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成語故事|《噤若寒蟬》

成語故事|《噤若寒蟬》

原標題:成語故事|《噤若寒蟬》



每天聽一個成語故事,幫助孩子成長!


生 詞 本



【成語】噤若寒蟬【jìn ruò hán chán


【釋義】像晚秋時的蟬那樣一聲不響。形容受到壓制不敢作聲。

【出處】宋·張守《題鎖樹諫圖後》:「嘗怪士處明時;事賢主;履高位;噤如寒蟬;或至導諛以誤國。」


【近義詞】守口如瓶 緘口不言


【反義詞】直言不諱


【例句】楊沫《青春之歌》:「他的話完了,台下有個人拚命地鼓掌,而更多的人卻噤若寒蟬,面面相覷。」

成語典故


東漢末期,有一個叫杜密的人,為人厚道,做官清廉,剛正不阿,依法辦事。他任太守等職期間,參加打擊宦官集團鬥爭時,執法嚴明,對宦官子弟有惡必罰,有罪必懲。


隨著年歲漸高,杜密告老還鄉。常言道「無官一身輕」,但杜密仍十分關注國事,他經常去拜訪潁川的太守和陽城縣令等地方官員,一起議論天下大事,並不斷向官方舉薦本地官吏民眾的好人好事,批評和揭發壞人壞事。


當時,有個叫劉勝的官吏是杜密的同鄉好友,劉勝原任蜀郡太守,後來也辭官還鄉。劉勝的為人與杜密迥然相反。這個人辭官回到家鄉以後,便奉行明哲保身的思想,整日里閉門謝客,不問政事,對好人壞人一概不聞不問。


有一次,杜密又來到潁川太守王昱的府上,反映鄉間的一些情況。言談話語間,王昱向杜密談起劉勝的情況,稱讚劉勝是個「清高之士」,是個「好好先生」,他對鄉里的事情不聞不問的晚年生活方式頗受地方官員們的稱讚。

杜密聽出來王昱這番話的用意,名為表揚劉勝,實則批評自己「好管閑事」。杜密便直言道:「劉勝原本是一位大夫,像他這樣地位很高的人,應當為國為民多做些事情。但是他對好人不予舉薦,對惡人壞事不敢揭露批評,明哲保身,就像冷天的知了一聲不吭。他只求自己平安無事,卻對國家不負責任。這樣的人實際上是個罪人,有什麼可稱讚的呢?!而我與他相反,我發現賢人就向你們推舉,發現壞人壞事就向你們揭發,使你們能夠懲罰分明,揚善除惡,這不也是為國家盡了一點個人的微薄之力嘛!」


聽了這番話,王昱這才看出了杜密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在慚愧之餘,十分敬佩杜密的高風亮節,此後,對杜密就更加敬重和厚待了。


(內容來源於網路)


孩子排名靠後就是因為語文閱讀丟分嚴重?

報了輔導班,但還是沒有效果?


本期課程告訴你做閱讀理解的正確方法!


【5天精品閱讀課】3節精品課,


提供科學系統解決方案,


掌握超越95%同齡孩子的閱讀解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學智慧家長 的精彩文章:

TAG:小學智慧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