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膠質瘤」為何令人談之色變

「膠質瘤」為何令人談之色變

「膠質瘤」這個醫學名詞聽起來比較陌生,在神經科醫生那裡卻是「有名」的病症,一種頑固的惡性腫瘤。目前的臨床數據顯示,經過綜合治療後,低級別膠質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8年至10年之間;間變膠質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3年至4年之間;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14.6個月至17個月之間。

膠質瘤為惡性但程度有高低

在了解什麼是膠質瘤之前,需要弄清楚兩個概念。第一,什麼是神經系統?神經系統是對人體活動起主導作用的人體九大系統之一,可分為由腦和脊髓組成的中樞神經系統、腦神經和脊神經等組成的周圍神經系統兩部分。第二,什麼是神經膠質細胞?器官或組織均是由不同種類的數以萬計的細胞組成,中樞神經系統即腦和脊髓主要由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組成。神經膠質細胞的數量約是神經元的十餘倍,對神經元起到支撐與滋養的作用。

膠質瘤其實就是中樞神經系統神經膠質細胞發生癌變而形成的腫瘤,故又稱為神經膠質細胞腫瘤,它是中樞神經系統最常見的原發性腫瘤。膠質瘤浸潤性生長的生物學特性決定了它沒有良性和惡性之分,只有低度惡性和高度惡性之別。

臨床上按照腫瘤部位可分為幕上膠質瘤(大腦半球膠質瘤)、幕下膠質瘤(小腦膠質瘤)、腦幹膠質瘤、脊髓膠質瘤等類型。按照膠質瘤的組織形態學可分為星形細胞瘤、少枝細胞瘤、少枝星形細胞瘤等類型。我們常說的膠質瘤大多指的就是星形細胞瘤。

發病部位不同則癥狀各異

世界衛生組織根據腫瘤的惡性程度不同,將膠質瘤分為Ⅰ至Ⅳ級,其中Ⅰ、Ⅱ級為低級別膠質瘤,包括毛細胞星形細胞瘤、瀰漫性星形細胞瘤、少突膠質細胞瘤、少突星形細胞瘤等;Ⅲ、Ⅳ級為高級別膠質瘤,包括間變性星形細胞瘤、間變性少突膠質細胞瘤、間變性少突星形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等。

目前膠質瘤發生的機制尚不明確,一般認為與生活環境、生活方式、遺傳因素以及個人免疫狀態等相關。現在比較明確的危險因素為「暴露於高劑量電離輻射」和「與罕見綜合征相關的高外顯率基因遺傳突變」。

膠質瘤所引起的癥狀與其所在的部位密切相關。顱內膠質瘤通常可引起噁心、嘔吐、視乳頭水腫等顱內壓增高癥狀。額葉和顳葉部位的部分低級別膠質瘤以癲癇為始發癥狀;額葉膠質瘤可引起運動區損害、書寫及運動語言中樞損害;頂葉膠質瘤引起皮質感覺障礙、失讀症;部分額葉患者可逐漸出現淡漠、少言語等精神癥狀。而脊髓膠質瘤主要表現為肢體的感覺麻木疼痛,運動乏力,動作笨拙僵硬,及大小便功能異常。

絕大多數情況不可治癒

如何診斷與治療膠質瘤?核磁共振(MRI)檢查是目前最為常用和有效的無創輔助診斷方式,可為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參考依據。核磁共振波譜(MRS)或正電子激發CT掃描(PET)等檢查,可以了解病變組織的代謝狀況,起到腫瘤的鑒別診斷作用。但膠質瘤的最終明確診斷需由手術或活檢病理診斷而定。

就治療手段而言,除極少數低級別膠質瘤可以實現手術根治性全切除以外,絕大多數膠質瘤是不可治癒的。因此,膠質瘤治療的核心理念是以手術治療為主,最大範圍地安全切除腫瘤組織,輔以放療和(或)化療,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

對於高級別膠質瘤而言,術後儘早放療、化療能夠有效延長無癥狀進展期和生存期。但對低級別膠質瘤術後放療時機和放射性神經損傷,目前仍存爭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都醫院神經外科賈棟 的精彩文章:

TAG:唐都醫院神經外科賈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