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友經驗分享:入住兩年,我的家一直在生長
本文作者:壞壞大喵子
【寫在前面】
轉眼,與現在的房子相處已經兩年有餘,回想當初買房裝修的過程,恍若隔世。
16年4月下旬,終於拿到新房的鑰匙。這是我們看的第四套房(二手):小高層(9樓),兩室一廳,南北通透,雙南室各帶一個陽台,採光好,以上,成為看房當晚便決定買下它的原因。從簽合同到拿鑰匙,歷時半個月,可謂速戰速決了吧!
由於租房即將到期,加上倆人都懶得操心,便找了當地口碑不錯的裝修公司,全包,省時省心。從選材料到開工,不過一周。
裝修公司全包有全包的好處:主料輔料集中選擇,省事(在公司泡了一天把主料都敲定了);開工收尾時間寫進合同,拖延工期的可能性相對較小;售後有保障,後期出問題有跡可循……當然有條件半包,應該是最省錢省心的方式,但於我們而言,用省下的錢換耗不起的時間和精力,值!(濃濃的阿Q精神)
【家庭成員】:兩人一喵(曾經有過兩隻,其中一隻在今年春天回喵星了),鐵丁。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戶型】:兩室一廳(客餐廳)一廚一衛
【使用面積】:90平
【坐標】:青島
【裝修花費】:硬裝12萬+軟裝7萬(含電器,有一部分舊傢具家電,價格截止到入住)
【戶型圖】:2005年的老房,初見時簡單到近乎毛坯,卻正中我們下懷,少了許多打砸的環節,省錢省事也少擾民。戶型還算合理,加之時間問題,幾乎沒有做大的改動.
一個狹長的戶型
家是另外一個自己,無論是硬裝還是軟裝,都要堅守自己的主張,慢慢將生活習慣和興趣融入其中,房子才可稱之為「家」。兩年多以來,熱愛「鼓搗」的我一直沒停止折騰,我們的家也慢慢變成我的居心地。下面我會將它的初始面貌和成長曆程梳理出來,與你分享。
客廳
客餐廳是瘦長型(4m x 7m),沒有將沙發靠牆放,而是放在客廳和餐廳之間作為空間劃分,由於日常只有兩人,便打破常規選了雙人+單人沙發的組合。擺成90度,整體不會太寬,不影響動線的流暢。
畢業篇——
可以看出這個空間的傢具都是細高腿,這是買傢具前就確定的基調——對於中小戶型而言,挑高的傢具會顯得空間通透一些,另外也方便掃地機器人工作。
一個比較用心的角落,二黑木作的圖圖雜誌櫃,pole北歐家居的牛仔藍扶手椅,無不是顏值擔當;裝飾畫受國外某品牌的拼圖畫啟發自己定製的(因為原版當時只有2米高規格的,家屬不讓要)。後來才知道落地燈是山寨,所以從不推薦。
右側沙發也是pole北歐家居的,當初選它的理由:除了顏值還說得過去,最主要是沙發套全部可拆洗,養貓家庭,你懂。半年後從原廠定製了一套替換的沙發套,終於可以不鋪東西安心打滾了。
裝修初期比較迷戀黑胡桃,所以大小高低兩個茶几都選了黑胡桃木的,現在看有點……土,想換掉。大茶几來自愫居,小的來自維莎原木。(右側淺牛仔藍色沙發套就是後來找廠家定製的)
電視櫃是舊家搬過來的,水曲柳,敦實又紮實,但相對只有3米寬的背景牆而言太寬了(2.2m)。牆上橘色的鐘是七年前買的,來自法國設計品牌Lexon,走時相當準,想扔都不忍心扔。
沒有玄關的客廳,西側為訂製的收納櫃,最左的櫃門裡藏著入戶暖氣管道,電錶箱和弱電箱也都藏在柜子里。很多朋友會問我「你家的雜物都在哪」,其實都將它們藏進了柜子里啦!
電視櫃視角看客廳與入戶門、餐廳、廚房的關係
收納櫃右側放了muji的全身鏡,雖然位置不太合理,但這裡是最隱蔽的位置了,它的後面藏著喵主子的飲水機。
入戶門是特意找廠家(盼盼)定製的白色門,這樣在沒有玄關的大白牆上中間不顯得突兀。時常會在門上換些小玩意,應應景。
進階篇——
當初心心念念的宜家浴室椅,買來用了不久就覺得好雞肋,靈機一動搬到客廳,承擔了部分收納功能。
比如,聖誕時布個小景,夏天放放電扇,日常堆點書……
今年初春某晚突發奇想,決定把原先放在陽台的110cm寬的吱音」希德「小沙發與客廳的牛仔藍扶手椅對調,因為陽台上有盆琴葉榕已經長成大樹(大樹照片請看下文),需要更多的生長空間。當晚為這個想法興奮到失眠,第二天一早起來臉沒洗飯沒吃就開始自己折騰(對,不想把這個樂趣分享給家屬)。意外的是,雖然寬度增加,但由於靠背變低,加之是更淺的灰色,反而讓空間顯得清爽了許多!牆面裝飾也有了更多變化的可能
日常買畫、換畫、換抱枕、加吊飾、添植物(這個位置都是模擬綠植,北向房間養植物實在是養不好啊)……這些小動作,是讓你的家始終保持新鮮感的良藥。(裝飾畫多數來自DearF)
目前正掛著的這幅來自「Artful藝滿滿」,名為《雪地上的宇航員》
3月,換了木鄰的雲端電視櫃,櫃腿挑高了,舒服!(提醒大家,不要覺得蹲地上的傢具就不進灰了,舊柜子挪開後看它養那一團團的灰啊……觸目驚心)
終於實現全屋傢具挑高 ,機器人打掃不費勁兒
從機器人清掃地圖上可以看出客/餐廳有多少挑高的家居腿
7月,擁有客廳第一塊地毯,來自Kenzaki健崎。
奇妙的是,收到地毯當日傍晚,等了兩個月的皮拉手也到了。顏色是莫蘭迪色系的有灰度的綠,是找店主特意定製的。這家的把手不是一刀切+包油邊(那種用久了會拉扯變形),而是整張頭層牛皮報到背面,手感是有厚度韌性的。
有了它,顏值平平的定製櫃是不是也顯得獨特起來!
9月,終於淘汰了原來的落地燈。宜家這個燈不是特別驚艷(雖然宜家的產品也是各種……「借鑒」),但太好搭了,且終於可以大大方方的拍這個角落了!順勢把小圓幾塞到這個角落,堆上常翻的書,感覺恰如其分了呢!
餐廳
餐廳的空間不算小,也夠方正。
畢業篇——
由於日常只有兩人用餐,買了吱音80cm見方的「森疊桌」。餐椅只買了兩把,已經下架就不推薦了。還是因了最初的黑胡桃情結,後來還是覺得有點俗氣,目前也是有換掉的想法。
森疊桌在多人聚餐或吃火鍋、烤肉時,拉開秒變130cm。
額外買了長條凳,不用的時候也承擔了一部分收納(放零食筐,有點亂)。
餐廳吊燈來自比利時品牌Nordlux諾樂適,很喜歡它的黑胡桃(又是黑胡桃)與拉絲金屬搭配形成的質感上的反差,目前仍很喜歡(吊燈聽後默默長舒一口氣)
餐邊櫃同樣來自「吱音」,名為「大度四斗櫃」,但講真,「肚量」比較有限,征服我的自然還是它的顏值。它上方的牆面也是一個時常折騰的角落。
餐廳的窗帘我非常不喜歡,由於下方有暖氣,不能做垂地款,顏色厚重也就罷了,垂感還不行,店家做了太多的褶(還不是為了多賣布),導致掛上後像個氣球,只好找裁縫截掉好大一塊。另外,收到後才發現竟然是有點發亮的化纖材質(買的時候沒仔細看,以為是棉麻,我的錯),顯得非常廉價。所以建議大家,對窗帘不是很了解的還是去實體店吧,我家卧室簾就是在實體店訂的,質感什麼的都特別好,做工也勝一籌。
廚房門外的那面牆右半邊也是後來砌的,不能承重,只是隨隨便便掛幅喜歡的畫,來自阿根廷插畫師Sofia Bonati。
進階篇——
慢慢覺得廚房和入戶門之間這面大白牆顯得過於寡淡。由於左邊一半是裝修時砌的空間磚,不能承重,牆上什麼都不能裝,擺傢具又對動線略有影響……前年春節前,突發奇想決定刷一面黑板牆。從測量到購買材料再到刷漆,全部我自己搞定(這個以後我會專門寫一篇),自此開啟宣傳委員模式,基本能做到一個月左右換一次,其樂無窮,順便治好我的喜新厭舊。
多圖看黑板牆進化史
去年春節前,入手「壹間家居」的羊毛小彩櫃,終於把餐廳和廚房間這面牆填上了。
這個柜子的羊毛部分用的是丹麥著名紡織品品牌kvadrat,羊毛含量高達90%。這個品牌是常年給歐洲高端傢具供貨的,但使用起來並不會覺得難打理,這是我特別中意的一個點。可惜款柜子已經停產。
然後就特別愛鼓搗這裡,後來的宏微地球儀、flensted mobiles宇宙原子吊飾,都是因它而來。日常也是經常換裝飾畫和植物來尋求不同的感覺。(能夠看出,餐廳悄悄換成了紗簾——沒有遮光需求的空間,又美又仙的紗簾大膽用起來吧!)
5月,在「大度」上方牆面裝了兩組string pocket的置物架,我搜羅的那些瓶瓶罐罐終於有了歸宿。傢具作為家中重要的大角色,倘若它們經過巧妙設計,或是「潛力」得到使用者挖掘、發揮,就可以有無限多的可能,可以融入任何家居風格,甚至隨著小物件的更換而呈現不同的有趣樣貌。
購買小物件的重點在於,不能太「博愛」。喜歡的東西再多也不能無限制地收藏,如果處處都是重點的話,那居住空間很有可能變成五光十色大紅大紫的糖果鋪子。
東西多但又怕亂,需要在色彩上盡量剋制,顏色越統一越顯得整齊
可以看出,收集來的瓶瓶罐罐在風格或色彩上都是盡量統一的
今年夏天起,特別喜歡在餐桌上看書,書本杯子零食一攤開,小方桌面便顯得局促起來。
9月,索性換了「壹間家居」的油氈桌面長桌(舊桌子拆開塞床底了),150cm不要太爽。
提醒大家:油氈桌面雖然防水好清潔,但一定盡量避免跟粗糙或銳利的東西接觸,會有劃痕,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長凳自然是不能放在沙發背後了,挪到黑板牆前竟也毫不違和,順勢用草編筐代替原來的兩個零食筐,波點牛皮紙袋藏著隔熱餐墊和給喵主子裝糧食的保鮮盒。
將雜亂的物品集中收納到顏色乾淨的容器里,也是一個不顯亂的小妙招
10月,入住前就喜歡上的「上形傢具」的黑胡桃壓扣凳駕臨。空間限制,只能選單人位,不過總算是了了一個心愿。
貓頭鷹純羊毛地毯來自野獸派
廚房
畢業篇——
廚房算是對原戶型改動最大的部分。這套房子之前只作為辦公室出租過很短的時間,當年只隔出很小一部分做為廚房。
黃框為原始廚房區域,紅框為擴大區域
由於我們倆人都愛鼓搗吃的,對於廚房的設計自然不能馬虎,於是重新砌牆,把原先的小一字型擴大為L型,做了總共5延米的櫥櫃。
家屬難得勤勞一次,畫了個示意圖
爐灶靠近窗戶便於通風散味
根據需求安裝了大小兩個單槽——
小圓槽挨著灶台方便洗鍋洗碗
遠處的大單槽洗菜,處理鮮花不能更爽。
常用工具全部上牆;水槽之間的操作台超過一米,兼顧收納餐具和處理食材……
洗菜、切菜、炒菜一氣呵成,動線算是很合理了
灶台對面不到兩米寬的空間,單獨做了一延米的櫥櫃。加裝了一層隔板,這個區域放我家不多的小廚電。沒買大冰箱是因為日常只有兩人,不需要囤積太多食物,隨用隨買就好。
總體來看,廚房是我家一個最大限度體現需求的場所,也建議大家根據自家實際情況設計,不要跟風。
進階篇——
廚房是硬裝比例最大的空間,可改動的餘地不大,除了添置各種小家電,只在大單槽上方加裝了一個小吊櫃,別看它小小的不起眼,但作用真是很大了。
放置常用餐具和保鮮盒,毛玻璃的推拉門日常一直是敞開狀態,便於通風。
今年夏天裝了這組不鏽鋼收納系統,依靠H形桿承重,竟能一舉取代之前的瀝水籃的小置物架,操作區空間又擴大了,太治癒!
有點遺憾的是當初為了防止貓咪進廚房搗亂而做了推拉門,使用中發現主子對廚房的興趣很小,而日常只要家中有人,廚房門基本是開著的,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一定選擇開放式廚房。
但是我常常安慰自己:沒有推拉門,怎麼保護我的羊毛小彩櫃?
卧室
畢業篇——
主卧加上陽台,總共有23平方左右,為了獲得更好的光照,卧室與陽台之間不裝門,地板通鋪顯得更整體也更寬敞。
床、床頭櫃及五斗櫃都是結婚時買的,純實木,款式簡單中正,沒什麼亮點但也不至於立即淘汰,由於著急入住,這樣反而避免了新家具有味兒的問題。但講真,實在是看夠了,日常拍的最少的空間大概就是卧室了。
卧室靠裡面一側是2米寬的定製衣櫃,空間有限裝了款式最簡單的推拉門,放我除冬季外三季的衣服及常用床品。
用幾組天馬收納抽屜放T恤、針織類等可以疊著或卷著放的衣服,配合宜家的懸掛配件,空間利用率比懸掛或定製抽屜高。
床尾在入住幾個月後加了兩組「奧丁家居館」格子收納櫃,抽屜都是搭在一起售賣的。柜子收納了部分書和我珍藏的DVD,櫃頂也是一個常折騰的角落。
暖氣前放了一個收納凳,收納倆人的家居服,也是結婚時買的,後來發現跟宜家的一款收納邊桌很像,只是多了坐墊。偶爾坐在上面玩坐感也很不錯。
卧室陽台可是說是裝修前就被「預定」作為我自己的「居心地」的,由於空間夠大,左邊買了吱音的希德小沙發,配了款式極簡的落地燈,形成一個小小的閱讀角。窩在這裡看書聽音樂吃零食特別有安全感。
右側有個小凹洞,恰好放得下一個小梳妝台(這裡提醒近視的姑娘們,盡量不要買這種鏡子離自己老遠的梳妝台,真心看不清啊)
琴葉榕是最早買的大型植物,到家時最多1米高。
後來,熱愛植物的我又陸陸續續添了不少植物。
很多人認為卧室不適宜養很多植物,其實只要面積夠大空氣流通不錯,是無需擔心的。況且卧室與陽台在晚間是被遮光簾隔開的,基本等同於兩個空間了。
卧室的遮光簾是新家為數不多的來自實體店的物件,淺灰色雪尼爾質地,手感、垂感和都令人滿意。
陽台的這款紗簾我也很喜歡,比常見的紗簾要厚一些,上面有刺繡的雲紋,晴天陽光透過紗簾打在牆上和地上的影子特別美。來自「琪琪布藝」,但這款雲紋已經下架了。
進階篇——
卧室與兩年前相比變化不大,畢竟都是重量級傢具無法說換就換,單單舊物處理就是個難題。日常只能經常換床品、牆面裝飾等來尋求點新鮮感。我家的床上用品基本是單色、成套的,這樣也是為了儘可能整齊。
床頭現在的樣子。
非常羨慕床頭吊燈但裝修時並不懂得留吊燈線,前段時間終於想出個點子,買了這個款式奇特但實際掛不了兩件衣服的掛衣桿,是很喜歡的黃銅搭配黑胡桃木。
吊燈來自「年輪公園」,樸素的錘紋玻璃燈罩配懷舊的黃銅燈口,是我喜歡得感覺。燈泡是淡淡的琥珀色,讓透出的光格外暖。
另一側配套的床頭櫃被這個白色防潮櫃(放相機)代替了,床頭燈是家屬打死都不想換的舊物,觸摸式、可調光太合他意,又買不到同樣功能的,就只好由著他。隨手插了幾支尤加利干葉,充當花瓶吧。
五斗櫃現在的狀態。
前面說客廳時提到,今年年初把兩邊的沙發對調了,目前這裡放的就是原先客廳那把牛仔藍色扶手椅,感覺更協調也更應景(當然我更想在這裡放一把藤椅)。邊幾也是春天加入的,來自「尖叫設計」,金屬桌面防水防晒,放在陽台再合適不過。
對調的最大原因就是買的時候不到一米的琴葉榕,兩年後長成2.5米的參天大樹,還是三株!經常有朋友詢問這課大琴長這麼高的原因,其實無非是它喜歡的水、陽光、通風都具備了,另外,花盆的大小也決定了植物的長勢,想要一棵樹,請給它個「大房子」!
動態感受兩年前與現在的狀態
上周給陽台的兩側加了點聖誕元素。
梳妝台上方的干樹枝是買的(羨慕經常能遇到園林工人修剪樹枝的胖友們),吊飾都是舊的
也是去年的聖誕吊飾,掛在很久以前買的JFdesign的鐵環上,煥發了第二春。黃銅字母來自MomosTalk莫語,灰色毛氈來自Zarahome。ps:進入12月,快銷店們也紛紛進入折扣季,趁這個時候屯點聖誕裝飾品還是挺實惠的。
別問我為啥早早掛上明年的掛曆:偶爾想自己動手敲釘子,結果不出意外:敲掉一塊牆皮,還把釘子敲歪了(仔細看掛曆左低右高),所以只能一直掛著遮醜了。
書房(兼衣帽間)
畢業篇——
兩室一廳的戶型相對於三口乃至多口之家著實不夠用,但我們是丁克,反而可以將另一個卧室作他用:狹長的次卧,恰好縱向一分為二,一側作工作區,一側作收納區,所謂的一室二用。
書桌也是結婚時買的,實木貼水曲柳木皮,一個1.4m+一個0.9m拼成一個長桌。倆人同時用也綽綽有餘。
家屬經常批評我:早早買一堆東西填空,過後看到更好的又會糾結著要換。比如桌面上這款洞洞板,買了不到一年就看到更喜歡的款,無奈幾百塊的東西也不能說扔就扔,就這樣一直用了兩年多。
(我家多數大件傢具在入住前就早早訂好,也是出於無奈,建議大家有條件還是不要著急把空間填滿,慢慢地根據使用習慣選擇才明智)
綠色鐵皮抽屜櫃來自宜家,收納文具、文件等零碎用品。
工作區對面定製了3米多的頂天立地櫃,三組高櫃其中兩個放我的冬裝一個放家屬的(全部)衣服,配合宜家掛件放我的包包和絲巾,同樣用了幾組天馬抽屜,以擴大收納空間。其他空間放了旅行用品和閑置物品(應該做做斷舍離了),下面的抽屜收納抱枕套及部分生活用紙品。
定製櫃沒有做滿整牆,而是特意留出1米的空間靈活處理。目前是買了鋼木結構的置物架,隔板可以自由調節,我們用來掛外出回來暫時不洗的衣服和我的包包。下面兩個隔層同樣用天馬抽屜和收納箱放雜物。
這個房間和連接的小陽台之間保留了原來的推拉門,作為生活陽台,這裡定製了近一米寬的頂天立地深櫃收納我們所有的鞋子和一些不常用的物品。
它的對面用從舊家搬來的組合格子櫃填滿,定製了浴簾把雜七雜八遮起來了。另外這裡也承擔著晾衣和貓廁所的「重任」。很遺憾因為空間狹小及顏值一般,沒留幾張照片。
進階篇——
這個房間也沒做過很多調整,只是在去年舊物利用,將很多年前就收起來的一個小邊幾重新調整角度當做小小的置物架,堆了點有的沒的小東西,一度也是我愛鼓搗的小角落,目前已失寵。
門上掛的是本來設計beladesign出品的紙因你年曆,很輕,用和紙膠帶就能固定。我把它作為我的健身打卡日曆,看著掀起一角露出的黃色越來越多,還是滿有成就感的。已經買了2019年的,新的一年再接再厲!
去年618入手了戴森V7,只有書桌右側這個角落可以掛得沒什麼存在感,鑒於之前放在下方的防潮櫃太高,就把它與卧室的一個床頭櫃對調了,抽屜里恰好可以放吸塵器的各種吸頭。
今年9月,為了整齊以及擴大收納空間,在生活陽台上定製了L形的收納櫃,還特意「挖空」放置貓砂盆。由於長邊擋了一部分落地窗,光照自然有損失,但看著柜子里那一個個還未填滿的隔板,內心無比滿足(爭取就讓它空著吧)。拉手是屬於先前客廳那組定製櫃的,換成皮拉手後就閑置了,也算是舊物再利用啦!
洞洞板順勢被安置在了新柜子上方的牆面上,但工人打孔時才發現這面牆不能承重,板子自重不小,導致目前仍不敢放重物,真的變成雞肋了。
衛生間
畢業篇——
衛生間是這次裝修我最不滿意的地方——時間倉促,沒有好好規劃,暖氣片上牆太早導致後面無法調整布局,可做收納的只有這個裝修公司選的浴室櫃,與之配套的鏡櫃由於尺寸不合適無法安裝,索性從宜家買了大小兩個金屬鏡櫃,錯落上牆倒也有趣。
欣慰的是衛生間夠大,能自然地劃分出乾濕區。馬桶一側的空隙恰好塞得下一個夾縫櫃,可以藏幾個捲紙、部分清潔用品以及喵主子的沐浴用品。
淋浴區裝玻璃推拉門可以更好的隔水,每次用完都把水刮乾淨,玻璃可以常年保持清清爽爽。
花灑對面裝伸縮桿,掛清潔工具,顏色上統一也會整齊很多。
三角置物架是舊家帶過來的,楠竹質地對溫度和濕度的包容性很強,用來放洗浴用品再合適不過。
衛生間最成功的的決定便是這個穀倉門。優點是大大提升了原始平開門門後的空間利用率,缺點是私密性欠佳。
進階篇——
衛生間調整不多,去年4月買了楠竹置物架。之前說過,楠竹耐熱也耐潮濕,放淋浴房、挨著暖氣都不會受損。
這個角度看過去,這一片是嚴重缺乏規划了
去年5月加裝了兩塊擱板。?
之前一直有打洞恐懼症,這組隔板算是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硬裝階段對於裝修雖然還沒有太多的知識,卻也已經有了「輕硬裝,重軟裝」的概念。像是在現有的、尺寸也已裁定的畫布上作畫,看著靈感之筆逐漸擴散、成形,逐漸明白,軟裝真的是可以生長的!直到今天,我對理想的家的樣貌仍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但肯定是一直在變化的。對於美好空間的追求似乎沒有止境。
去年春天畫過一期主題為Home is where your heart is的黑板報,源自我很喜歡的一句話——心之所在即為家。也是我對於「家」的理解——無論身居華府還是陋室,有人的地方才有生活,用心、用愛經營著的住所,才稱之為家。
註:文中照片是入住兩年來陸續用手機或相機記錄下來的,多數為日常狀態,非擺拍。渣圖多多,敬請諒解。保持整潔狀態的秘訣是勤打掃、勤整理,習慣使然,因此,諸如「……後就亂了」的假設不存在哦!