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愛因斯坦「上帝之信」手稿拍出289萬美元高價

愛因斯坦「上帝之信」手稿拍出289萬美元高價

原標題:愛因斯坦「上帝之信」手稿拍出289萬美元高價


美國時間12月4日(北京時間12月5日),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最著名的書信——「上帝之信」手稿於紐約佳士得拍賣行進行拍賣,以289.25萬美元的高價成交。此前在佳士得拍賣行網站上公示時,愛因斯坦的「上帝之信」估價100萬美元到150萬美元。


佳士得拍賣行網站公示「上帝之信」,拍賣價為289.25萬美元。


「上帝之信」體現愛因斯坦無神論傾向


1954年,即愛因斯坦去世前一年,愛因斯坦用德語給宗教哲學家埃里克·古特金特寫了一封信,作為對古特金特作品《選擇生命:聖經中的反抗召喚》(Choose Life: The Biblical Call to Revolt)的回應。在這份一頁半的手寫書信中,愛因斯坦表達了自己對於宗教和上帝的立場。


「上帝這個詞對我來說只不過是人類弱點的表達和產物,聖經是一系列古老而又相當原始的傳說。」

信中的內容似乎提示我們愛因斯坦是一名無神論者。然而愛因斯坦並不認可自己是一名無神論者,而且也不願意被貼上「無神論者」的標籤。


愛因斯坦是一名猶太人,在「上帝之信」中,他也提到了對猶太教的看法。猶太教認為猶太人是上帝挑選的子民,愛因斯坦認同自己猶太人的身份,但否認猶太人是「天選之子」。「對我來說,純粹的猶太教和其他宗教一樣,都是原始迷信的化身。對於我來說,我很高興我隸屬於猶太人群體,我深感自己紮根其中……就我的經歷而言,他們並不優於其他民族。」愛因斯坦認為,猶太人的一神論和特權地位是一種自欺欺人。


科學讀物引導愛因斯坦質疑《聖經》


在1996年出版的愛因斯坦傳記《Einstein: A Life》(中文譯著名為《愛因斯坦全傳》)中,傳記作家丹尼斯·布萊恩寫道,愛因斯坦在12歲前是一個虔誠的信徒,但是他之後拋棄了宗教信仰,因為感到自己被謊言所欺騙。


1946年,愛因斯坦反思自己的早年生活,並寫下了一篇自述文章:「今年我67歲了,來日無多,現在做在這裡打算寫點東西,就權當自己的訃告了。」文章中愛因斯坦提及他如何背離了宗教。

「大多數人花畢生的時間去追逐一些毫無價值的希望和努力,這是我在少年時期就已經深切意識到的道理。」愛因斯坦是一對毫無宗教信仰的猶太夫婦的兒子,但幼年的他對宗教相當虔誠。愛因斯坦的父母不容納任何宗教思想,但是愛因斯坦在學校接受了宗教教育,並對宗教產生了狂熱的情感。與廣為流傳的勵志故事不同,愛因斯坦小時候並不是一位差生,他各方面均表現出色。他設法遵守猶太教的教義,甚至自己創作讚美詩讚美上帝,他的家人卻對他的「表演」不屑一顧。



本次拍賣的上帝之信


直到12歲時,通俗科學讀物開始引導愛因斯坦質疑《聖經》的真實性。「其結果就是染上一種瘋狂的自由思想,並且交織著一種令人瞠目結舌的疑問:國家用謊言欺騙了年輕人。」這讓愛因斯坦產生了對權威的懷疑態度,此後,他對社會既存的信念都保持一致的懷疑。「後來,由於要更清楚地弄明白因果關係,我的懷疑精神失去了原有的鋒利性,不過它從未離開過我。」


少年時期的宗教天堂一去不復返,但這是愛因斯坦作為個人對外界桎梏的首次反抗。通向天堂的道路平坦誘人,通向未知真實世界的道路崎嶇坎坷,後者的存在並不取決於人類的主觀意願,但愛因斯坦認為真實的世界充滿了魅力,「有如爭取自由、得到解放一樣,吸引我們的凝視深思。」

他信仰斯賓諾莎的上帝


選擇背離宗教之後,愛因斯坦遵從了家族傳統。後來,他在申請瑞士公民身份時,在宗教信仰一欄寫下「無教派」


(德語konfessionslos)


在瑞士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就讀期間,愛因斯坦廣泛涉獵,這進一步塑造了他的宗教觀念,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的觀點對他的影響最大,也最為持久。斯賓諾莎信奉的上帝是一個無形的、沒有人情味的上帝,它統攝宇宙的有序性和令人敬畏的自然之美。這種哲學,與科學家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上帝之信」寫於1954年1月,愛因斯坦回答了宗教哲學的終極問題:上帝是否存在?我們是否擁有自由意志?他的回答帶有莊嚴感,他信仰一種更宏大的宇宙宗教,無形的上帝主宰秩序,但不能主宰個人的自由意志。


一直以來,愛因斯坦都秉持著對權威的懷疑,對個性的尊重,對民主原則和社會平等的渴望。這也就是為什麼愛因斯坦不喜歡被貼上「無神論者」的標籤,他同時也批判狂熱的無神論者,他認為他們的不寬容與宗教狂熱分子的不寬容別無二致。


作者:新京報記者 呂婉婷


編輯:寇淮禹 校對:翟永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 的精彩文章:

朱自清誕辰120周年:生前太辛苦了
晚清「戰狼」:歐美畫報里的義和團運動

TAG: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