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中的德國,沒有這張紙,你休想合法「買」到食物
原標題:在二戰中的德國,沒有這張紙,你休想合法「買」到食物
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法曾經靠著海上封鎖,讓德國士兵陷入缺糧餓肚子的困境。希特勒作為曾經的一戰士兵,體會過那餓肚子所帶來的絕望之人。
在他準備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為保證德國短時間內不會陷入糧食困境,特意強化了德國糧食與農業部的權力,賦予其在特殊時期管制農業生產和分配生產成品的特權。
在具體執行之中如何管制農業生產,糧食與農業部選擇的方式是「生產和交貨單」制度,根據這個制度每一塊德國控制下的農業土地,都必須按時完成一定的生產指標,支持德國士兵在前線的戰爭。
但這並不意味著政府將親自管理農業土地,土地依舊是在農業生產者手上,德國政府只管最後這些生產者是否能夠交給他們符合規定指標的收成。
不會管這些生產者是如何把收成達到指標的,同時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德國的徵收也不是無償的,政府會給出現金和其他工業製品補償。但隨著德軍在戰場節節敗退,德國對生產者的補償往往變成了「空頭支票」或者是徹徹底底的「謊言」。
至於如何合理有效的分配有限的農業成品物,1939年下半年德國糧食與農業部高官在多次合議之後,謀划出了一種叫「配給券」的新事物。
根據與這個「券」同時誕生的配套法律規定,當時德國幾乎所有的食物都是配給的,需要通過配給券「購買」,沒有券即沒「購買權」。
麵包、麵粉、肉類、食糖等德國日常必備食物施行全國配給;蔬菜、水果等相對不是那麼重要的「補充食物」則是地方配給,因而在配給制度下的納粹德國,你可以看到有些地方可能吃不起麵包,卻能夠大口大口吃水果的「詭異場面」。
與此同時考慮到不同人對於當時國家現狀的作用大小有差異,在具體如何把食物分配到人的問題上,納粹德國並非執行的「平均」分配,而是差額配給。
譬如那些上陣拿槍衝鋒的士兵、埋頭苦幹的重工廠工人,因他們的效率即影響著整個戰爭的局勢,所以在配給食物的時候,他們往往相對於普通人要拿的多。
但是並非所有的工人都可以得到額外的配給,那些以戰俘身份被強制要求為德國生產的東歐人,在德國有限的食物面前,雖然跟德國工人工作了一樣的時間。
但並沒有任何額外的食物配給,食物只有保證他們第二天有力氣幹活的量。然而從歷史的結果來看,這群被強制工作的工人並非納粹德國治理下最慘的一群人。
作為被納粹德國迫害的「猶太人」,不但需要在集中營幹重活,幫助德國人在前線打仗,還必須忍受可能連飢餓都難填飽的食物。根據德國相關的集中營記載,自1942年之後猶太人每天的食物往往就只有黑麥麵包。
※頭頂「親王」爵位,敢穿禮服開飛機,二戰擊落84架敵機
※僅次於希特勒的納粹高官,法庭上拒不認罪,主審法官:出眾的梟雄
TAG:袁載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