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主編訪談|《星星詩刊》主編龔學敏

主編訪談|《星星詩刊》主編龔學敏

主編訪談|《星星詩刊》主編龔學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關注中國詩歌網,讓詩歌點亮生活!

編者按:2018新年伊始,中國詩歌網對《揚子江》《詩歌月刊》《詩潮》《草堂》《綠風》等9家國內重要詩歌刊物的主編進行了採訪。他們分享了各自的詩學觀念、對當代詩壇的看法,暢談了他們的辦刊宗旨、新年工作計劃等。在第三屆全國詩歌刊物主編懇談會期間,我們繼續採訪了幾位主編,本期推出對《星星詩刊》主編龔學敏的採訪。提問者為中國詩歌網編輯牛利娟。

主編訪談|《星星詩刊》主編龔學敏

中國詩歌網:龔老師您好!您是《星星詩刊》的主編,更是一位資深的詩人。請向我們談談您最初創作詩歌的緣起吧。

龔學敏:其實沒有特殊的緣故。我們那時候除了讀書以外沒有別的愛好,讀著讀著就喜歡上了詩歌,也就自然而然開始了寫作。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大家對詩歌的熱情都很高。但是我發表作品很晚,我記得是1987年,發表在當地的一個刊物上。

中國詩歌網:您剛才說到上世紀80年代人們對詩歌的熱愛,其實現在人們也常用「詩歌熱」來形容詩壇。您認為和那個時候相比,現在的「詩歌熱」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龔學敏:這兩個年代的詩歌熱,有相同也有不同。80年代,人們對詩歌的熱愛更多地帶有理想主義的成分,詩歌代表著他們對美好生活、對理想未來的嚮往。與那時的詩人相比,現在的詩人更多地不是積極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而是一種被動的精神的寄託。有些人寫詩,是因為對生活的迷茫,是為了尋找精神層面的寄託,以彌補自己的空虛。但80年代的詩歌不一樣,那時候詩人感受到的是一種向上的精神力量,他們更加純粹,理想主義色彩明顯很重。我認為這是最大的區別。

中國詩歌網:「所有至純的水,都朝著純潔的方向,草一樣地/發芽了。藍色中的藍,如同冬天童話中戀愛著的魚/輕輕地從一首藏歌孤獨的身旁滑過……」《九寨藍》這部詩集凝聚著您對山水和故鄉的鐘情,您眼中的故鄉是怎樣的?它對您的詩歌寫作又有著怎樣的影響?

龔學敏:四十多年來我一直生活在這樣的山水裡,這裡的天空和水流跟其他地方是不一樣的。家鄉的山水、文化,以及它的方方面面,都對我影響很大,我的詩對自然和山水有著與生俱來的鐘情。每個人寫作都有一個原鄉,可以說不管我這輩子走到哪裡,我的詩歌的語感、節奏都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家鄉的影響。

中國詩歌網:提起四川,就繞不開偉大的詩人杜甫和他留下來的經典詩詞。而隨著新詩的發生髮展與成熟,這裡也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現當代詩人。對於當代的舊體詩詞創作,您有什麼看法?

龔學敏:我們創辦了《星星詩詞》,專門刊發舊體詩詞。實際上,當下進行創作的舊體詩詞作者是非常多的,但過去的作者從小接受嚴格訓練,在格律、對仗、典故等方面具有較高素養;而現在很多作者往往無法做到。當下的舊體詩詞創作的確需要改革與創新,問題是,這個變革要怎麼做?現在寫舊體詩詞的人不外乎兩種,一種是「今人寫唐詩」,完全模仿古人去寫,你完全看不出來是現代人寫的;一種是試圖進入當下的現實生活,但很多作品因此變成了打油詩。舊體詩詞是詩歌創作的寶貴遺產,今人可以寫,關鍵要弄清楚要如何用舊體詩介入當下生活,這是廣大舊體詩作者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

中國詩歌網:很長時間以來,新舊詩都處於涇渭分明、互不干涉的狀態,既然舊體詩詞是寶貴遺產,新詩在介入生活方面也有值得借鑒的經驗,我們是否應該提倡新舊詩之間的互相了解、討論與學習?

龔學敏:新文化運動以來,詩歌發展是擯棄了舊體詩才有了新詩,當時的局面可能比現在還要決斷一些,新舊詩的割裂更徹底。一百年後的今天,新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認為這種狀態很正常。中國的新詩要發展,肯定要吸取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唐詩、宋詞裡面的養分,這是血脈傳承。任何一個新詩作者都必須要繼承這個傳統,當然,這也是一些新詩作者一直在做的。百年前,新詩創作取法西方,與傳統的割裂很決絕;百年之後再出發,我認為只有很好地繼承了傳統文化的人,才能真正取得大造化。但這裡所說的「繼承」,並不是進行舊體詩詞創作。事實證明,格律詩已經不足以表現現代社會的發展變化,不足以表現現代人的情感和他們對世界的刊發。所以我倒認為,當代新舊詩作者之間就寫法本身的交流是沒有多大的必要的。

中國詩歌網:第三屆全國詩歌刊物主編懇談會圍繞青年詩人創作進行了探討,肯定了青年詩人的成績,也指出創作中同質化嚴重的問題。對此您怎麼看?

龔學敏:青年詩人創作同質化嚴重這個觀點是對的,但我認為,對於年輕人不能太過苛求。別說年輕人,詩壇上真正能夠做到有特色、即便隱去姓名也能讓人判斷出作者的又有幾個?同質化是中國新詩的一大問題,不止存在於青年詩人的詩歌創作中。這是每一個新詩作者都應該注意的,我們要做的是探索如何更有特色地書寫,而不是苛求年輕人。

中國詩歌網:剛才談到詩歌創作的同質化現象,您認為這是因為時代發展造成的嗎?

龔學敏:詩歌創作的同質化現象跟時代發展有一定關係,跟當下詩歌寫作追名逐利的功利心有關係。很多人寫詩迎合刊物,就容易發表;迎合評獎,就容易獲獎;迎合大眾,就容易獲得轉發點贊。一個真正的詩人要避免同質化現象,就要擯棄功利心,要寫出特色,要對世界具有細膩獨特的認知。在一個大家都追求同質化的時代,這樣的寫作是很冒險的:當大家都在迎合的時候,有特色的作品就有可能在一定時間內、一定程度上被遮蔽,於是很多人不敢冒這個險。但是,如果一個詩人沒有一兩本「走得太遠」的詩集,他將來會後悔的。因為如果我們都寫一樣的內容,抒一樣的情,都在隊伍里整齊地走,百年後別人再來看我們這個時代,整齊隊伍里的詩人是沒有辨識度的。

中國詩歌網:最後,請您談一談對青年詩人的建議吧。

龔學敏:幾年以來,我們很重視對年輕詩人的關注和培養,《星星詩刊》所有的頭條都是青年詩人,「大學生詩歌夏令營」「年度大學生詩歌獎」也一直在做。年輕人起點高,知識面廣,他們看待世界的角度與我們當年很不一樣。20世紀90年代以後出生的詩人,是真正全球化語境下的新一代中國詩人。他們的知識結構和視野廣闊,對事物、對世界的態度和看法新鮮,這種新鮮構成了文學寫作尤其是詩歌創作的根本動力。

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越需要他們注意:儘可能地把自己的生命體驗和這個時代緊緊地聯繫起來,在豐富閱歷的基礎上,更多地吸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營養。我有個預測,中國新詩中的大詩人,肯定是那些充分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同時又面向西方面向未來的詩人。現在很多詩人受教育程度高,熟悉西方文學理論,但對傳統詩歌美學的繼承不夠,只有把詩歌傳統和西方結合起來,把自己的命運和有著幾千年文明的傳統詩學美學結合起來,這樣的集大成的詩人才有可能成為大家,這樣的漢語詩歌寫作才能在世界上處於前列。

主編訪談|《星星詩刊》主編龔學敏

龔學敏,1965年生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1987年開始發表詩作。1995年春天,沿中央紅軍長征路線從江西瑞金到陝西延安進行實地考察,並創作長詩《長征》。已出版詩集《九寨藍》《紫禁城》等。四川省作協副主席。

主編訪談系列回顧

主編訪談|《星星詩刊》主編龔學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詩歌網 的精彩文章:

漢詩英譯|宗小白《容 器》
《詩選刊》頭條文章|吳思敬《中國新詩理論的現代品格》

TAG:中國詩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