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1978-1988,《大江大河》如何細膩呈現大時代與小人物的溫厚脈搏?

1978-1988,《大江大河》如何細膩呈現大時代與小人物的溫厚脈搏?

看電視

定檔12月10日首播的《大江大河》,通過個體命運的波瀾折射時代的變遷,也勾勒出當時社會的圖景和不斷發展的軌跡。昨日發布的先導紀錄片更是激起人心中波瀾,可以看出,現實主義精神貫穿始終,片中既充滿了生活質感和煙火氣,也攜帶著一份厚重的時代氣息。

文 |蒝郁

日前,由上海廣播電視台、正午陽光影業、SMG尚世影業出品的電視劇《大江大河》正式定檔,將於2018年12月10日在東方衛視、北京衛視首播,並在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同步播出。

《大江大河》根據阿耐所著小說《大江東去》改編,由袁克平、唐堯編劇,孔笙、黃偉執導,侯鴻亮擔任製片人,王凱、楊爍、董子健領銜主演,聚集實力強大的班底,從一開始就備受矚目和期待。

1978-1988,《大江大河》如何細膩呈現大時代與小人物的溫厚脈搏?

簡單概括,這部劇講述了在1978到1988年的改革開放大背景下,以宋運輝、雷東寶、楊巡為代表的先行者們在變革浪潮中不斷探索和突圍的浮沉故事,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個體命運的波瀾折射著時代的變遷,也勾勒出當時社會的圖景和不斷發展的軌跡。

《大江大河》聚焦改革開放的第一個十年,體現出用影像的方式去還原一個時代,並幫助觀眾真切了解和感受那個質樸且偉大的時代的初心和使命感。

而昨日,《大江大河》的先導紀錄片再次給觀眾帶來驚喜,激起人心中一陣波瀾。

1978-1988,《大江大河》如何細膩呈現大時代與小人物的溫厚脈搏?

從先導片中可以看出,不管在人物形象、場景環境上還是行為表現、道具擺設上,劇組都貫徹現實主義精神,細節之處也十分考究,注重真實性,呈現出全方位的豐富場景,還原了一個真實而親切的年代風貌,既充滿了生活質感和煙火氣,也攜帶著一份厚重的時代氣息。


從1978年到1988年,一代平凡人不凡的奮鬥故事

從內容呈現上看,《大江大河》將背景鎖定在改革開放初期,集中展現了在1978-1988的十年間,一代看似平凡的普通人創造出的不凡奮鬥故事,敘事線索清晰明確,時代色彩鮮明。

王凱飾演的宋運輝天資聰穎,卻因出身不好受盡歧視。他借高考改變了命運,上大學、包分配、下基層,最終成功改變了人生軌跡;

1978-1988,《大江大河》如何細膩呈現大時代與小人物的溫厚脈搏?

楊爍飾演的雷東寶天生雷厲風行,在鄉村改革的浪潮中,帶領小雷家全村人緊跟政策,承包到戶,辦磚廠、電線廠,走在時代的前沿;

1978-1988,《大江大河》如何細膩呈現大時代與小人物的溫厚脈搏?

董子健飾演的個體戶楊巡,憑藉政策開放和個人努力,從賣饅頭開始發展事業,在翻滾向前的時代中,一路摸爬滾打,最終擁有了自己的產業。

1978-1988,《大江大河》如何細膩呈現大時代與小人物的溫厚脈搏?

雖然這些人物的故事和命運走向不一,但他們身上也存在很多共性,體現出典型的時代特徵。

宋運輝、雷東寶和楊巡都是出身平凡的普通人,卻能藉助改革開放的東風,勤勞奮進、敢闖敢拼、矢志前行,成為國企技術員、全村致富領頭人、投奔商海創業者,不斷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個人夢想與時代風雲熱烈輝映。實際上,劇中主人公的人生經歷是那一代有志向有追求的年輕人奮鬥故事的濃縮呈現,這些人物形象也是萬千中國勞動者的典型代表,而他們正是改革開放的經歷者、見證者和踐行者,是推動改革開放進程的中堅力量。

通過對典型人物的塑造,《大江大河》深度揭示歷史轉型時期平凡人物的不同命運,以期全方位、立體式地描繪改革開放背景下的時代畫卷和社會風貌,底蘊深刻。

1978-1988,《大江大河》如何細膩呈現大時代與小人物的溫厚脈搏?

在講述方式和風格上,《大江大河》則體現出時代視野融合生活流敘事的特徵。

這部劇以三位主人公的人生經歷為三條線並行推進,從他們的切身經歷展開,講述大量的具體情境和細節,以小見大,用點帶面,更具深刻性和感染力,同時也有利於全景展現改革開放歷程中的中國經濟生活變化。


細膩呈現、用心還原,戳中觀眾的年代觸感

在先前發布的片花中,低矮的老土房、二八自行車等充滿記憶點的物件讓人不禁感慨社會發展之快,而「我會好好地為了這個家掙一個前途」「只有挺住了才有好日子過」「憑本事吃飯」這些十分樸實的語言極具感染力,直接勾起了觀眾心中濃郁的往日情懷。

1978-1988,《大江大河》如何細膩呈現大時代與小人物的溫厚脈搏?

通過《大江大河》的先導紀錄片,觀眾則更直觀地了解到劇組人員為了還原當時年代的用心態度和所做出的種種努力。

1978-1988,《大江大河》如何細膩呈現大時代與小人物的溫厚脈搏?

首先,王凱、楊爍、董子健幾位主演在這部劇中以不同於以往的「粗糙」形象示人,但他們沒有所謂的「明星包袱」。演員們能深入地理解劇中的人物,也對當時的社會有著深切的情感認知,並最終憑藉敬業精神和專業能力呈現出與角色高度一致的融合感和再現感。

製片人侯鴻亮表示自己和導演對《大江大河》演員們的期待是,看到人物的第一反應不是這是哪個演員,而就是劇中的人物,就是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物。他也直接表達了對演員們的高度認可,「到今天為止,我想像不到還有沒有比他們更適合的,(詮釋得)都非常準確。」

1978-1988,《大江大河》如何細膩呈現大時代與小人物的溫厚脈搏?

在拍攝過程中,導演組同樣注重細節,對待道具也是一絲不苟,即便是對一盤菜、一件衣服都會要求一定是有寫實性的,是屬於當時年代生活中的東西。

家有再大的喜事,導演也堅決要求把鴨子和紅燒肉兩盤菜撤走。雖然在觀眾當下的認知里是正常的,但因為宋運輝家庭條件不好,在當時的情境下還是吃不到的。

這些細節看似無關全局,其實非常重要,因為細緻而準確的表達在無形中就讓觀眾有了代入感,進而激發出更深刻的感受。

就像導演孔笙所言,真實年代裡的東西會戳到人的神經,觀眾會被帶進故事,人物命運也自然會被關注。

1978-1988,《大江大河》如何細膩呈現大時代與小人物的溫厚脈搏?

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之中滲透著時代精神,一點點的細節之中再現了一個年代的集體回憶。《大江大河》用精益求精的態度和實打實的匠心製作,戳中觀眾對那個年代的觸感的同時,也被一代人的奮鬥精神所感召。

1978-1988,《大江大河》如何細膩呈現大時代與小人物的溫厚脈搏?


全方位場景的生動再現,充滿時代厚度和生活溫度

也許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里,主旋律作品常常是宏大單調的,但其實並不是。優秀的電視劇作品一定是充滿豐富而獨特的生活味道和情感色彩,其要傳達的價值理念和主題思想也是蘊藏於生動事例和立體的人物形象中的。

1978-1988,《大江大河》如何細膩呈現大時代與小人物的溫厚脈搏?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大江大河》完全不是一部高冷嚴肅的作品,而是一個兼具時代厚度與生活溫度,以社會百姓的喜聞樂見為傳播訴求的好故事。

在看過《大江大河》片花、聽過推廣曲後,網友紛紛表示最多的感受是「燃」,一邊感染於時代人物的精神氣度而心潮澎湃,另一邊在回味燃情歲月中「不知怎麼就熱淚盈眶了」。不難理解,因為個體對命運的思考和家國情懷深深根植於每個國人心中。

1978-1988,《大江大河》如何細膩呈現大時代與小人物的溫厚脈搏?

一方面,對於親身經歷過的人來說,這是一部長跨度、多場景的全方位「回憶殺」的劇。

從大學、城鎮再到農村、工廠,劇中的場景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方方面面。在每個鏡頭中,當時社會的生活氣息都會撲面而來,一下喚醒心中的記憶,不免令人動容不已。

1978-1988,《大江大河》如何細膩呈現大時代與小人物的溫厚脈搏?

另一方面,對於年輕人來說,即便沒有直接的經驗,也會有很多共通的情感體驗。

在改革大浪潮中,這些時代親歷者們歷經挫折依舊努力向前、勇敢逐夢的奮鬥姿態與時下年輕人身上的進取氣質是一脈相承的,昂揚向上的青春力量無論何時都是最具感染力的。

1978-1988,《大江大河》如何細膩呈現大時代與小人物的溫厚脈搏?

大江大河,奔流不息。致敬時代,築夢前行。12月10日,《大江大河》不見不散!

1978-1988,《大江大河》如何細膩呈現大時代與小人物的溫厚脈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