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八線」是怎樣產生的?

「三八線」是怎樣產生的?

原標題:「三八線」是怎樣產生的?



三八線的產生,還要從二戰末期的雅爾塔會議說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在即將打敗德、日兩個法西斯國家的時候,美國、英國、蘇聯三國首腦帶著各自不同的目的,來到了雅爾塔。雅爾塔位於蘇聯克里米亞半島南部,是鑲嵌在那裡的一顆璀璨明珠。1945年2月4日至11日,蘇、美、英三國首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重要的一次會議在這裡舉行。


美國總統羅斯福到雅爾塔來的一個主要目的,是想把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在德黑蘭許下的諾言確定下來。在1943年的德黑蘭會議上,斯大林曾向美國許諾,歐洲戰爭勝利後,一旦能夠集結軍隊,蘇聯將立刻參加對日作戰。1944年10月,英國首相丘吉爾訪問莫斯科時,曾就蘇聯對日作戰的大致時間和規模同斯大林進行了商談,但沒有解決蘇聯出兵的條件問題。羅斯福心裡非常清楚,蘇聯出兵作戰對縮短日本投降的時間是必不可少的。


雅爾塔會議三巨頭


雅爾塔會議期間的一天傍晚,斯大林同羅斯福來到海邊散步。羅斯福的腿腳一直不方便,離不開輪椅。此時,羅斯福正坐在輪椅上。兩人一邊散步一邊交談,從打敗納粹德國一直談到遠東問題。羅斯福停下輪椅,轉身對斯大林說:"要打敗日本,光靠美國還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時間,需要50萬人付出生命,但是,如果蘇聯出兵,那將大大加速日本滅亡的日子。"


斯大林同意羅斯福的建議,但又補充說:"蘇聯要有條件才能承諾這個作戰任務。"


在對日作戰的條件問題上,斯大林有三大目標,其中之一就是想取得沙皇俄國在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在遠東失去的領土和特權。而在遠東問題上,自然繞不開朝鮮半島。其實在1943年11月於開羅舉行的美、英、中三國首腦會議上,就曾對朝鮮問題進行過討論。那次會議通過的《開羅宣言》曾表示,應在"適當時機,使朝鮮獨立自由"。



開羅會議


1945年2月6日,雅爾塔會議繼續進行。這一天,斯大林與羅斯福進行了單獨會晤。斯大林很快進入正題,他開出了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詳細條件:"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在戰爭結束時歸蘇聯"、大連作為"國際化自由港"和蘇聯"使用滿洲鐵路"等。


斯大林說:"總統先生,如果這些條件不能得到滿足,我就難於向蘇聯人民解釋,為什麼我們要參加對日作戰。"


羅斯福不動聲色地回答說:"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完全沒有問題,不過,涉及滿洲鐵路和大連的方面,還要同中國政府商量。" 斯大林毫不掩飾他對中國國民政府的輕蔑:"中國?他們最近對日作戰表現得很差勁,我覺得沒有同他們商談的必要。" 羅斯福笑了笑:"也許事後可以通知他們。"

在就對日作戰達成交易後,羅斯福將話題轉到託管朝鮮上。羅斯福說:"我認為,朝鮮從日本手中解放後,還不具備行使和維持一個獨立政府的能力,要由一個蘇聯代表、一個美國代表和一個中國代表進行託管。" 他接著說:"我們在這個問題上所取得的唯一經驗是在菲律賓,我們大約花了50年時間,來為那裡的人民作好自治的準備。就朝鮮的情況來說,託管期也許要20年到30年。"


斯大林回答說:"我沒有其他的意見,但託管期愈短愈好。不過,總統先生,是否有其他國家軍隊進駐朝鮮呢?" 羅斯福給予了否定的回答,並接著說:"關於朝鮮,有一個問題是棘手的。我個人認為沒有必要邀請英國參加朝鮮的託管,但英國人也許對此感到不愉快,我想聽聽元帥的意見。"


斯大林回答說:"我了解英國人,他們肯定會因為被排除在朝鮮託管之外而惱火。"他做了個殺頭的手勢,"事實上,丘吉爾首相也許會幹掉我們。您知道他的脾氣。" 兩人大笑,彷彿看到丘吉爾氣急敗壞的神情。


美蘇之間的交易就此達成。羅斯福將與蘇聯達成的交易通知了丘吉爾。自知實力不濟,丘吉爾也不得不承認既成事實。最終"三巨頭"簽訂了《雅爾塔協定》。協定規定了蘇聯對日作戰條件,確定了包括蘇聯使用中國大連港和蘇聯通往大連鐵路的優先權益、租用旅順為海軍基地等條款。這些協定是完全背著中國政府做出的,完全是赤裸裸的強權政治交易,嚴重踐踏了中國主權。連當時號稱"五大強國"的中國在主權問題上都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何況當時還是日本殖民地的朝鮮呢?


最終,在託管朝鮮的問題上,美蘇還是拉上了英國,決定在戰後對朝鮮進行四國託管。然而,朝鮮問題不僅沒有按照大國的安排發展,而且愈加複雜化,為朝鮮戰爭的爆發埋下了伏筆。


1945年4月中旬,美國總統羅斯福突然病逝,由當時的副總統杜魯門接任總統。斯大林仍向美國保證,蘇聯執行四國託管朝鮮的政策不變。


然而,四國託管朝鮮的方案在實施中很快就變了味。此時,英國的國力軍力在二戰中幾乎消耗殆盡,根本無暇顧及遠東;中國的蔣介石政權一心想著在日軍投降後儘快佔領國內各大城市和解放區,根本顧不上朝鮮。最後實際上只剩下蘇聯和美國託管朝鮮。二戰結束後,兩大陣營的對立,南北朝鮮作為美蘇對抗的抵押品,就必然地走向戰爭。所以說,雅爾塔會議實際上是朝鮮半島分裂乃至爆發戰爭的禍水釀造者。



三八線


1945年5月,德國法西斯戰敗投降,同年7月,斯大林、杜魯門、丘吉爾在柏林西南的波茨坦再次舉行會議。會議發表了《波茨坦協定》和《波茨坦公告》。 公告對朝鮮問題重申了《開羅宣言》中的內容。在會議期間,蘇聯通報準備於8月8日對日本宣戰。蘇軍總參謀長還在會談中告訴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將軍,蘇聯在對日宣戰後將進攻駐朝鮮的日軍。他問美國是否可以配合這個進攻,在朝鮮海岸實施軍事行動。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回答說,在日本未被摧毀,日本在朝鮮的軍事力量未被消滅以前,美國不準備在朝鮮實施兩棲作戰。

事實上,美國人有自己的如意算盤,他們企圖獨佔朝鮮。但是,美國估計攻佔朝鮮將付出重大代價,因而想把攻佔朝鮮的戰役連同"可能遭到的重大傷亡"留給蘇聯去承擔,自己坐收漁利。因此,美國雖然知道蘇聯將對日宣戰,但並未準備短期內在朝鮮實施登陸作戰。會議期間,美蘇兩國只劃定了空中和海上對日作戰的分界線,而沒有劃定地面部隊作戰的分界線。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分別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蘇聯於8月8日對日本宣戰,蘇聯遠東戰區司令華西列夫斯基指揮蘇軍很快突破了日本關東軍的防禦體系。中國戰場上中國軍隊也展開戰略反攻。日本政府的失敗已成定局。


此時,朝鮮該怎麼辦?就放到了美國最高決策層的面前,美國國務院經過研究,認為戰後美國要保住在日本的利益,就必須佔領朝鮮,這樣既可作為掩護日本的前哨,又可作為前進的跳板。因此,搶佔朝鮮就是當務之急。美國總統杜魯門同意了這個意見。但是,當時美軍還遠在幾百公里以外的沖繩作戰,沒有能力快速運送軍隊到朝鮮。為阻止蘇聯獨佔朝鮮,美國的唯一方法,就是儘快在朝鮮劃定一條軍事分界線,以讓美蘇分別在朝鮮接受日本投降。這個任務,就落到了美國國務院、陸軍部、海軍部三部協調委員會的身上。


1945年8月10日深夜,美國國務院---陸軍部---海軍部協調委員會在五角大樓召開緊急會議,主要議題是在朝鮮的受降問題。助理國務卿鄧恩提出美國軍隊接受日本投降的區域應儘可能向北推移,但國防部長馬歇爾的參謀人員迪安·臘斯克上校指出,軍方缺乏可供立即投入使用的兵力,加上時間和空間等因素,搶在蘇軍進入朝鮮南部地區之前向北部更遠地區推進會有困難。於是,陸軍助理部長麥克洛伊請臘斯克和另一位上校查爾斯·博尼斯蒂爾搞出了"一條儘可能向北推進",但又不致"被蘇聯拒絕"的分界線。


臘斯克和查爾斯曾設想按朝鮮的行政區域來劃分受降界線,但身邊一時沒有資料。匆忙中,他們注意到在地圖上北緯三十八度線差不多從朝鮮中部穿過,而且漢城及其附近的集中營都在"三八線"以南,於是決定用"三八線"作為受降區域的分界線。



這個建議迅速得到美國軍方和國務院的同意,並於1945年8月14日被美國總統杜魯門批准。15日,杜魯門給斯大林發出密電,向蘇聯通報了計劃發給盟軍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的"總命令第一號",該命令的內容包括:日本武裝部隊投降細節;以"三八線"作為美蘇雙方在朝鮮半島的受降區域分界線等。16日,斯大林複信表示:"基本上不反對命令的內容",對於有關朝鮮分界線的問題也沒有提出異議。


1945年9月2日,麥克阿瑟在日本東京灣密蘇里戰艦上舉行的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後,發布了"總命令第一號",其內容根據斯大林的提議略有修改。命令提到:"駐北緯三十八度線以北的朝鮮、中國東北、庫頁島、千島列島等地的日本高級指揮官以及陸海空和輔助部隊,應向蘇聯遠東軍最高司令官投降;日本大本營和駐日本本土及其周圍諸島以及駐北緯三十八度線以南的朝鮮、琉球列島等地的日本高級指揮官以及陸海空和輔助部隊,應向美國太平洋地區陸軍最高司令官投降。"


就這樣,"三八線"作為美蘇兩國在朝鮮受降和實行軍事佔領的分界線便被明確地規定下來。受降命令傳到戰地時,分兵進擊的蘇聯軍隊已經越過"三八線",正沿著公路向漢城推進。接到關於分界線的命令後,蘇軍迅速撤回"三八線"以北。1945年9月8日,首批抵達朝鮮的美國軍隊第7步兵師在仁川登陸,對朝鮮"三八線"以南實施軍事佔領。


"三八線"斜穿朝鮮半島,長約300公里,它截斷了75條小溪和12條河流,以不同的角度越過崇山峻岭,穿過18條小路、104條鄉村土路、15條道際公路和8條高級公路,以及6條南北鐵路線。"三八線"以南農業人口佔三分之一,基本上是農業區,歷來向全國提供糧食;"三八線"以北由於擁有發達的水電資源,全國大部分工廠設在北方,包括化工、鋼鐵、水泥和化肥工廠等,其產品支援南部的農業經濟。南北雙方在經濟上都無法做到自給自足。因此,對於行政管理和經濟發展來說,"三八線"都是一條極不合理的分界線。


蘇美兩國對"三八線"的確認包含著深遠的政治意義和戰略考慮。"三八線"對美國來說,就是要阻止蘇聯利用參加對日作戰的機會,控制整個朝鮮。早在1944年5月的一份美國國務院的文件中就警告說,如果蘇聯獨佔朝鮮,美國認為這將會危及未來太平洋地區的安全。因此"三八線"就被美國賦予了遏制蘇聯的政治意義。同樣,蘇聯接受"三八線"為界的方案,也有緩和與西方矛盾的政治目的。按照當時的軍事態勢,蘇聯完全可以拒絕"三八線",提出以"三七線"甚至更南的一條線為軍事分界線,而美國從實際出發也不得不接受這種修正方案。但斯大林卻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以"三八線"為分界線的提議。



電視劇《三八線》劇照


二戰結束後,三八線成為美蘇兩國以及兩大冷戰陣營在朝鮮半島對壘的楚河漢界,雙方維持著微妙的平衡,一旦這種均勢被打破,兩大陣營的力量便會不可避免地、不同程度地捲入戰爭。


根據《開羅宣言》的精神,1945年12月22日至26日,蘇、美、英三國外長在莫斯科商定:由朝鮮南方美軍司令部和朝鮮北方蘇軍司令部組成聯合委員會,以協助組織朝鮮臨時政府。


1946年1月16日,美、蘇兩國駐朝鮮軍隊司令官舉行了會議。雙方意見分歧很大,一直到2月5日,只是對交換郵件、無線電通信的頻率、人員和貨物等越過"三八線"等問題達成協議。由於根本障礙沒有消除,這些協議也還是紙上條文。


儘管是紙上空文的協議,也引起了渴望祖國獨立的廣大朝鮮人民的失望和不滿,當時的朝鮮南方右派政治勢力在美國鼓動下組成"反託管委員會",強烈呼籲"朝鮮完全獨立",大肆傳播"是蘇聯而不是美國在堅持託管"。


美國總統杜魯門在白宮也對參加莫斯科三國外長會議的國務卿貝爾納斯大為光火,當面申斥他在會議上對蘇聯"妥協"太多,委屈的貝爾納斯這才意識到,原來他沒有吃透總統要在朝鮮建立親美政權的意圖。


斯大林意識到上了美國人的當,他召見美國駐蘇聯大使哈里曼,責問美國為什麼要出爾反爾,倒打一耙,讓蘇聯人背上堅持"國際託管"朝鮮的黑鍋?美國政府裝聾作啞,但暗地裡加快了扶植親美政權的步子。

1948年,朝鮮南方在美國扶持下建立了"大韓民國",進而企圖以大韓民國"統一"朝鮮半島。這當然是朝鮮北方不能接受的。於是,以"三八線"為界的南北兩方逐漸由對峙轉向了對抗。(摘自《志願軍援朝紀實》作者:李慶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非常歷史 的精彩文章:

珍貴視頻: 40歲蔣介石與30歲宋美齡大婚真實影像
中國歷史上十大版圖最大的王朝 哪個王朝對中國版圖貢獻最大?

TAG:非常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