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盆景心法暨五體

盆景心法暨五體


盆景心法暨五體

盆景微雜誌

壹 . 盆景欣賞心法

自然界的樹相系用遠觀的方式欣賞,但盆景的欣賞是近看。因此,盆景整個外觀需要符合自然樹相,一眼望去便知道是哪種樹。所以創作時,要把樹種的個性充分地表達出來外,更要講究根、桿、枝各部分的細節。

盆景視覺最佳觀賞點是在樹高的二分之一處,與眼齊,樹冠略向前傾,觀賞時稍有仰視的感覺,方能品出巨木之相。盆景的欣賞方法可分為兩方面:一是將盆樹分成幾部分來欣賞,一是將盆樹分室內、室外及展覽會三部分來欣賞。

(1)看樹樁。樹樁指不包括枝幹的樹體,樹體的造型決定了基本的生長態勢,就是樹的胚子;

(2)看年功。年功需要積累,只有年功足夠的盆景才能稱得上成熟,成熟的盆景造型明確,枝幹厚重、結實,小枝分布豐富到位;

(3)看造景。造景也可叫造境,盆景講究意境,傳統的欣賞原理跟山水畫時一樣的,當代盆景加入了現代欣賞方法,但最終離不開作者的審美及種植功力。

貳 .盆景之五體

文/楊明坤

盆景何以具備如此魅力,讓人樂此不疲,沉醉其中難以自拔?恐怕要從盆景所表現出的線條說起,國人把對自然的感悟融入盆景的製作當中,也把國人對線條的理解表現出來。從二儀生四相的八卦到倉頡造字,上古的原始基因使得國人對線條的認識已經由表及裡滲入生活的各個角落,以至在盆景上發揚光大、日臻完美而未曾察覺。中國古代的文化講求的是和合,並以陰陽為本源解釋。線條由骨、筋、脈、肉、皮五者構成,缺一不可,分而為五,合則為一。

盆景被認為是人們表達情感世界的一種手段,前人早有論述,均認為簡約的線條具有無限的包容性,雖然難以說清道明,但無不認為它可寄情達意,表現豐富的內心世界。因為簡約,盆景成了一門以意象為主的模糊藝術。線條本身給欣賞者提供了自由思考的無限空間。因為盆景的線條是一種向人們展示無確定內涵而內涵又極豐富的藝術表現形態,恰如「道」那樣,是恍兮惚兮的「無狀之狀,無物之象」。隨著欣賞者的主觀情志狀態而呈現出不同的「狀」或「物」,然而絕不是什麼都沒有。這只是在欣賞者面對簡約線條的澄懷觀照中始可獲得。正如「無物之象」那樣,藏之於密,靜而求之或存,躁而索之或失,雖明月諦察而不見,長策審逼而不知,只有澄懷靜觀,潛心默察,才能察無形而得相。可見,盆景線條的簡約性是盆景產生藝術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骨、筋、脈、肉、皮」,也即中醫之「」,是構成整個人身形體的重要組織。早在公元前3世紀撰成的我國著名醫著《黃帝內經》中就有關於「五體」的論述:「骨為干,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晉衛夫人《筆陣圖》:「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從此,「骨」、「肉」、「筋」等象徵力量、生命的字眼開始出現在描繪線條的語彙中。自晉以降,各個朝代皆有論述。如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說:「書若人然,須備筋骨血肉。」更有甚者,元陳繹曾《翰林要訣》和清張廷相、魯一貞《玉燕樓書法》中,都出現了專論「血法」、「骨法」、「筋法」、「肉法」的章節,可遺憾的是,沒有「皮法」一說。線條有骨有肉,豈能無皮?無皮覆體,拋筋露骨,血肉模糊,這樣的線條豈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因此,盆景線條必須五體具備,不可缺也。下面就借用書法的「五體」之法淺述線條在盆景上的應用。

一、骨法

「骨」,是指線條剛勁有力、氣勢雄強的狀貌。《夢溪筆談》中沈括所言「映日照之,線條中心有一縷濃墨,日光不透」即是此意。這日光不透的線條中心,便是線條之骨,四周略透的便是皮肉筋脈。這種現象與醫學上×線片或可類比,片中只見骨,隱約處則為筋脈肉皮。因「線條中心有一縷濃墨」,才使我們感覺這種線條特別有厚度,可「觸摸」到,於是二維空間變成三維空間,便產生立體感。清劉熙載《藝概》:「字有果敢之力,骨也」。可見力是骨體的表現。盆景歷來強調筋骨及其作用,以骨健筋豐者為上品,選材上通俗講要選擇有力度的樁材就是此意。筋骨的力度絕非一蹴而就,數十年功力或可小成。山東莒縣浮來山銀杏王和河南嵩山將軍柏歷經數千年而成的虯枝老乾,用引而不發的深沉表現出摧枯拉朽的力度皆是此類。

二、筋法

「筋」,是指線條緊斂、渾勁內含的狀貌。《素問·五臟生成篇》「諸筋者,皆屬於節」,筋附著於骨而聚於關節,是聯結關節、肌肉的組織,可見筋與骨肉的關係極為密切。《說文解字》釋筋為「肉之力也」,《藝概》亦言:「有含忍之力,筋也」,因此,「筋」本身是力的表現,而且這種力量是有深度的,偏於內含而不外露。用靜態的線條來表現出有無相生的無錫力度,就是骨法本源的延伸。筋法體現在選材就是依據預定的樹形選擇適當的根盤與之對應,根盤以俗稱的八面展根,最能表現出樹木根盤的天生捉地特性,而在斜干或懸崖式的動態作品中,則需挑選較能表現挺立與拉力的根盤。

三、脈法

「脈」,是指線條豐潤活脫的狀貌。它本義是指血管,《說文解字》釋為:「血理分(斜)行體者。」血在脈中循行,外達皮肉筋骨,主要是對皮肉筋骨起營養和滋潤的作用。故《難經》有「血主濡之」之說,但血必須循行於脈中,若逸出脈外,即失去濡養功能。前人謂水墨乃字之血,過淡則傷神采,太濃則滯筆鋒,需做到「濃欲其活,淡欲其華」(清周星蓮《臨池管見》)。《翰林要訣》亦云:「字生於墨,墨生於水,水者字之血也。」故線條脈體中循行之血乃水墨也。水墨調和,運用恰當,才能使線條產生豐潤而活脫的狀貌,才能構成生動活潑的生命之體。《廣藝舟雙楫》言.「血濃骨老,筋藏肉瑩,加之姿態奇逸,可謂美矣」以及蔡邕《九勢》中所謂「下筆用力,肌膚之麗」,其「骨老」、「筋藏」、「肉瑩」、「肌膚之麗」等種種美的質感都與水墨(「血」)相關。在盆景中,具有豐富變化的完美自然干身,搭配低矮出枝形的主要枝幹,是最能用最小體積來表現樹況的極品,干與主要粗枝部分的枝形,也決定了一盆盆景樹所能發揮的最高極限。與書法的顏柳體相比,盆景各個流派的脈法亦可為各有千秋。如皋盆景的美人腰和嶺南盆景的截干蓄枝各有千秋,就像書法上的顏筋柳骨那樣挺勁有力而又有所差異。

四、肉法

「肉」,是指線條豐滿柔韌之狀貌。因此,線條的肉質,取決於用筆的輕重深淺及施墨的濃淡枯濕。但肉之「肥」和「瘦」,應視具體情況而定:疏處、平處要捺滿,密處、險處要提飛。《玉燕樓書法·肉法》:「字之肉系乎毫之肥瘦,手之輕重也。然尤視平水與墨。水淫則肉散,水嗇則肉枯。墨濃則肉痴,墨淡則肉瘠。粗則肉滯,積則肉凝。」《翰林要訣·肉法》:「捺滿、提飛,字之肉,筆之是也……捺滿即肥,提飛則瘦。肥者,毫端分數足也;瘦者,毫端分數省也。因此,線條的肉質,取決於植物材料的色彩輕重深淺及由於年代不同造成的濃淡枯濕。但肉之「肥」和「瘦」,應視具體情況而定:疏處、平處要捺滿表現樹的柔美,密處、險處要提飛表現樹的剛勁有力。

五、皮法

「皮」,是指線條輪廓光滑、清晰、亮麗的狀貌,起著包裹血肉,不使筋骨外露的作用。肌膚之麗」是說皮肉所具有的「麗」的質感。足以證明線條「皮」的重要性。因此,線條之「皮」與筆力最為相關。由於樹皮年齡、樹種和季節變化而產生線條輪廓的含糊朦朧,倒是給人帶來空靈虛玄之感。這種朦朧美,恰如「乍顯乍晦、若行若藏」所云,它暗示生命律動誠如我們目睹天空白雲的變幻無常。松柏枯乾的片片白骨和蒼老但英姿勃發的對比變現了生與死的糾纏,而渾身空洞傷痕纍纍的榔榆則有著靈璧石般的「瘦、皺、漏、透」。

盆景線條要求五體俱全,且還需五體勻稱協調,否則線條就會喪失美的質感、美的享受。就像書法上講求避免墨豬、肉鴨、春蚓、秋蛇等缺少美感的線條,出現這樣的情況只會令人生憎,哪裡還有什麼美?另外,線條形體是神採的載體,若盆景線條五體不能具備,更何言意態與神韻呢?

宋代姜夔講到:「予嘗歷觀古之名書,無不點劃振動,如見其揮運之時。」居然靜卧紙面的線條和點會「振動」起來,可見線條是一個活生生的機體。書法繪畫與盆景在線條上是相通的,都以「道法自然」為宗旨。「五體」說的引入,是人生生命對線條的照觀,賦予了盆景線條生動活潑的生命,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審美的意向。

(圖文源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見諒!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聯繫小編的微信以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盆景微雜誌 的精彩文章:

如果有一個院子,你最想幹嘛?
那盆中的景 那盆中的畫

TAG:盆景微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