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台灣最帥最拼富二代54歲離世,馬英九等各界名流紛表悲痛

台灣最帥最拼富二代54歲離世,馬英九等各界名流紛表悲痛

「一切從簡,請大家讓他安靜地走。」

文/ 華商韜略 畢亞軍

12月3日,中國台灣最大汽車生產商——裕隆集團官方證實:其董事長嚴凱泰罹患食道癌於台北逝世,享年54歲。消息傳出後,馬英九等台灣各界名流紛紛表達震驚與悲傷。

作為台灣首家汽車廠,裕隆的歷史,就是台灣汽車工業發展史。

兩代人的中國造車夢

裕隆在兩岸有著深厚淵源。

嚴凱泰的父親、裕隆創辦人嚴慶齡,出身於上海棉織企業之家,是上海「棉鐵之父」嚴裕棠先生的第六子,早年留學德國獲頒德國國授工程師學位。

母親吳舜文是紡織界先進、中華書局創辦人吳鏡淵先生的第五千金,中共中央原委員、北京醫院名譽院長吳蔚然和兩院院士、中國泌尿外科奠基人吳階平是其堂弟。

1936年,嚴慶齡與吳舜文締結連理。1953年,夫婦二人在台北共同創辦台灣第一家汽車製造廠——裕隆汽車公司。1965年,年過半百的嚴氏夫婦喜得獨子嚴凱泰。

裕隆是在實踐嚴慶齡「發動機報國」的理念下誕生的。作為家中獨子,嚴凱泰從小在車廠長大,自幼便知自己將肩負的責任。

1981年嚴慶齡去世。1989年,24歲的嚴凱泰在美國求學十年後歸台,接掌裕隆。他開始摸索適合裕隆發展的道路,一步一步帶領裕隆進行企業再造。

在嚴凱泰的記憶里,裕隆汽車曾是台灣路面上跑得最多的汽車,是台灣本土四大車廠之首。但等到1990年他擔任裕隆集團首席副總經理時,面對的卻是汽車市場放開的激烈競爭市場。

嚴凱泰曾坦率地說:「我前半輩子都是活在解救裕隆的使命感里。」

1995年,他實施「廠辦合一」及「差異化」策略,將分散的研發工程中心、新店廠及台北辦公室,全部遷至距台北130公里的客家山村——苗栗三義。

廠辦集中後,嚴凱泰幾乎每星期都在三義親自坐鎮。

彼時正值Cefiro(風度)開發初期,他帶領團隊駐廠加班,直接參与從產品開發到生產銷售的每一個過程。參與人員常常一周只能回家一天,因有嚴凱泰帶頭,其他人都跟著拚命。

「質量要狠,管理要快,市場要准」,是嚴凱泰對裕隆提出的新理念。他要求,將裕隆從生產導向轉變為市場需求導向,重點研發將日產車改型成最適合台灣需求的車型,產品從入廠原料到最終成品,都要經受得起考驗。

為將Cefiro由「東北亞的豪華」改成「東南亞的豪華」,嚴凱泰親力親為,除了皮椅,他還親自參與開發隨車音響,與協力工廠敲定成本,要求廠商一定達成目標。

1996年1月,裕隆正式推出Cefiro,以過硬的質量,打破以往台灣產地車賣不過70萬元新台幣的魔咒,創下連續兩年台灣銷售冠軍的奇蹟。

「1995年12月到1996年的四五月間,那是一個轉折點。」嚴凱泰日後表示。那段時間,他為裕隆重設了坐標。僅1996年,他就主導了五次大的人事變動,形成了平均年齡40歲的「戰鬥版人事」,活化了近半百歲的裕隆企業組織。

【開啟兩岸合作關鍵契機】

裕隆渡過劫波迎來輝煌,讓1999年上任的日產執行長——全球汽車界傳奇人物戈恩(Carlos Ghosn)大為吃驚:「日產這兩年虧了六千億日幣,台灣的裕隆怎麼這麼會賺錢?」

戈恩從此對這位剛剛而立之年的少主印象深刻,但他感興趣的還不止於此。嚴凱泰從兩岸經濟資源的大局出發,所做的深遠布局,更令戈恩敬佩。

1990年,嚴凱泰以裕隆集團執行長的身份,代表年近80歲的母親踏上回鄉路。這趟不凡的登陸,不只是探訪相隔40多年的上海親友,同時也開啟了裕隆旗下紡織、汽車及高科技三大事業進軍大陸投資布局的契機。

彼時,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已走向深入。1995年,在「閩台合作」氛圍下,裕隆旗下中華汽車公司順利登陸,與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公司福州汽車廠合組為東南汽車,成為台灣首家項目在核准前進入大陸投資的汽車廠。

靠著兩岸血緣、地理位置與語言文化相通等優勢,中華汽車也將過去30餘年在台灣從事汽車產業的成就與經驗帶進大陸。

讓人津津樂道的是,東南汽車建廠時,引進台灣30家零部件協力供貨商在廠區旁設廠形成的「東南汽車城」,帶動了閩台兩地的汽車產業共同發展,成為兩岸產業合作的典範。

在東南汽車為裕隆搶得灘頭陣地後,時隔五年,裕隆汽車(2003年重新啟動自有品牌戰略,與代工模式並行發展)也實現登陸,與東風集團共同承接廣州京安雲豹汽車,改組為風神汽車。旗下「風神二號」「風神三號」這兩款車型,經裕隆研發中心(YATC)改款設計,一炮而紅。

在井噴式爆發的大陸汽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品牌集中度不高,裕隆與豐田、大眾等車廠有同樣的機會、也有同樣的考驗。

倚靠裕隆在台灣汽車市場累積的超過半世紀的智慧、人才與經驗,東南汽車順利度過銷售下滑、營運虧損的低潮,並藉由導入台灣在車型研發設計上的能量,快速加入大陸車業「自主研發設計」的潮流。

2008年年底,東南汽車推出第一款自主研發車款V3菱悅,一上市就扭轉先前的銷售低迷,更創下單月銷售破萬輛的紀錄。

如今,裕隆布局大陸汽車事業的版圖分布於價值鏈各環節,從製造廠、銷售公司、經銷商、水平事業公司到零部件協力廠。

【打造兩岸汽車民族品牌】

東南汽車、廣州風神汽車生逢其時,正處於大陸汽車市場的啟動時期,市場供不應求。台灣經驗在其中得到巧妙運用,吸引了對大陸市場有所遲疑的日產與三菱汽車,先後入股,將更多母廠的新技術與產品導入。

其後,梅賽德斯-賓士欲在大陸設立福建戴姆勒汽車並打造賓士輕客車亞太生產基地,更是看上中華汽車在管理、生產方面的優勢。賓士硬是從原有的50%股權中,撥出三分之一邀請中華汽車入股參與。

2007年6月,福汽集團、德國戴姆勒股份公司、台灣中華汽車公司正式聯姻,成立福建戴姆勒。

裕隆在大陸的經營,從最初涉足就有清晰的戰略定位。在福建東南汽車、福建戴姆勒汽車及東風日產汽車的合資股東中,裕隆旗下的中華汽車及裕隆汽車,與國際車廠三菱、賓士與日產,以及大陸本土車廠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東風集團,分別在其中扮演「重要策略合作夥伴」的角色。

「國際車廠出技術、提供產品;大陸業者有在地優勢、有市場為後盾;台灣裕隆,在國際車廠進入大陸市場的過程中,扮演橋樑的關鍵角色,在產品改款設計、生產管理與華人市場營銷上,在汽車產業價值鏈上,有著獨特且不可被替代的地位。」

隨著集團規模和版圖越來越大,嚴凱泰更期許,裕隆不僅要成為台灣最好、最專業的車廠,還要成為海峽兩岸未來優勢互補的關鍵角色,引領台灣廠商進軍中國大陸市場,進而兩岸聯手進軍國際市場,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與發展前景。

進軍國際市場,需創立自主品牌。2009年,儘管重創世界各國汽車業的全球金融海嘯惡潮漸退,很多車廠仍保守觀望。但在嚴凱泰看來,此刻卻正是發展品牌車的大好時機。

拋開質疑聲浪,他全力推動納智捷入市。

2009年年初,裕隆正式發布了醞釀5年之久的自創汽車品牌「LUXGEN納智捷」,以台灣的高科技創造出差異化利基,將汽車重新賦予「智慧科技車」的品牌定位。

初試鋒芒的LUXGEN7 MPV、SUV在台灣上市後一鳴驚人,嚴凱泰實現了對雙親的承諾與自我的期許,也讓裕隆發展民族品牌的下一步充滿信心。

然而,要做好自主品牌汽車,市場規模至少要在百萬輛以上才有發展。台灣每年幾十萬輛的市場容量,並非納智捷發展的理想之地。海峽對岸,國家工信部擬定政策,希望2015年自主品牌車占汽車總銷量一半以上。2000萬輛的市場潛量,必然成為納智捷的首選之地。

【傳遞企業精神】

裕隆在現有合作領域持續深化外,嚴凱泰還積極推動投入新能源車的研發。他一手催生的東風裕隆汽車項目,於2010年8月底獲國家發改委審批通過,總投資額為34億人民幣。

2009年,國家新能源汽車政策正式出台,明確將純電動車列為未來發展重點,最高對純電動汽車每輛補貼6萬元人民幣。同時,面對新能源車輛的全球化趨勢,幾乎所有車廠都加入新能源車開發行列,誰也不願意在這個趨勢中落後,裕隆也是。

裕隆看好台灣具有發展電動車的各種有利條件,包括電動車所需的關鍵零部件:電池、馬達、電控系統等,並致力投入全方位電動車輛的發展領域。

裕隆先期完成並推出LUXGEN品牌MPV、SUV、CEO等三款車型電動車,以及tobe都會小型電動車全產品線的開發;此外還跨足二輪電動車,由中華汽車開發電動機車、電動輔助自行車等一系列二輪車款,提供更貼近民眾的便利電動車輛。

裕隆電動車不只是看台灣市場,還著眼於大陸及全球市場。

納智捷除了標榜台灣最擅長的ICT(資通訊)能量,定位為全球第一個「智慧車」品牌,裕隆更大膽切進下一世代的純電動車產品研發,完成多款多人座鋰電池電動車的開發,藉此瞄準大陸推廣新能源車的發展商機。

嚴凱泰傳承著家族和企業使命,也將父母的大愛之心向外傳遞。

在嚴慶齡、吳舜文時代,裕隆設立了三大基金:「嚴慶齡工業發展基金會」「嚴慶齡醫學基金會」和「吳舜文新聞獎助基金會」。這些基金的設立對行業發展起到了積極意義,展現了企業回饋社會的責任。

此外,裕隆對於人文關懷、環境保育、藝文社教及體育倡導等公益主題,均持續參與,不遺餘力。

1998年,經營好轉的裕隆為關懷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清潔人員,減輕其因遭意外事故時的傷害及生活負擔,自當年起,連續14年每年共捐出新台幣100萬元,為市民臨時工投保團體意外險。

2008年5月汶川地震發生後,裕隆在第一時間加入捐款救災行列,集團及所屬相關公司共同捐出1000萬元人民幣。嚴凱泰指示東南汽車捐出10台得利卡作為救護車,震後第三日即送至四川參與救援作業。

在2002年台灣《天下》雜誌發布的「十大最受佩服的企業家」中,嚴凱泰與張忠謀、郭台銘、王永慶、施振榮等前輩共享殊榮。其獲選原因是:「良好的管理能力與經營績效,前瞻性的策略思考和創新能力,具有領導魅力。」

嚴凱泰一絲不苟,十分重視外在形象,是Armani的忠實愛好者。與很多企業家不同,他樂得將情感置於企業精神之中。「有些人說不能把emotion(情感)放在任何一個企業里,但若不把情感放在企業裡面,我就懷疑那是不是真的在用心經營。」

早在兩年前,嚴凱泰就傳出罹癌消息。日後,他解釋彼時未正面回應,主要是因子女尚年幼,不願讓他們知道太多。

嚴凱泰曾對媒體談及,一場病讓他對人生有了更大的體悟,發現「2個小孩是我最好的禮物」。

而今,未至花甲,撒手而去,他留下14歲的女兒和4歲的兒子,也給家族的傳承和台灣汽車業的未來留下更多的不確定。

「一切從簡,請大家讓他安靜地走。」是這位華人汽車界傳奇人物的13字遺言。

事實上,嚴凱泰生前極其注重運動及身體健康管理,他的早逝也讓人倍感唏噓。

附:嚴凱泰談健康管理

「你連吃都不能控制,那你還能控制什麼呢?」

我以15個月的時間,減了15公斤(體重從92公斤減到77公斤)。我的秘訣是靠自己的意志力,是Trust myself,I can make it.

我大學時經常吃宵夜,3點才睡覺,過的是夜生活,體重從77公斤胖到85公斤,你看宵夜吃不得。

回國工作後應酬很多,胖到92公斤。有一次媒體登一張我的側面照片,看起來像50歲,臉圓圓、下巴兩截,我覺得這樣不對。

再這樣胖下去,企業形象會出問題,這麼年輕就這麼胖,表示一點毅力也沒有,表示你不care。

我告訴自己要減肥,每天游泳1小時,再打2個小時籃球,總共三個小時的運動。每天戒肉、戒可樂,到後來只吃素,只用一個盤子裝定量的菜跟飯,就只吃這一盤。兩個多月後我就從92掉到85。

有時會受到誘惑,比方太累爬不起床,中間失敗過。但是兩天後馬上覺醒,這樣不行,就趕緊補運動回來。

我教你一個好辦法,當你要受到誘惑時,你把希望變成什麼人的照片貼在牆上,把想達到的標杆具象化。

我是拿我高中畢業那年的體重77公斤做標杆。

任何年紀都應有個標準的體重,一定要去保持。如果你放任自己散漫下去,散漫兩天就會散漫四天,散漫四天就會散漫八天,散漫八天就會散漫八年。

我認為一個人一定要保持某種程度的愛漂亮,表示自己在乎自己,那麼就能控制體重。

這是我的哲學。我到現在還維持每周運動4~6次,每次游泳45分鐘,先快游5~10分鐘,後面慢慢拉,練耐力,再做一些舉重,保持肌力,還做仰卧起坐。我不能不動。

我老媽(吳舜文)85歲了,還每天做運動,散步、做香功、早起跟睡前都要做操。

這個社會上很多人為了工作,為了理想在拚命,疏忽健康。心臟病、高血壓、中風,一下就發作,這很可怕。所以隨時隨地自己要監督自己。

8年前剛結婚時,下班回家很累很煩,倒下來就是吃、睡、看錄像帶。我發現人愈煩,就愈懶,就愈胖。

我從很忙很懶很胖,轉換到控制飲食和運動,是因為我很愛漂亮。如果你對自己要求不夠完美,你怎麼要求別人?怎麼要求企業?你連吃都不能控制,那你還能控制什麼呢?

今天叫你少吃兩口飯,你都控制不住,那你怎麼去經營事業?怎麼做出產品?怎麼做出服務來讓消費者接受?

(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管這麼大的企業,每個星期六、星期天還是去運動,他就是要有好的身體才能管那麼大的企業。

我幾乎把運動當紓解壓力的處方。事實上已有醫學報告說,運動過後腦子會分泌腦內啡,會讓你快樂,有high的感覺,這對壓力解除是滿好的。

減肥期間,每天看到體重下降一點是滿有成就感的,尤其那是自己設定的成就。而且很妙,每逢5跟10是很大的關卡,從90到85很快,但在85停留了兩個月,一過了85,就83,82,81,非常快了。

碰到關卡時就靠determination(毅力)。我把食物再下降,運動量再往上提,一直push自己一定要達成目標。

任何時間、任何年紀都來得及開始做運動,不要說我已經多少歲了、以前都不運動,所以不想運動。

你運動再怎麼不行,總可以動動手動動腳,散散步吧,不要讓自己胖起來。

例如訂個標杆,每天到大安公園走個10圈,會很舒服,心跳、血壓等等,工作精神會很集中。走不動沒關係,今天5圈,明天6圈,慢慢來,就可以達到標杆10圈;如果這兩天沒走,後幾天就想辦法把它補回來。應酬時就少吃。

三義廠廠區全面禁煙,定期給員工健康檢查,還有運動設施:溫水游泳池、三溫暖、登山步道、籃球廠、網球廠、員工菜圃;問題在於,我發現這些經理都沒去,他們太忙,所以我最近想規定他們不論再忙,一定要去運動,不去就扣錢做基金。

而且我覺得人過30都要量量血壓,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可能有遺傳。我有個同仁才29歲,很壯,他每天說覺得脖子很緊,而且每天下午就眼冒金星,我拿我辦公室的血壓計一量,在140~145之間,我叫他趕快看醫生。不要等到40歲時才發現,你的血管已經被撐了40年。如果25歲就發現,就上藥,就節制飲食,那你血管才被撐了二十幾年,還來得及。

我很不喜歡死,也不希望任何人死。說到老跟年輕,接掌這個企業,不要騙人,這個壓力確實很大。「老」不是問題,我從沒對「老」給予批評,因為每個人都會老,但思想是不是跟得上時代,就是另一回事了。年齡可以老,但是心不能老。

年輕,年輕真是好,但是要趁年輕保養身體。我平常只有星期六下午跟星期天休閑,我太太陪我媽媽打打麻將,我看看電視或跟朋友打撲克牌。我其實是沒有其他生活的人,因為從5歲開始就被教育要來承接這個事業,從小就聽人家說裕隆是鐵皮車,所以我一直在準備sound mind(健康心理)接這個責任。苦的時候自己要站起來。我小時候爸爸就生病,後來過世,我媽媽又很忙,我的成長常常是自己一個人……

我14歲時自己一個人去美國住校,被人家欺負,比如籃球打不好,被人家夾兩個拐子,我不能說不玩了,還是要打下去,堅持下去並不代表每場都會贏,但表示我每場都要do my best(儘力),人生do my best最重要。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商韜略 的精彩文章:

她的公司上市,郭鶴年、李兆基、鄭裕彤等大佬都買了股票
5366元一粒的中國老神葯,不換包裝不廣告,暢銷大半個地表

TAG:華商韜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