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多少孤獨與寂寞,都付與詩詞,飲在酒中

多少孤獨與寂寞,都付與詩詞,飲在酒中

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古人賦予它「禮」的內涵,「道」的意蘊,視為「情」的媒介,「思」的信使,「文」的伴侶,「詩」的源泉。

中國文學,詩酒常攜行。人說古典文學能榨出兩中液體,一種是眼淚,一種就是酒。酒是最容易使人激動失控的東西,古代那些失意文人借酒解憂消愁,無論情愁、鄉愁、還是士愁,斗酒之後,醉墨一揮,汪洋恣肆,腦中塊壘噴涌而出。因為最能表現人的真性情,所以一不留神便寫了曠世名篇。

多少孤獨與寂寞,都付與詩詞,飲在酒中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唐代: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李白月下獨酌,面對明月與影子,似乎在幻覺中形成了三人共飲的畫面。在這溫暖的春夜,李白邊飲邊歌舞,月與影也緊隨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彷彿也在分享他飲酒的歡樂與憂愁。

多少孤獨與寂寞,都付與詩詞,飲在酒中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宋代: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全詞風格清曠而飄逸,寫作者深秋之夜在東坡雪堂開懷暢飲,醉後返歸臨皋住所的情景,表現了詞人退避社會、厭棄世間的人生理想、生活態度和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展現了作者曠達而又傷感的心境。

多少孤獨與寂寞,都付與詩詞,飲在酒中


菩薩蠻·勸君今夜須沉醉

唐代:韋莊

勸君今夜須沉醉,尊前莫話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須愁春漏短,莫訴金杯滿。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勸君今夜須沈醉,尊前莫話明朝事",是深情的主人的勸客之語,一個"今夜",一個"明朝"具有沉痛的含義。這兩句是說:你今夜定要一醉方休,酒杯之前不要說起明天的事情。人是要有明天才有希望的,明天是未來希望的寄託,可是他現在用了一個"莫"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的事千萬別提起。"莫話明朝事",那必然是明天的事情有不可期望,不可以訴說的悲哀和痛苦,所以他這裡反映了非常沉痛的悲哀。

多少孤獨與寂寞,都付與詩詞,飲在酒中


賀聖朝·留別

宋代:葉清臣

滿斟綠醑留君住。莫匆匆歸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

花開花謝、都來幾許。且高歌休訴。不知來歲牡丹時,再相逢何處。

「不知來歲牡丹時,再相逢何處。」是說這種相思總的算來會有多少,由摯友不得長聚而引起的時序更迭、流年暗換的慨嘆與迷惘,亦暗寓其中。

多少孤獨與寂寞,都付與詩詞,飲在酒中


寄生草·飲

元代:白樸

長醉後方何礙,不醒時有甚思。糟腌兩個功名字,醅渰千古興亡事,曲埋萬丈虹霓志。不達時皆笑屈原非,但知音盡說陶潛是。

白樸的這首小令表現了不思自思、欲罷不能的那樣一種格外強烈的興亡之慨、感傷意緒。「長醉」、「不醒」兩句,表面上好像在說:醉處夢中,無憂無慮,一切都可以棄之腦後,「今覺而昨非,得意而忘言」,似乎作者大徹大悟了。然而,其中更含著作者內心深深的隱痛:醉也好,睡也好,畢竟有時有限,人生畢竟醒時多,醉時少,醉中「無礙」醒時「礙」,夢中「無思」醒來「思」,說是「無礙」,道是「無思」,恰恰說明「心病」正在於此。兩句開頭語便透露出作者極其矛盾和痛苦的心理狀態。

多少孤獨與寂寞,都付與詩詞,飲在酒中


水調歌頭·和馬叔度游月波樓

宋代:辛棄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為君留。西樓著意吟賞,何必問更籌?喚起一天明月,照我滿懷冰雪,浩蕩百川流。鯨飲未吞海,劍氣已橫秋。

野光浮,天宇回,物華幽。中州遺恨,不知今夜幾人愁?誰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爾,決策尚悠悠。此事費分說,來日且扶頭!

作者愁思深重恰是作者憂心國事,雄心壯志不得實現的表現,可是我的心事有誰知,我的苦處有誰憐,扶頭酒是最厲害的酒,是最傷人的酒,也是最誤事的酒。但是酒,卻能麻醉自己,讓自己暫時忘卻現實的殘酷和煩惱。

多少孤獨與寂寞,都付與詩詞,飲在酒中


虞美人·雨後同干譽才卿置酒來禽花下作

宋代:葉夢得

落花已作風前舞。又送黃昏雨。曉來庭院半殘紅。惟有遊絲千丈、罥晴空。

殷勤花下同攜手。更盡杯中酒。美人不用斂蛾眉。我亦多情無奈、酒闌時。

「美人不用斂蛾眉,我亦多情無奈酒闌時」,「美人」即指侍女或歌妓而言,意為美人愁眉不展,即引起我不歡。其中「酒闌時」乃此二句之規定情境。酒闌意味著人散,人散必將引起留戀、惜別的情懷,因而美人為此而斂起蛾眉,詞人也因之受到感染,故而設身處地,巧語寬慰,幾有同其悲歡慨。

多少孤獨與寂寞,都付與詩詞,飲在酒中


折桂令·中秋

元代:張養浩

一輪飛鏡誰磨?照徹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老子高歌,為問嫦娥,良夜懨懨,不醉如何?

同樣寫月,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主題會有不同的觀察角度和不同的寫法。李白的《月下獨酌》抒發的是世無知音的寂寞之感,他筆下的月既不解飲,又不懂情,無知而冷漠。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抒發的是坎坷路途中的落寞情懷,他想像中的月宮是"高處不勝寒",強調的是"月有陰晴圓缺"。張養浩的這首散曲抒發的則是中秋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因此,作者著力描寫的是月光的澄徹,通過對澄徹月光的反覆渲染,創造出一種異常寧靜的境界氛圍。

多少孤獨與寂寞,都付與詩詞,飲在酒中


初冬夜飲

唐代:杜牧

淮陽多病偶求歡,客袖侵霜與燭盤。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闌干。

詩人燭下獨飲,本已孤凄不堪,現在茫茫夜雪更加深了他身世茫茫之感,他不禁想到明年此時又不知將身在何處。「明年誰此憑欄杆?」這一反問,凝聚著詩人流轉無定的困苦、思念故園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憤慨、壯志難酬的隱痛,是很能令人深思。

多少孤獨與寂寞,都付與詩詞,飲在酒中

樂在抒心不醉。歷史的沉澱與巧合,自然的天光與雨露,人文的凈化與升華,都在杯中蕩漾。就連葡萄酒也是人類最精湛的文明之一。當一粒粒珍珠似的葡萄集天地日月之厚愛,玉碎香銷,以造物主的旨意修成正果,滋養芸芸眾生之時,就是人酒合一之境,人即是酒,酒即是人,人在酒中既能體驗到百聞天籟,放懷古今,也能領悟到傳統而現代,含蓄而雋永的旋律。品酒讀詩,就如同閱讀大自然的歷史,山的凝重,海的奔放,盡在酒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酒琴棋書畫花 的精彩文章:

做不了決定的時候,讓時間幫你決定 如果還是無法決定,做了再說
好好生活,總會有個人惦記著你

TAG:詩酒琴棋書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