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三座小山,挖出500件國寶,考古隊:揭開武則天最不堪一面
導讀:禮泉縣位於關中平原的中部,古稱醴泉,是咸陽市的轄縣。據《元和郡縣誌》記載,此地有周醴泉宮,因此得名。在上古時期,這裡又被稱為寒門,相傳黃帝就是在這裡升仙。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建縣,至今禮泉縣已有1797年的歷史。盛唐時的兩位帝王唐太宗、唐肅宗都選在這裡安葬。
71年,禮泉縣在修建農田水利工程時,準備將郊外的空地上的3座小土山移走。就在此時,當地村民圍了過來,說這土山下埋著大將。施工隊立刻找來了考古隊,對這裡勘測檢查。誰能想到,在這普普通通的土丘下,竟然埋葬著一代女皇武則天最不堪的一面。
這三座小山成品字結構,高有18米,佔地面積也達到了3千多米。如果這是古墓,以封土的規模來看,墓主的身份一定不一般!帶著這個想法,考古隊開始了緊張的前期工作。很快,考古人員有了發現,在距離小山不遠的地方,考古人員挖出了一對石人。石人身高有2.36米,頭上戴著發冠,腳上踩著如意履,雙手持劍,面露威嚴。這對石人讓在場所有人的都明白,他們有了重大發現!緊接著,一個新的驚喜出現了,有考古隊員在距離封土70米處的地方,找到了墓碑。可當人們洗去墓碑上的泥土時,墓主的身份讓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墓主不是旁人,正是唐太宗李世民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徐懋功。徐懋功先後歷事了李淵、李世民、李治,雖然在武則天登基時,他已離世。可徐懋功依舊算是武則天成功路上的最大恩人。當初李治想要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長孫無忌等人都極力阻止,唯有徐懋功用一句「陛下家事」,堅定了李治的想法,也助武則天登上了皇后之位。可在徐懋功死後,他的長孫徐敬業因不滿武則天臨朝稱制、廢掉李顯,找來駱賓王寫《為李敬業討武曌檄》舉兵造反。這個舉動讓武則天大為不滿,一邊派人平定叛亂,一邊將徐懋功挖出來發冢斫棺。不論徐敬業做了什麼,徐懋功可是武則天的恩人,她真的將徐懋功發冢斫棺了嗎?這個困擾世人一千多年的疑問,如今終於要被揭曉。
在清理出10米長的甬道,考古隊終於來到磚砌的墓室。或許是因為墓被盜過多次,考古隊的收穫並不多。棺木碎成了條狀,衣物也散成了灰。儘管如此,考古隊仍然找到了幾樣寶貝。尤其是一頂三梁進德冠讓考古隊欣喜若狂,這種只在史書上記載的帽子,還是第一次出、班劍等500件國寶。
據《舊唐書》記載,武則天病亡後,唐中宗李顯繼位,他重新為徐懋功修葺了陵墓。棺床上的那頂三梁進德冠應該就是李顯命人重新放進去的。考古隊員在墓中並沒有找到陶瓷陪葬,這在唐朝墓中十分少見。想來武則天在當時對恩人徐懋功並沒有留情,墓中不但沒有找到徐懋功的遺骨,連陪葬都不見了。
誰能想到,對唐朝勞苦功高的徐懋功居然在死後落得這般下場。不是考古意外發現,估計誰都不會相信武則天居然對恩人也有如此不堪的一面。
參考文獻:《唐昭陵李績(徐懋功)墓清理簡報》、《舊唐書》 編輯:陳彥君 配圖:周三
※「不倫理!」這對新生雙胞胎讓網友害怕
※鬼谷子:想有所成就,靠能力不夠,這三個「致命」細節你知道嗎?
TAG:寶哥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