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義樞.道德義第一
作者:孟安排 | 來源:正統道藏.太平部
道德義 第一
義曰:道德者,虛極之玄宗,妙化之深致。神功濳運,則理在生成;至德幽通,則義該亭毒。有無斯絕,物我都忘,此其致也。故《道德經》云:道生之,德畜之。又云:大道氾兮,玄德深遠。《西昇經》云:道德混沌玄同也。
釋曰:道者,理也。通者,導也。德者,得也,成也,不喪也。言理者,謂理實虛無。《消魔經》云:夫道者,無也。言通者,謂能通生萬法,變通無壅。河上公云:道,四通也。言道者,謂導執令忘,引凡令聖。《自然經》云:導末歸本,本即真性,末即妄情也。德言得者,謂得於道果。《太平經》云:德者,正相得也。言成者,謂成濟眾生,令成極道,此就果為名;亦資成空行,此就因為目。《德經》云:成之熟之也。言不喪者,謂上德不失德,故云不喪也。《太平經》云:常得不喪也。然道德玄絕,自應無名,開教引凡,強立稱謂。故寄彼無名之名,表宣正理,令識名之無名,方了玄教。故《靈寶經》云:虛無常自然,強名字大道。
又道德體用義者,道義主無,治物有病,德義主有,治世無惑。陸先生云:虛寂為道體,虛無不通,寂無不應。玄靖法師以智慧為道體,神通為道用。又云:道德一體而其二義,一而不一,二而不二。不可說其有體有用,無體無用,蓋是無體為體,體而無體,無用為用,用而無用,然則無一法非其體,無一義非其功也。尋其體也,離空離有,非陰非陽,視聽不得,搏觸莫辯。尋其用也,能權能實,可左可右,以小容大,大能居小。體即無已,故不可以議;用又無窮,故隨方示見。
又經明常可二道、上下兩德者,舊解云:常寂之道,義說無為,凡有四義。一者非攀緣識慮,故無心。二者無質礙分別,故無形。三者不為名言所得,故無名。四者無常不能遷改,故無時。具此四義,故名常道。
賈法師云:自應身已遷,三清等法,皆是可道,盡是無常也。上德是忘德,下德是執德,以是執德,今明物情常執。謂有常道可求,不能悟理,便成滯教,老君演明道德,正治此迷。經云:可道非常道。非謂別有常道,正言所是說道,並非恆定,不宜執以為常,故係非常,以為消遣。此言說道為藥,本治物迷,迷病若消,何道不得?若知不得為得,亦可不常為常也。
以下為廣告本人經營的產品
TAG:人間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