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沒錯,這幾本書比《風味人間》更好吃

沒錯,這幾本書比《風味人間》更好吃




古龍說,一個人如果走投無路,想尋短見,就放他去菜市場。



汪曾祺先生也寫過:「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場。看到生雞活鴨、鮮魚水菜,碧綠的黃瓜,通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菜市場濃重的煙火氣讓人捨不得看破紅塵。有菜市場這座食材博物館才有我們的風味人間。文人對菜市場的情有獨鍾,也彰顯了吃這件事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



吃什麼,怎麼吃這個問題,從古至今,從南到北,大家都絞盡腦汁。周末的晚上

,認真閱讀以下幾本書,好好提升作為吃貨的自我修養。






《養小錄》





顧仲 著
嶽麓書社,2005-04




看到「古人云叢書」這幾個字,有讀者開始害怕,不會要讀文言文了吧?各位不用擔心,這本書真正做到了題文一致,裡面收錄的菜首先契合了「養」這個主題,材料要求是合時宜,並且介紹的句子「小」而「達」,你一看就知道該怎麼做,沒有一點陳詞贅言。譬如一例「桂花湯」:桂花烘乾四兩,乾薑、甘草各少許,入鹽少許,共為末,和勻,收貯勿出氣,白湯點。一氣呵成。





《知堂談吃》





 周作人 著, 鍾叔河 編
中華書局,2017-6




知識分子談吃,一類是談食物本身,並能讓人垂涎三尺,食指大動;一類是談食物的「後遺症」,即食物勾起我們對某個地方、某個人的記憶,甚至都沒有具體的對象,只是想起當時周圍的氛圍。周作人的《知堂談吃》就屬於後者。他筆下的食物不會像川菜一樣給你直接的衝擊,而是「沖淡而悠遠」,你覺得沒什麼滋味,但過不久又心痒痒想念起那種回甘的滋味。






《漫話《閑情偶寄》》





 楊眉,李漁 著
中信出版社,2008-02




每一個愛吃又愛看古人怎麼吃的讀者,應該都讀過李漁的《閑情偶寄》的「飲饌部」,吃貨們能從中一窺明末清初江南的飲食麵貌。而《漫話《閑情偶寄》》這本小書,則更進一步滿足你的想像,作者用漫畫的形式再現當時的情景,看著裡面熱氣騰騰的麵包,自己都忍不住要伸出爪子去拿一個來吃了。






《魚翅與花椒》





[英] 扶霞·鄧洛普 著, 何雨珈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2018-7




這本書的作者扶霞·鄧洛普在最近熱播的《風味人間》里給觀眾展示了她做的麻婆豆腐。這個對川菜充滿愛意的英國人用經歷告訴我們,味蕾是不分國界的,即便是內臟等外國人無法接受的食材,也無法讓她的熱情消退。更讓人吃驚的是,扶霞真的如同自己書里所寫的那樣,會說一口純正的四川方言。






《如果舌尖能思考》





 [美]一節生薑 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6




90後現在很流行講養生,紅棗枸杞是標配,但卻經不起細問。如果要談起什麼食物該吃,吃了有什麼功效,似乎腦海中就會冒齣電視節目里滿口方言的老教授的身影,但這本書的作者「一節生薑」告訴我們,這些聽起來老氣橫秋的問題可以有更有趣的解讀。例如「宮斗劇必備毒藥:馬錢子」,這個話題連紫禁城的娘娘都想會好好翻書學習一下呢。






-END-


封圖來源:《漫話《閑情偶寄》》




關注知道分子工作室,了解新周刊的B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對不起,我們中年男人不該出來嚇人」
當代中國沙雕青年圖鑑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