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孔子的故事 | 孔子六十耳順:離衛,過宋,到陳(第12期)

孔子的故事 | 孔子六十耳順:離衛,過宋,到陳(第12期)

原標題:孔子的故事 | 孔子六十耳順:離衛,過宋,到陳(第12期)



李長之(1910—1978),季羨林的同鄉、小學同學、清華大學時期同學,「清華四劍客」之一,中國現代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1931年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系,兩年後轉哲學系,師從張東蓀、金岳霖和馮友蘭。建國後一直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在中國文壇和國際漢學界頗有影響,包括《孔子的故事》在內的諸多著作先後被譯為外文出版。

本文選自李長之


《孔子的故事》第十九、二十節


過宋國的時候遭到迫害


孔子懷著不愉快的心情離開衛國。這一次的方向是往東南走。走到衛宋交界一個叫儀的地方(在現在河南蘭考縣境),管邊界的小官吏說:「過往的名人我沒有不能拜見的。」意思是要見見孔子。孔子的弟子便引他見了孔子。他見了孔子以後,出來說:「朋友們,現在還怕老不太平么?天下混亂得太久,看來老天爺要叫孔子出來管教管教了。」

孔子出了衛國國界,就到了宋國境內。孔子和弟子們歇在一棵大樹底下。孔子叫弟子們溫習所學過的禮儀。正在演習,那曾經因為奴役人民而被孔子批評過的宋國司馬桓魋便帶了一些人來,把樹給砍倒了,還要殺孔子。弟子們說:「應該快點兒走了!」孔子說:「我有我的事業,老天會保佑我,桓魋能把我怎麼樣!」孔子一面拿話來安慰弟子,一面退了開去。


為了免得在宋國遇到更多的留難,孔子換上便衣,和弟子們逃出了宋的國境。



孔子停留在陳國


就在公元前492年,孔子到了陳國,住在大夫司城貞子家裡。陳國在宋國的南面,國都宛丘,就是現在河南的淮陽縣。陳的國君是陳湣公,這一年是陳湣公10年。孔子參加了陳國的政府工作。

這時陳國東方的吳國和南方的楚國都是很強大的,陳國常受兩國欺凌。吳國尤其趾高氣揚,因為這時正是吳王夫差任用伍子胥打敗越王勾踐的第三年。——同時卻也是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的時候。


陳國是一個小國,是吳楚兩大強國爭奪的日標,陳湣公又很平庸,所以孔子在陳國也沒能取得什麼顯著成績。


陳湣公把孔子只看做是一個博學的人。有一天,一隻被箭射穿的小鷹落下了,箭還在小鷹身上,箭頭是石頭的,箭桿長一尺八寸,陳湣公便打發人去問孔子。孔子說:「這箭是有來歷的。它是北方肅慎國(在現在吉林省)的。從前周武王平定天下以後,各國都有貢物。肅慎國就貢獻了這種箭。後來周天子又把遠方的貢物分給同姓的國家,為的是叫人不要忘了邊疆。我聽說這種箭曾分給了陳國。不信,可到保存古物的機關查一查。」一查,果然有。陳湣公大為佩服,可是陳湣公佩服孔子的也就是這類事罷了。


孔子在陳國也常思念著魯國。這年夏天,魯國發生了火災,先是一個小的宮殿起了火,後來蔓延到魯哀公的正殿上去了,最後把魯哀公的八代祖桓公、六代祖僖公的廟也燒了。桓公、僖公祖廟的存在,也說明季氏在魯國的跋扈。原來按照當時的禮法,祖宗的廟只保存到四代為止,魯國所以還保存桓公、僖公的廟,是因為季氏當權的關係。桓公是季氏的直系祖先,僖公是開始給予季氏封地的人,季氏為了紀念他們,所以特地將他們的廟保存下來。


這年秋天季桓子病得很重,他在車中看到魯國國都的城牆,嘆口氣說:「從前這個國家本來也可以興旺的,因為我對不起孔子,所以才沒有興旺起來。」他回過頭來,望了望他的繼承人季康子說:「我快死了,我死後你一定會輔佐魯君的;你如果輔佐魯君,一定要把孔子請回來。」

過了幾天,季桓子果然死了,季康子繼承了他的職位。季康子把季桓子安葬以後,就要把孔子請回來。可是這時貴族們卻另有一種打算。公之魚便是抱著這種打算的人。他說:「魯定公還在的時候,曾用過孔子,但是不能有始有終,被各國諸侯笑話。現在要是再用孔子,如果也不能有始有終,不是又要被各國諸候笑話一回么?」這話透露出當時魯國統治集團原沒打算真正有始有終地任用孔子。


季康子說:「那麼,你看怎麼辦呢?」


公之魚說:「我看不一定要孔子本人來,只請到孔子的弟子像冉有一類的人就夠了。請冉有,還不是等於請回孔子了么?就是鬧翻了,也不傷咱們的面子呵。」


季康子覺得對。但是也沒有馬上實行。

這仍是孔子六十歲那一年的事。這一年孔子特別辛苦:離衛,過宋,到陳。這一年他碰到的事兒也特別多:衛國立了新君,發生內亂;孔子過宋的時候,遭到桓魋的迫害;魯國發生了火災,季桓子死了,季康子執政,打算把孔子請回,可是也沒有真的來請。


上了六十歲的孔子,閱歷是多了,受到的磨練也更多了,他曾說:「我在六十歲上,耳朵里聽到任何不如意的話,也能冷靜地去分析,犯不上生氣了。


孔子在陳國,一住又住了三年。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排版:郭磊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羨林國學講堂 的精彩文章:

孔子的故事 | 仍然回到衛國——不偷快的三年(第11期)

TAG:季羨林國學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