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唱國歌
原標題:我們為什麼唱國歌
【朱海燕專欄】
我們為什麼唱國歌
原創作者|朱海燕(成都七中嘉祥外國語學校高中部校長)
如果我問在座的各位,在我們國家最多人會唱的一首歌是什麼,你們會給我什麼樣的答案呢?我想這個答案應該是唯一的,那就是《義勇軍進行曲》——我們的國歌。
毫無疑問,國歌是我們從小到大聽得最多的一首歌。當東邊的第一縷朝霞映紅天安門廣場的時候,當奮勇拼搏的中國健兒在國際運動會上斬獲金牌的時候,當陸海空三軍隊列整齊接受全國人民檢閱的時候,那熟悉而催人奮進的旋律都會響起,「起來……起來……起來來……」
當然,還有我們每個同學每周都要經歷的升旗儀式,也會伴隨著國歌的奏響,大家也會輕輕地哼唱那早已爛熟於心的歌詞。
正因為太過熟悉,正因為聽得太多,所以,有一些人的心裡就出現了這樣的疑問:國歌里唱到的那些生死與存亡、炮火與硝煙,似乎都離我們現在的生活太遠太遠。那麼,在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潮流的今天,在科技與信息成為競爭焦點的今天,我們為什麼還要唱國歌呢?
如果你是一個生活在1792年的法國人,你一定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那一年,法國第二大城市馬賽的工人革命隊伍,高唱著後來成為法國國歌的《馬賽曲》,向動蕩不安的巴黎進軍,把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法國大革命推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如果你是一個生活在1939年的波蘭人,你也一定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那一年,納粹的鐵蹄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踏遍了波蘭的國土。當首都華沙淪陷的時候,全國的廣播電台都在播放著國歌《波蘭沒有滅亡》,歌中唱到:「波蘭永不滅亡,只要我們一息尚存,波蘭就不會滅亡。舉起戰刀,收復失地!」
如果你生活在80年前的中華大地上,你更加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那時候,日寇的鐵蹄踐踏著我們的土地,到處都是痛苦的呻吟。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呻吟聲中,一首激昂的樂曲也由北向南地響徹了我們深愛的這片土地。「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最後的結果,我們大家都知道:法國大革命取得了成功,推翻了帝制,建立起了民主共和的新國家;波蘭人民在全世界盟友的支持下,趕走了德國侵略者,恢復了祖國的和平與獨立;我們中國人,則靠著自己的浴血奮戰,戰勝了侵華日軍,並最終成立了嶄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也許你會說,那些都是陳年往事了,在戰爭年代,國歌可以激勵人民去鬥爭,但在和平年代,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了。是這樣嗎?那我們不妨來看看現在的例子。
喜歡體育的同學大概都看到過這樣的場景:在國際大賽中,當美國運動隊出場時,或者美國選手獲得冠軍後,美國國歌總會奏響。這時,那些人種不同、信仰各異的美國運動員,會不約而同地默然肅立,右手緊貼著自己的左胸,目視國旗,嘴裡喃喃地跟著國歌吟唱。
這些在我們看來總是自由散漫,而且以自我為中心的美國人,對待他們的國旗和國歌,卻是如此的專註而虔誠,展示著他們作為美利堅合眾國公民的驕傲與自豪。
也許你又會說,那是外國的例子,離我們太遙遠了,我在自己的生活中,似乎對國歌的意義並沒有太多的體會。是這樣嗎?那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我們生活中的例子。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奧運聖火跨越了24個時區,途徑5大洲,傳遞了19個國家。所到之處,你總能看到一群群黑頭髮黃皮膚的人,高舉著五星紅旗,齊聲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淚流滿面地跟隨著火炬奔跑。他們中有的人還保留著中國的國籍,有的已經成為了所在國的公民,但在那個時刻,他們的血管里都流動著炎黃子孫的鮮血,他們用同一首歌,見證了祖國榮耀的時刻。
2011年,利比亞內戰爆發,局勢完全失控,3萬名在利比亞的中國工人、商人和留學生面臨著生命的危險。中國政府立即啟動國家一級響應,要把在利比亞的中國公民一個不少地撤回來!很快,我們空軍的飛機飛到了利比亞的上空,我們海軍的艦艇停靠了利比亞的碼頭。有人在動亂中遺失了身份證件,此時,國歌成了他們中國人身份的唯一證明。他們高唱著國歌登上了飄揚著五星紅旗的軍艦,登上了這個強大的祖國為他們搭起的生命通道。
所以,你們看,這就是這支唱響了80多年的國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意義,這就是我們現在還要唱國歌的理由。
我們唱國歌,是因為我們要銘記歷史。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4年前赴後繼的解放戰爭,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為我們托起了這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新中國。這樣一個開天闢地的偉大事業,我們能不能忘記?我們不能!
我們唱國歌,是因為我們要立足現在。今天的中國,已經是經濟總量世界第二的全球強國。但因為西方國家的歧視與封鎖,我們的發展之路註定不會一帆風順。這樣一個披荊斬棘的浩蕩征途,我們能不能忘記?我們不能!
我們唱國歌,是因為我們要展望未來。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為我們設計了21世紀中葉成為中等發達國家的目標,我們離實現它還有30年的時間。這樣一個繼往開來的神聖使命,我們能不能忘記?我們不能!
同學們,你們看,這就是我們在今天、在以後,都要繼續高唱國歌的理由。縱然我們已經遠離了刀光劍影、血雨腥風的戰爭年代,但這首慷慨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早已超越了時代的背景,成為了每一個中國人內心澎湃動力的指引,成為了全球華人心繫故國山河的守護。同一首歌,同一個國;同一片榮光,同一種驕傲;同一個燦爛輝煌的中國夢。
(本文為朱海燕校長原創投稿)
TAG:校長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