期許著能為這個社會帶來一絲改變。她還參加過保護兒童的公益組織,呼籲過對於抑鬱症群體的關注……她為我開啟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讓我意識到,一個人,特別是一位女性,竟然能做那麼多有意義的事情。
@閆媛媛
能把自己的熱愛當作職業真的是一件幸福而又單純的事情吧。我的植物學老師就是這樣一個存在,對於大自然的熱愛讓她走上了植物研究這條路,她的生活,離不開大樹,離不開植物,簡單又充實。年近五十的她,目光里都是溫柔與簡單,還是像一張白紙那樣單純美好。她給了我對於大自然最初的啟迪,也必將指引我以後的道路,不論是學業還是生活態度。
@張源
在我過得最艱難的時候,我在知乎上聽了潘玥的live。原本覺得我的世界裡有看不到盡頭的焦慮,失眠,迷茫,困惑,作息混亂,整個都是亂糟糟的,我不斷地上網,搜索各種問題,聽各種人的建議,也聽到了她的live。聽她說話,聽她的經歷、建議和經驗,讓人覺得很平和又真實。那時候我想的是,她真是我想活成的人的樣子。她好像就成了我的答案。
@汪某某
李宇春吧,她身上永遠有少年力,從非議中走過來,並且越來越強大。在南京的演唱會上,她唱《忽然之間》的那一刻很觸動我,可能因為外表,我們覺得她很酷炫,很剛強,但那時,我發現她的內心有稜角,也有柔軟。
@杜美玲
看過一篇關於抑鬱症的推文,其中一位朋友分享到,她的媽媽得知她患抑鬱症並且有輕生的想法後,每天都會打電話問她:「你明天還會在嗎?」這位朋友和她的媽媽我從來沒有見過,但是我卻一直把她的分享粘貼下來放在文檔里,難受的時候就點出來看看。在一個病友群里,我也結識了另外一些人,我們互發簡訊:「你明天還會在嗎?」每次收到回復,我都更相信,當抑鬱症患者存在於被需要、被關注的狀態下時,會覺得生活還是要繼續。有一天我問爸爸,如果我不在了,他會是什麼狀態,他沒有回復。一天後他說:「我昨天一夜沒有睡著。」我終於也有了被需要、被關注和被挂念的感覺。之後的每一天,我都問自己:「明天你還會在嗎?」每次都會得到肯定的答案。謝謝那位朋友,謝謝那位媽媽。
@宮霽瑜
樹木希林出演過許多是枝裕和的電影,印象中這位奶奶很有精氣神,早年得了乳腺癌,非但沒影響演藝事業,反而越挫越勇,波折的婚姻讓她更加享受生活,很喜歡她為寶島社拍的關於如何面對生死的紀錄片,開闊的心胸與豁達的態度,在經歷大半生後還能如孩子般可愛。而在去世之前不久,還在通過自媒體勸說日本欲自殺的孩子們,啊,這真的是一個很可愛的老太太!我愛她動人的演技,更愛她泰然面對衰老與死亡的態度,人的一生都在與時間搏鬥,而她順其自然地接受時間的贈予反而成了贏家,這是對一個24歲即將初老的姑娘最有力的鼓舞,珍惜所有!
活 動
2019年1月5日,在北京的五棵松M空間,我們將集結董明珠、嚴歌苓、李一諾、戴錦華、李小萌、洪晃、黃瀾、惠若琪、范湉湉和笛安等嘉賓,參與「2018年度面孔·女性力量盛典」活動。
這是一場由《人物》和每日人物舉辦的關注女性、支持女性力量的演講盛典,來自中國科學界、演藝界、文化界、投資界、運動界等領域的最優秀的女性,會以女性獨有的視角講述人生睿變時刻,呈現人生觀念的革新、思想的靈動,迸發女性力量的故事,和Jeep「實力,點燃每一刻」,一起來點燃屬於女性的這束光。
我們將於12月10日開啟購票通道,敬請關注《人物》、每日人物公眾號。
期待你們的到來。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
想看更多,請移步每日人物微信公號(ID:meirirenwu)
※有數據稱全球1/3的年輕人都在啃老,不啃老的年輕人過得怎麼樣
※胡波自殺後獲金馬大獎,《大象席地而坐》究竟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TAG:每日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